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能發(fā)現(xiàn)一類人,他們不必刻意言說,單看神情舉止,就讓人覺得“有福氣”。
人們總將這種感受稱之為直覺,其實或許另有說法。
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識多”
善在臉,富記腰,是歷經(jīng)千年的識人術,是一代代人從生活中總結(jié)出來的規(guī)律。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往往就藏在這些看得見的細節(jié)里,而真正有福氣的人,身上大多帶著這 5 個特征。
1、臉上帶笑,心態(tài)平和
齊白石老人論養(yǎng)生,首推“七戒”,其中便有“戒悲戚”。
當一個人總是愁眉苦臉,人們便會下意識遠離,機會自然隨之走遠。
而臉上常帶笑意的人明白,生活本來就有苦有甜,與其皺著眉頭發(fā)愁,不如笑著面對。
這樣的人內(nèi)心往往干凈敞亮,不為小事斤斤計較,也總是得到福氣的青睞。
蔡瀾,“香港四大才子” 之一,一生涉足電影、寫作、美食等多個領域。
在電影行業(yè)拼搏 40 年后,他毅然轉(zhuǎn)向?qū)懽?,文章風格輕松、易懂,分享著生活點滴與人生智慧。
他還自嘲叫“蔡瀾”,像 “菜籃”,注定一生吃吃喝喝。
妻子離世,他雖悲痛,卻仍樂觀面對。
他秉持“人生沒有什么可比的” 理念,即便晚年無兒無女,也選擇享受屬于自己的時光,以招牌笑容感染著眾人。
有諺語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p>
愁緒只會消耗心力,讓生活變得沉重;
而笑容能讓人在困境中保持平和,不被負面情緒困住。
臉上帶笑,內(nèi)心豁達,這一類人更能接納生活的起伏,主動以積極的狀態(tài)面對一切。
以笑容面對生活,方能更真切地平凡日子中的美好,也更易被命運眷顧。
2、腰板兒挺直,自信從容
古語有言:“丈夫之高華,只在于功名氣節(jié)?!?/p>
這氣節(jié),便直挺挺地立在腰桿之上。
彎腰駝背的人,常常顯得畏縮又遲疑;
而腰板挺直的人,走路時自然帶著一份坦蕩正直。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抗戰(zhàn)時期身陷淪陷區(qū)。
敵人多次威逼利誘他登臺演出,來粉飾太平。
面對強權,梅先生腰桿從未彎折。
他蓄須明志,斷然拒絕演出,甚至不惜自傷身體。
這份挺直的腰桿與不屈的氣節(jié),令人肅然起敬。
縱使生活困頓,他的身影始終如寒梅般傲然挺立。
看過這樣一句話:“人要有點剛氣,沒有剛氣,不能自立。”
自信挺直,無關身形的強弱,而是面對原則時絕不退讓的堅定。
彎腰或許能換來一時的安穩(wěn),卻會在妥協(xié)中丟失自我;
而始終挺直腰桿,守住的是內(nèi)心的底線與做人的骨氣。
一個人由內(nèi)而外站得筆直時,更能贏得他人的敬重與信任。
腰背挺拔,是在對命運展現(xiàn)出不屈的態(tài)度,當你始終保存從容時,福氣便也不會離得太遠。
3、胸懷坦蕩,包容豁達
俗話說:“量大福亦大?!?/p>
坦蕩的胸懷,是福氣的沃土。
做人斤斤計較,只會畫地為牢,困住自己。
豁達之人明白:放下他人無心之失,實則是解脫自己。
一個人倘若心寬似海,方能波瀾不驚。
劉邦稱帝后,封賞親近大臣,其余將領因未得封賞而聚議謀反。
張良獻策:“陛下最恨誰,就先封誰,群臣便知自己不會被忘。”
劉邦想到雍齒,此人曾多次背叛,于是便設宴封雍齒為什邡侯,賜食邑二千五百戶。
將領們見雍齒都獲封,皆喜:“雍齒都能封侯,我們肯定沒問題?!?人心就此安定。
一場潛在的叛亂消弭于無形,西漢初期的統(tǒng)治得以穩(wěn)固。
林則徐曾手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p>
坦蕩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而是懂得在關鍵處權衡輕重,不被個人情緒左右。
胸懷豁達的人,總能跳出眼前的糾葛,看到更長遠的價值。
他們的包容,既能安撫他人,也能為自己拓寬前路。
學著放下計較,以坦蕩之心待人處世,才能為生活積攢更多福氣。
4、言行一致,守信為本
俗語講:“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言出必行,是為人立身于世的根本。
輕諾寡信的人,終將寸步難行。
守信之人,重然諾,輕得失,每一次承諾的兌現(xiàn),都在為他們鋪路。
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幼時家境貧寒,卻酷愛讀書,常向藏書人家借書抄錄。
有一回,他借到一本好書,抄書期間,他每日早起晚睡,可是快到約定日期時,仍未抄完。
當晚,狂風呼嘯,大雨傾盆,家人勸他等雨停再抄,還書日期往后推。
宋濂卻搖頭:“與人約好的事,怎可失信?”
他點著微弱燭火,冒雨按時還書。
書主大為感動,此后更樂意借書給他。
憑借誠信,宋濂得以博覽群書,終成一代學問大家,名垂青史。
《圍爐夜話》有言:“信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
輕諾寡信者,或許能得一時便利,卻會在一次次失約中耗盡他人的信賴;
而信守承諾的人,為人真誠,讓人愿意真心托付。
誠信體現(xiàn)在每一次的守諾中,它讓人在交往中被信賴,在前行中被善待。
以守信為根本,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踏實,行得長遠。
5、懂得感恩,福報常伴
一位思想家曾經(jīng)說過:“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p>
懂得感恩的人,能從平凡日子里發(fā)現(xiàn)溫暖,不把他人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
他們記著別人的好,也愿意用善意回應,這種互動會讓身邊的關系更融洽。
心里裝著感恩的人,少了抱怨和計較,多了滿足與平和,這種狀態(tài)本身就是一種福氣。
國學大師南懷瑾小學畢業(yè)成績?nèi)5箶?shù)第一,父親一氣之下,要送他去當學徒。
關鍵時刻,浙南儒師朱鵬看中他,不顧自己疾病纏身,堅持收他為徒。
在朱鵬教導下,南懷瑾以第一名成績考入浙江國立藝術院。
南懷瑾始終銘記師恩,稍有成就,他便回鄉(xiāng)為老師編撰文集、詩集,完成老師遺愿。
他感恩老師的托舉,傳承老師的學識與品德,自己也成為一代國學大師,備受尊崇。
豐子愷先生曾言:“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p>
懂得感恩的人,不會把他人的幫助拋在腦后,而是用行動回應那份溫暖。
他們會在接受善意的同時,也成為傳遞善意的人。
感恩讓人看見生活中的光亮,少了索取的執(zhí)念,多了付出的自覺。
常存感恩之心,才能讓福報在歲月里不斷累積。
《了凡四訓》有言:“命自我立,福自己求?!?/p>
福氣并非天賜,它源于日復一日的修行。
它從不偏袒誰,只眷顧那些愿意對自己有所要求、愿意向好的人。
當一個人能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正直的品格、包容的胸懷、守信的原則和感恩的態(tài)度,生活自然會回饋他安穩(wěn)與順遂。
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有福氣的人,關鍵在于是否愿意從當下開始,一點一點去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