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虛構(gòu)故事,非封建迷信,內(nèi)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旨在修心明性,啟迪智慧,請讀者朋友注意辨別。
他是一名寫稿十年的資深媒體人,卻被一顆不安的心拖入修行深淵。三年持咒、打坐、數(shù)息,心卻如脫韁野馬,越修越亂。直到那日拜訪趙教授,一段有關(guān)維摩詰和舍利弗的古老對話,打破了他對“禪定”的全部認(rèn)知。“你不是靜不下來,而是靜得太執(zhí)著?!?br/>
從此,他踏上追問維摩心法的路??伤恢?,一位從印度歸來的高僧,將用一句話,徹底顛覆他所有修行的努力方向讓他明白:修行,不是為了改變什么,而是停止想改變一切。
一
黃昏時分,圖書館自習(xí)室里,一名男子坐在角落,雙腿盤成結(jié)跏趺坐,雙眼緊閉,耳邊是播著的《金剛經(jīng)》誦讀聲。他叫江煦,三十五歲,從事媒體寫作十年,稿子寫得快,心卻越來越亂。
三年前,他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情緒崩潰,開始接觸打坐、念咒、拜懺,每天清晨必坐四十分鐘,晚上必持咒一千遍。可三年過去,他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容易焦慮、暴躁、心念紛飛,甚至坐到腿麻仍控制不住腦海奔涌的畫面。
“我哪里做錯了?”他喃喃自語,“別人念咒打坐能心如止水,為何我反而越修越煩?”
帶著滿心疑問,他去找了老朋友趙教授,一位研究佛學(xué)三十余年的學(xué)者,講課常引經(jīng)據(jù)典,號稱“披著哲學(xué)皮的維摩迷”。
趙教授聽完江煦的講述,沒直接答話,只問:“你坐禪的時候,最害怕什么?”
“最怕念頭來了,一多我就開始煩。”
“所以你在坐禪時,是為了趕走雜念?”
“當(dāng)然?!?/p>
趙教授笑了,伸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維摩詰經(jīng)》,翻到一頁遞過去:“看看維摩怎么說的?!?/p>
江煦接過書頁,看到這一段對話:舍利弗問:“如何是道場?”維摩詰答:“直心是道場,無虛偽故。深心是道場,無背略故。菩提心是道場,無諂曲故?!?/p>
趙教授指著最后一段:“舍利弗以為打坐靜處是道場,維摩卻說,直心即是。不是你把念頭清空了才叫‘修’,而是你敢正視念頭,不被拉著跑,那才是‘入定’?!?/strong>
江煦皺眉:“可我不趕走它,它就一直吵?!?/p>
“你趕得動它?念頭本來就動,只是你抓住不放罷了。你三年拼命修,是不是連‘趕走雜念’本身,也變成了另一個念頭?”
這句話像把釘子釘進(jìn)他心里。他想起那些早起寒坐、咬牙持咒的日子,越念越焦躁,卻死不承認(rèn)是執(zhí)念。
趙教授嘆息:“很多人不是坐得不夠久,而是坐得太用力。心如流水,你偏拿盆去撈,結(jié)果水也散了,盆也沉了?!?/p>
趙教授話鋒一轉(zhuǎn):“你聽過維摩詰對文殊菩薩的回應(yīng)嗎?”
江煦搖頭。
“文殊問:‘什么是最好的法門?’眾菩薩皆答唯有止觀持戒、修空入定。而維摩詰,默然無言?!?/strong>
江煦驚訝:“沉默?”
“對。因為一切言語方法,都落于對待;而‘不二法門’,恰是超越語言執(zhí)著。念頭來了,不躲不迎,便是正觀?!?/strong>
那一晚,江煦回去坐了兩個小時,第一次不試圖清空大腦,也不默念真言,只是看著念頭如風(fēng)起云涌,他不追、不趕、不評。
他依舊有雜念,但內(nèi)心忽然輕了。
而這個情,才是他三年苦修中,未曾體會過的東西。
接下來的幾日,他聽說一位從印度歸來的明心法師,講解“無修止觀法”,有奇效。他心頭一動,決定赴約。
只是他不知道,那位法師的第一句話,就會將他過去所有的“修行功德”,化成一場空……
二
雨后的寺廟,石階還濕,空氣混著檀香與苔味。
江煦站在法堂外,看著那位身披灰色僧衣的僧人緩步而來。不同于他印象中佛門中的“得道者”,這位明心法師走路無聲,說話無語氣,眼神卻像透過人直達(dá)心底。
茶還未涼,他已忍不住傾訴:“我每天打坐、持咒,三年從未中斷,可心還是亂?!?/p>
法師靜靜聽著,不答,只問:“你持咒,是為了什么?”
江煦一怔:“為了定、為了清凈、為了開智慧……”
明心緩緩開口:“所以你不是在修行,而是在交換。你拿咒語去換安靜,用盤坐去換覺悟,這叫功利修行?!?/strong>
“可人怎可能沒有目的地修?”
