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
7月29日,河南登封少林寺官方消息,此前在白馬寺?lián)?0年方丈的印樂大師任少林寺新住持。8月3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白馬寺,發(fā)現(xiàn)即使當天氣溫有30多攝氏度,寺內仍有僧人在地里勞作。有義工表示,僧人農禪并重已經很多年了,每年耕種收獲的糧食都會在寺院空地晾曬,多余的會分給各地的香客們。
圖為白馬寺景區(qū)
天氣信息顯示,洛陽市8月3日最高氣溫達38℃。上午10時許進入寺院,記者在陽光下步行幾分鐘就能出一頭汗。寺院內的樹蔭下、免費茶舍、臺階上,到處都是納涼的游客。
此前,有當?shù)卮迕窀嬖V記者,白馬寺一直以來保持著種地的習慣。記者來到寺院最深處發(fā)現(xiàn),在一扇敞開的門后,有幾條道路,通向一片農田,不時有義工開著三輪車、僧人扛著鐵鍬進出。門口寫著“游客勿入”的指示牌,一旁的義工婉拒記者采訪的請求,并表示“沒什么好拍的,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白馬寺提醒寺院要晾曬糧食
據(jù)了解,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祖庭”,一直以來都遵循農禪并重的祖訓,每年收獲的季節(jié),許多游客都能在寺院空地上看到大片晾曬的糧食,包括黃豆、玉米等。
客堂師傅向記者說道:“(僧人)天天都在干農活,今天上午還去地里了。農禪并重是祖訓。”在過去,白馬寺后的農田多種植黃豆,會免費給村民和游客發(fā)放豆子,不過這位師傅表示:“因為干旱,今年應該發(fā)不了黃豆了,沒有種了。”
白馬寺共有幾十畝地
一位在寺院工作多年的老義工向記者介紹道:“并非所有僧人都要去地里耕作,有的種地、有的給花草樹木澆水、有的去打掃衛(wèi)生,都有各自的事做。寺里共有幾十畝地,今年地里種的麥子、紅薯等,每年豐收的時候就在空地曬,收獲了供寺內僧人、義工、工作人員等食用。”
該義工表示,除了糧食,在寺院內的一些空地還種著蔬菜,都是寺內人自己種自己吃。好多次,她還偶遇到印樂方丈去地里,“(大師)跟我微笑示意,打個招呼?!?/p>
游客領到的黃豆
一位白馬寺的導游表示,之前提出將多余糧食分給游客們的就是印樂方丈。“前幾年黃豆大豐收,寺里收了3萬多斤,方丈就表示寺里也吃不完,就全都包成小包,放在寺內供游客自取。”
采訪期間,記者偶遇白馬寺監(jiān)院妙通法師。他走在路上微笑著同義工打招呼,雙手合十。記者幫工作人員抬東西后,義工也熱情地分享香客們帶來的零食。
圖為白馬寺院內
資料顯示,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位于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陽白馬寺建立之后,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洛陽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fā)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