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鋪開中國地圖時,那只"雄雞"的尾羽總顯得格外厚重——新疆的166萬平方公里,占去了全國近六分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150多年前,這片土地差點(diǎn)從中國版圖上永遠(yuǎn)消失。
那時的清廷搖搖欲墜,大臣們爭論著要不要放棄西北,而一個60多歲的老人卻帶著棺材上了戰(zhàn)場,用兩年時間硬生生把這片土地拽了回來。
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危機(jī)四伏
晚清的中國像塊被撕扯的破布。
東南沿海,洋人用堅船利炮敲開了國門;內(nèi)陸腹地,太平天國的戰(zhàn)火還沒熄滅。
就在這內(nèi)憂外患里,西北的警報又響了,1864年,新疆的百姓受不了清廷的苛政,舉旗反抗,各地豪強(qiáng)趁機(jī)割據(jù),整個西北亂成了一鍋粥。
混亂中,一個叫阿古柏的中亞軍官鉆了空子。他本是浩罕汗國的一個小頭目,聽說新疆亂了,帶著一隊人馬就闖了進(jìn)來。
剛開始,他打著"幫當(dāng)?shù)厝似絹y"的旗號,可站穩(wěn)腳跟后就露出了獠牙。
短短幾年,他占了烏魯木齊、喀什等十幾個重鎮(zhèn),還在1867年自立為王,搞起了一個所謂的"洪福汗國"。
更讓人揪心的是,阿古柏背后站著列強(qiáng)。英國給他送來了洋槍洋炮,想把新疆變成自己的勢力范圍。
沙俄更直接,1871年打著"幫清廷代管"的幌子,派軍隊占了伊犁,說等清廷"平定叛亂"就還回來——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搶了東西不想還。
消息傳到北京,朝堂上吵翻了天。李鴻章一幫人說,新疆那地方全是戈壁,收回來也是賠錢貨,不如把錢省下來修海軍,守住東南沿海就行。
這話聽著"務(wù)實",可真要照做,中國的西北大門就徹底敞著了。
李鴻章
破局之路
就在這時,左宗棠站了出來。那時他已經(jīng)60歲,剛平定了陜甘的戰(zhàn)亂,本可以回京享清福。
可他看著地圖上被圈走的新疆,急得直拍桌子:"新疆丟了,蒙古就保不住;蒙古沒了,北京的大門就被人踹開了!"
他給朝廷寫了一封又一封奏折,不光講大道理,還算了筆細(xì)賬:新疆有金礦、有牧場,有能種糧食的綠洲,根本不是"不毛之地"
要是真丟了,列強(qiáng)順著河西走廊打進(jìn)來,到時候花的錢比收復(fù)新疆多十倍都不止。
可光說服朝廷還不夠,打仗得有錢有槍。
那時的清廷早就被賠款掏空了,國庫比臉都干凈。左宗棠咬著牙,找外國銀行借了500萬兩銀子,又逼著各省督撫湊了700萬兩,才算湊夠了軍費(fèi)。
武器也是個難題。阿古柏的軍隊拿著英國的步槍、俄國的火炮,清軍的裝備還差著一大截。左宗棠就在蘭州建了個兵工廠,招來能工巧匠,仿制西洋槍炮。
左宗棠收復(fù)新疆所用的武器裝備
1876年春天,一切準(zhǔn)備就緒。左宗棠讓人把一口棺材從湖南老家運(yùn)到了甘肅肅州,就停在軍營門口。
將士們都看明白了:老帥這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不收回新疆就不回頭。
改寫新疆命運(yùn)
進(jìn)新疆的路比想象中難十倍。從甘肅到烏魯木齊,千里戈壁,黃沙漫天,連水都找不著。
士兵們牽著駱駝,背著干糧,走一步喘三口氣,可沒人敢抱怨——老帥60多歲了,每天跟他們一起走,腳上磨的泡比誰都多。
他打仗的法子也透著股老辣。阿古柏的主力在南疆,北疆兵力弱,左宗棠就定下"先啃軟的,再捏硬的"的主意
1876年8月,清軍先打烏魯木齊。守在城里的敵軍以為清軍會硬攻,沒想到左宗棠讓人夜里在城外挖地道,把炸藥埋到了城墻根下。
一聲巨響,城墻塌了個大口子,清軍像潮水似的涌進(jìn)去,沒三天就收復(fù)了這座北疆重鎮(zhèn)。
消息傳到南疆,阿古柏慌了。他讓人在達(dá)坂城、托克遜一線布下重兵,想把清軍擋在天山以南。
可左宗棠早摸透了他的套路,派劉錦棠帶一支精兵,頂著風(fēng)雪翻天山,繞到敵軍背后。前后夾擊之下,達(dá)坂城的守軍沒撐過五天就投降了。