“若目的太強(qiáng),方法就會變成障礙?!?/p>
他放下茶杯,講了一段故事:“有個修行人,每日持咒萬遍,十年不輟,卻始終未得一境。他去問維摩詰:‘我已念咒千萬遍,為何無感應(yīng)?’維摩詰反問:‘你念的是咒,還是執(zhí)著?’”
江煦沉默了。
明心繼續(xù)道:“你念的不是咒,是焦慮本身。心在咒上,意在結(jié)果上,這種修行,只是在強(qiáng)化那個‘我’?!?/p>
他起身走到窗邊:“維摩詰最妙的一點(diǎn),是他連‘修’都不提。他對舍利弗說:‘若心明凈,行住坐臥皆道場。’”
“你一直在和念頭打仗,卻忘了看見念頭本身是誰。”
“什么是‘不二止觀法’?”江煦問。
“止,不是壓念頭;觀,不是找意義?!?/p>
明心在空氣中寫了兩個字:“覺照。”
“念頭如云,覺照如天。你困在云里,自然煩惱無邊;若你是天,再多念頭,也傷不了你。”
江煦若有所思,低聲念著:“不是控制,而是照見?”
明心點(diǎn)頭:“念頭不是敵人,它們只是念頭;你什么都不做,只需站在它們背后,看它們來、看它們?nèi)?,這就是不二?!?/p>
“那我過去三年……是不是白修了?”
“若你真明白今天所聽,就一切都值得。修行錯了不可怕,怕的是錯了還不放手?!?/strong>
那天他回去沒盤腿坐,也沒播經(jīng),只點(diǎn)了盞燈,對著墻默然半晌。他發(fā)現(xiàn),腦子還是亂,但他第一次沒想把它們趕走。
那一刻,他心里升起一種微妙的清亮,像黑夜中的一盞燈,不照物,但能看清自己站在黑中。
可他還未明白,明心法師口中的“覺照”,并不只是放下這么簡單。真正的止觀,不在山林清幽處,而在街市人聲中。
三
雨停之后,寺外熱氣蒸騰。明心法師沒有讓江煦繼續(xù)閉關(guān),而是帶他去了城中最嘈雜的菜市口。
“在這兒觀?!狈◣熤皇钦f了這一句,便不再言語。
人聲鼎沸,攤販討價、孩子哭鬧、摩托喇叭聲一陣緊一陣,江煦站在人群中,初始如坐針氈。
“我來是修止觀,不是聽市井八卦?!彼闹腥滩蛔”г?。可一轉(zhuǎn)念,忽然想起法師說過的一句:“止,是自然止息;觀,是覺察無生。”
“自然”二字,才是關(guān)鍵。
他開始不強(qiáng)求呼吸變緩,也不刻意排念頭,只是靜靜聽著那些聲音,不去評判、不去抗拒。慢慢地,聲音依然嘈雜,但他的心,卻仿佛退到了聲音背后。不是聲音變小了,而是他不再拎著念頭走。
明心法師后來告訴他,古人早已指出修止觀的層次。
智顗禪師的《止觀坐禪法要》中,將止分為四種:數(shù)息止:以數(shù)息綿綿為繩,捆住亂念之猴;隨息止:以氣息自然出入為引,帶動內(nèi)觀;止妄止:妄念起時,不壓不隨;無相止:心不著相,念念如煙。
而觀,亦有十乘:內(nèi)外觀、界緣觀、念念觀、相即觀……最難的不是方法繁復(fù),而是方法用錯時,心就繞進(jìn)去了。
明心法師贈他一句口訣:“念起不隨,念滅不追,覺照當(dāng)下。”
“可有實修之法?”江煦問。
“從呼吸開始?!狈◣煷?。
“吸氣時,覺察氣入丹田,不評價好壞;呼氣時,體會身心放松,不期待結(jié)果。如此晝夜三回,一月之后,自可知曉變化?!?/p>
“若對境起心?”
“對境時心起,照見它,不跟它跑;心不跑,它就停?!?/p>
“若念頭滔滔不絕?”
“就讓它滔滔,觀它無根?!?/p>
又過了三個月,江煦回城上班。工作依舊繁忙,但他發(fā)現(xiàn),每當(dāng)會議爭執(zhí)、稿件臨時變更,他能在心里穩(wěn)住一口氣,哪怕只是短短數(shù)息,也足以讓他不被情緒裹走。
那些念頭仿佛知道只要他不追,它們就沒有力量。
某夜,他在日記中寫道:“坐得再久,不如看清自己抓著什么;念得再勤,不如看見誰在念。不是雜念不來,而是我不再當(dāng)真?!?/p>
他合上日記,忽然想起明心法師在臨別時說的那句:
“不求定而定,才是定?!?/strong>
那一夜,他沒有打坐,也沒有持咒,只關(guān)了燈,在黑暗中靜靜地坐了一會兒。
心里沒有風(fēng),也沒有燈,只有一種透明的安然,悄悄地,穩(wěn)穩(wěn)地,落了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