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這句話用在美國身上,完全合適。
1950年抗美援朝時,美國就揚言要對中國使用原子彈,但毛主席絲毫不怕,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美國嚇唬人的把戲幾十年來頻頻演繹。
2025年4月,自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對華關稅總額將達到驚人的104%,后來依然繼續(xù)增加,緊接著第二天就將額外關稅提升至145%,這種近乎“極限施壓”的操作,試圖復刻其在與其他國家談判中“以快打慢”的戰(zhàn)術。但中國的回應同樣迅速且有力,迅速將關稅反制提升至125%,用實際行動表明“奉陪到底”的決心。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底中美第三輪會談已正式結束。從事后中方代表的總結來看,代表美國談判的美財長貝森特很難向特朗普交差。
中國談判代表李成鋼在談判結束后,向外界闡述了對話的核心內容。他提到,雙方圍繞兩國元首此前達成的共識,以及日內瓦、倫敦兩輪談判的成果,展開了深入、坦誠且富有建設性的交流,并在兩個關鍵議題上達成一致。
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雙方同意將美方已暫停的24%對等關稅部分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李成鋼的表述始終保持著外交場合特有的克制,但字里行間傳遞出的立場卻異常清晰:90天的展期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卻絕非中方單方面的妥協(xié)。這背后是中國在經貿博弈中愈發(fā)成熟的心態(tài),既不回避問題,也不畏懼施壓,更不會在核心利益上退讓半步。
特朗普或許也想不到,如今的中國會如此強硬。
早在2018年,特朗普上臺后,他就不顧中國反對,通過加征關稅打壓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當時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打的很響,借口說“為了不讓美國經濟受到影響,這是無奈之舉”,所以在他的強烈推動下,迫使兩國開始談判。
那一年,美國以所謂的“301調查”為借口,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這一槍打響了中美貿易戰(zhàn)的序幕。當時美國,或許仍沉浸在“超級大國”的優(yōu)越感中,認為憑借其經濟體量和全球影響力,足以讓中國在壓力下屈服。
隨后的發(fā)展卻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美國將關稅稅率提升至25%后,試圖通過加碼施壓迫使中國讓步。但中國的反應迅速而堅決,立刻實施了對等反制措施。
筆者至今記得,當時美國國內關于“貿易戰(zhàn)是否值得”的爭論一度白熱化。
部分有識之士指出,在全球產業(yè)鏈深度融合的今天,試圖通過關稅壁壘遏制一個大國的發(fā)展,本質上是逆歷史潮流而動。但當時的美國決策層似乎并未聽進這些聲音,反而將貿易戰(zhàn)視為遏制中國崛起的“有效工具”。
2025年4月份,美國單方面實施34%的“對等關稅”,緊接著第二天就將額外關稅提升至145%,這種近乎“極限施壓”的操作,試圖復刻其在與其他國家談判中“以快打慢”的戰(zhàn)術。但中國的回應同樣迅速且有力,迅速將關稅反制提升至125%,用實際行動表明“奉陪到底”的決心。
日內瓦談判曾帶來短暫的曙光,雙方達成“雙降91%關稅”的階段性成果。但好景不長,由于美國在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能源補貼等議題上堅持強硬立場,這一成果如同泡沫般迅速破裂。這種“談不成便翻臉”的做法,不僅暴露了美國缺乏談判誠意的本質,更讓國際社會看清了其“規(guī)則只為我所用”的霸權邏輯。
當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滿臉疑惑說:很好奇,中國是唯一一個敢和美國叫板的國家,而且讓事態(tài)升級。
他還說,美國要聯(lián)合其他國家和中國對抗,揚言說“中國這是自己抹脖子行為”。
很明顯,對比2018年與2025年的兩次關稅戰(zhàn),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美國的“得寸進尺”已遭遇越來越強的阻力。
2018年時,美國或許還能憑借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優(yōu)勢地位“呼風喚雨”,但到了2025年,中國早已構建起更加完整的內需體系和自主產業(yè)鏈,對美國關稅的“免疫力”顯著提升。
這也是為何美國財長在此次談判后不得不承認,中國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國。
經過多年的關稅戰(zhàn)和持續(xù)施壓,美國決策層,包括特朗普和美國財長,終于逐漸明白一些曾經被他們忽視的道理。
一,中國早已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從經濟總量來看,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xù)多年保持在30%左右;從產業(yè)實力來看,中國在5G、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已實現(xiàn)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從科技實力來看,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的突破不斷涌現(xiàn)。這種全方位的發(fā)展,讓中國有足夠的底氣應對外部壓力。
二,以前美國人常說,“中國不好對付”“中國威脅論”到如今的“中國確實強大起來了”這足以說明,美國是實實在在的紙老虎。
無論是在經貿領域的反制能力,還是在科技、軍事等領域的自主發(fā)展能力,都讓美國意識到,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中國,只會導致決策失誤。
三,特朗普對相關問題的態(tài)度轉變,從側面反映出美國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開始更加務實。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國家間的互動往往以國家利益為導向,當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更符合美國的現(xiàn)實利益時,調整相關策略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這也說明,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日益增強,使得其他國家在制定對華政策時,不得不充分考慮中國的立場和感受。
特朗普此前在接受西方記者采訪時,被問道:“你是否會干涉中國解放臺灣事宜?”特朗普皺眉說,“你別胡說,我和中國的關系鐵的很,我巴不得中國來美國走姿,中國現(xiàn)在很厲害?!?br/>要知道,此前白宮發(fā)言人秘書萊維特還傳達特朗普的話:“球在中國那邊,中國需要主動,是中國要賺美國的錢。”到現(xiàn)在,看看特朗普的話,明顯味道不同了。
四,美國逐漸明白,在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的今天,與中國脫鉤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不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的。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完整的產業(yè)鏈和強大的制造能力,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美國雖然嘴上說著一些強硬的話語,但實際上卻難以承受與中國脫鉤帶來的后果。
從美國財長強調“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以及希望與中國就稀土等問題繼續(xù)談判的表態(tài)中,不難看出美國內心的矛盾,既想通過施壓獲取更多利益,又擔心徹底破壞中美經貿關系,導致自身利益受損。
事實上,美國在與中國的經貿博弈中,已經多次嘗到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滋味。比如在稀土問題上,中國是全球稀土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美國在稀土加工等環(huán)節(jié)對中國存在高度依賴。當中國加強稀土管控后,美國相關產業(yè)立刻陷入困境,不得不重新評估其對華政策。這也讓美國明白,在全球化時代,任何試圖單方面“卡脖子”的行為,最終都可能反噬自身。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已經成長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與中國的相處之道,不是對抗和施壓,而是平等對話和合作共贏。只有尊重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和核心利益,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務實合作,才能實現(xiàn)雙方的共同利益,這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不得不說,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
縱觀中美經貿談判的全過程,以及這數(shù)年來兩國在經貿領域的交鋒與博弈,中國始終秉持著“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原則,這一原則既是中國外交政策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在復雜國際環(huán)境中堅守自我、穩(wěn)步前行的底氣所在。
中國從不主動挑起爭端,始終致力于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經貿分歧。中國深知,在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的今天,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穩(wěn)定的中美經貿關系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是全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促進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合作,為全球經濟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wèi)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也始終展現(xiàn)出大國擔當,積極與其他國家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zhàn)。
同時,中國也絕不會在外部壓力下低頭,“不怕事”的背后是中國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堅定的民族意志。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和技術封鎖,中國沒有退縮,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制措施,保護了國家的核心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信在未來的中美經貿關系中,中國依然會堅持“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原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