打托克遜時更驚險。敵軍把糧食囤在城里,想跟清軍耗。左宗棠讓人把大炮架在城外的山頭上,對著糧倉猛轟。
炮彈落下去,糧倉著了火,敵軍一看沒了糧,當(dāng)天就亂了套。清軍趁勢攻城,沒用一天就拿了下來。
阿古柏這時候才明白,自己碰上了硬茬。他帶著殘兵往南跑,跑到庫爾勒就撐不住了,沒多久就服毒自殺了。
他的兒子想接著抵抗,可清軍追得緊,從庫爾勒追到喀什,又從喀什追到和田,把殘余勢力一鍋端了。
到1878年年初,除了被沙俄占著的伊犁,新疆大部分地方都回到了中國手里。
長治久安
收復(fù)失地只是第一步,怎么守住才是真學(xué)問。左宗棠在新疆待了五年,干的全是"得罪人"的事。
他先查土地。阿古柏在的時候,把好地都分給了自己的親信,老百姓只能種最差的戈壁灘。
左宗棠讓人重新丈量土地,把被霸占的田產(chǎn)全還給了百姓,還免了三年賦稅。
他再修水利。新疆缺水,莊稼長得好不好,全看水渠通不通。左宗棠讓人沿著天山腳下修了幾百里的干渠,還教老百姓用"坎兒井"存水。
這種在地下挖渠的法子,能減少蒸發(fā),比原來的土辦法管用多了。到他離開時,新疆的糧食產(chǎn)量比阿古柏時期翻了一倍還多。
最關(guān)鍵的是設(shè)行省。以前新疆歸伊犁將軍管,將軍府遠(yuǎn)在惠遠(yuǎn)城,管不了這么大的地方。
左宗棠上了五道奏折,跟朝廷說:要想新疆穩(wěn),就得設(shè)行省,派巡撫,像內(nèi)地一樣管。
朝廷剛開始不同意,說花錢太多,左宗棠就自己籌錢,先在烏魯木齊設(shè)了個臨時衙門,把事管了起來。
到1884年,朝廷終于松了口,正式設(shè)立新疆省,第一任巡撫就用了左宗棠推薦的人。
他還在新疆修了條路,從哈密一直通到喀什,沿途種了幾十萬棵柳樹。
后來的人管這條路叫"左公柳"道,說是"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fēng)度玉關(guān)"。
伊犁還在沙俄手里,這是左宗棠的一塊心病。1880年,他都68歲了,又帶著兵往伊犁邊上走。
這次他沒帶棺材,卻讓人把自己的營帳扎在離俄軍陣地只有幾十里的地方。
沙俄那邊慌了。他們本來想拖著不還伊犁,可一看左宗棠動了真格,又怕打起來吃虧,就趕緊派人來談判。
剛開始,沙俄還想耍花招,說要中國割讓一塊地才肯還伊犁。左宗棠讓人帶話:要地沒有,要命一條。真要打,我們奉陪到底。
談判談了大半年,最后沙俄松了口,同意歸還伊犁,但要中國賠九百萬盧布。左宗棠覺得窩囊,可朝廷說"能收回伊犁就不錯了",他也沒辦法。
1881年,伊犁正式回到中國,左宗棠站在惠遠(yuǎn)城的城墻上,看著士兵們升起龍旗,據(jù)說當(dāng)場就哭了。
這時候的他,身體已經(jīng)垮了。朝廷調(diào)他去南京當(dāng)兩江總督,他走的時候,新疆的百姓跪在路邊送行,有的人從烏魯木齊一直跟到星星峽,走了一千多里地。
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去世。他臨終前還惦記著兩件事:一是新疆的糧稅該怎么定,二是臺灣得趕緊設(shè)省。
有意思的是,他去世一個月后,朝廷就下旨設(shè)立臺灣省,好像是圓了他的心愿。
至死方休的家國情懷
現(xiàn)在的新疆,高速公路通到了和田,高鐵穿過了天山,石油、天然氣順著管道輸往內(nèi)地??珊苌儆腥酥?,這片土地能有今天,全靠150多年前那個老人的堅持。
要是沒有左宗棠,新疆可能真的就成了外國的地盤,中國的國土面積會縮水到800萬平方公里以下。
更要命的是,西北大門一旦打開,整個中國的地緣安全都會出問題。
歷史學(xué)家說,左宗棠是"中國近代最懂邊疆的人"。他不光會打仗,更懂怎么讓一塊土地真正屬于中國。
不是插面旗子就行,得讓老百姓有飯吃,有地種,認(rèn)這個國家,這才是真的"守土"。
今天你翻開地圖,看到那片廣袤的西北大地時,不妨想想那個帶著棺材出征的老人。
他用一生證明,有些土地,不能丟;有些仗,必須打;有些人,該被永遠(yuǎn)記住。
因為每一寸國土的背后,都藏著一個民族的尊嚴(y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