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聲的回鳴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溫度
圖源網(wǎng)絡
大了塞棉花,小了拆鞋尖!這個苦澀的故事流傳了半個多世紀
文/ 宋勇
二湘空間主題征文:現(xiàn)代社會,許多人都因為工作、生活和各種關(guān)系的糾葛而出現(xiàn)精神困頓,你想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嗎?內(nèi)容寬泛,比如母女關(guān)系的重塑,比如家庭親情的割裂,比如人到中年的覺醒,比如你如何活出心理的韌性,但希望能真實展現(xiàn)作者的生活面貌,感興趣的作者,可以投稿給編輯二木(微信:duijiudangge63)。注明主題征文。
前段時間,與一個外地的朋友聊天,說到了各自從小生活的工廠家屬院,很是感慨。我問他,你們當年小伙伴之間如何稱呼對方的母親?他說就叫阿姨呀,我說我們小時候互相稱呼對方的母親為“媽媽”,比如一個發(fā)小姓魏,我見了他母親,一定是稱呼魏媽媽……
朋友感到很羨慕,也有些驚訝:“那你們發(fā)小的關(guān)系一定很好,無論多少年過去了,無論每個人混的咋樣,大伙依然還是保持著聯(lián)系,依然還是那么的親切……”我說是的,發(fā)小就是發(fā)小,不會因為貧富貴賤而疏遠或親近,大家在一起互相關(guān)心互相鼓勵,其樂融融、心情舒暢,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
就在前兩天,我見到了幾個很多年未見的漢中變壓器廠家屬院發(fā)小,其中有的二十多年沒見了,有的四十多年沒見了,盡管歲月無情,在每個人的臉上都留下了痕跡,容貌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但我基本上都能一眼認出來,只是有的一時叫不上名字,可心里卻依稀記得她們少年時候的模樣,漂亮、大方,充滿了朝氣,或活潑或端莊……
我們這些發(fā)小都是在1960年到62年之間出生的,那是一個困難時期,缺吃少穿、生活艱辛,我們在父母的千辛萬苦中慢慢的長大,成為了各自的模樣。雖然是在同樣的貧困艱辛中生活成長,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也有著陽光燦爛、活潑開朗的共性。那一天我們聊了很多,回憶過去,暢談今天,但說的最多的還是小時候的事情……
在發(fā)小們的共同記憶中,有一個很苦澀、很令人傷感卻也不乏幽默感的經(jīng)典故事,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故事不僅真實的反映了我們那個年代真實的生活狀況,也表達了父輩以及在父輩影響下的我們對待艱難困苦的化解能力和心理幽默,更有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記不清具體是哪一年了,好像是七十年代初的一天,廠里一位司機要開車去西安出差,于是好多人就委托這個司機幫忙給帶一些漢中買不到的生活用品回來。那時候物資匱乏,沒啥商品流通,一切都是計劃分配。好多常用的東西漢中沒有或者極少,比如解放鞋,漢中也生產(chǎn)不了,市面上也買不到,所以每當有司機去大城市出差,就會有不少委托在身。
圖源網(wǎng)絡
就在司機將要出發(fā)之際,一個老職工匆匆忙忙的趕來對司機說:“如果方便的話,麻煩你幫我?guī)呻p解放鞋……”司機是一位熱心人,只要是廠里職工和家屬委托,他一定會千方百計的盡全力幫助解決。司機問:“買兩雙多大號碼的解放鞋?”老職工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不好意思的邊想邊說:“這是給三個娃娃買的解放鞋,如果買三雙太貴,花錢太多了,所以只買兩雙。他們現(xiàn)在正在長個子,若是買合腳的,穿不了幾天腳又大了,干脆買一雙大點的,再買一雙剛合適的,兩雙鞋,三個娃娃換著穿,如果穿著太大的話,就塞棉花。過一兩年腳長大了,把鞋子前面的鞋尖拆開,還能將就……”
這個苦澀的故事在漢變廠家屬院流傳了半個多世紀,每當發(fā)小們有聚會,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大了塞棉花,小了拆鞋尖!”這經(jīng)典的語句讓我們在忍不住的笑聲中差一點流淚……我們深深的思索、回味再回味,父輩們太難了,太不容易了!那時候都是多子女家庭,大部分家里都是父親一個人工作,母親操持家務,且在家務之余還要干一份臨時工作(基本上都是苦、臟、累的體力活),以此補貼家用。父母們每天從天亮忙到天黑,就為了把我們養(yǎng)大成人。
他們這輩人吃苦受累了一輩子,現(xiàn)在生活剛好一點,可他們有的走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有的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身體不是很好,比如有的牙齒不行、有的胃口不行、有的腿腳不利索、有的患了很重的疾病……每每想起這些,我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很傷感?,F(xiàn)在我們唯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溫暖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子女的孝心,如此我們的心里才會好受一點,踏實一些。
在我的記憶中,那時候印象深刻的除了衣服和褲子上的補疤,還有一些發(fā)小同學的書包上竟然也有補疤。我背的書包上就有過一個補疤(那是母親為我手工縫補的),正是因為這個補疤,我曾有一段時間羞于見人,本來我就有點靦腆內(nèi)向,這下更嚴重了。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一個發(fā)小同學的書包上也是一樣的補疤,心里一下有了一種平衡感,頓時輕松了許多,不難受了……
圖源網(wǎng)絡
此刻想起這一段,感觸真是太深了。少年娃的心靈不僅是單純的,也是極其敏感的,而且容不得任何虛偽和雜質(zhì)。盡管我當時并不太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但對同甘共苦卻有著少年人那種感性的認識,是非常向往與追求的。即使到了今天,我仍然崇尚并向往那種有福同享、有難同當?shù)恼媾笥?、真義氣。也因此每當看到那些同甘苦、共患難的非虛構(gòu)故事和電影,我心里仍然是熱血沸騰,充滿了激情和感動。
發(fā)小的相聚結(jié)束了,我們的友誼、情義更深了。親愛的發(fā)小們,見到你們就像看到了久別的親人,一下把我拉回了少年時光,當年的的情景一幕幕展現(xiàn)在眼前……現(xiàn)在的我們雖然都已年逾花甲,但腿腳靈便、身體尚好、心態(tài)不錯……欣慰之余,我唯有祝福,愿所有的發(fā)小們身體健康,順心如意,一切都好!
作者:宋勇,陜西漢中人。小時候喜歡看小人書、連環(huán)畫。長大后為生計而忙碌,偶爾看個報刊雜志。現(xiàn)在退休了,寫點回味、感想。
投稿請加微信:duijiudangge63
美國英國本科研究生升學咨詢請加微信:StellarAdmin
~the end~
兩位清華大學的物理學博士為有志于學習物理或STEM專業(yè)學生新開設的課程,分競賽和科研兩個通道,歡迎報名或添加微信Stellaadmin咨詢。
報名及更多課程及價格,請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