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糖尿病患者(俗稱“糖友”)治療和控制血糖的有利時期,主要與三大因素有關。
一是夏季高溫促進血管擴張,人出汗增多,基礎代謝率提高,能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更快。
二是飲食結構調整。炎熱天氣常導致食欲下降,“糖友”更傾向于選擇清淡食物,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量減少,形成類似“天然低糖飲食”的狀態(tài)。
三是活動量普遍增加。夏季晝長夜短,戶外活動機會增多,會進一步加速糖分消耗。運動結合夏季基礎代謝的提升,可產生“雙倍降糖”的效果。
雖然夏季是“控糖”的黃金期,但是也有三大風險值得注意和警惕。
第一,低血糖風險升高。夏季,人的血糖水平普遍偏低,若未及時調整降糖藥物劑量或未規(guī)律進食,極易引發(fā)低血糖。建議“糖友”隨身攜帶糖果、定時加餐,加強血糖監(jiān)測,特別是活動量增加時。
第二,感染與并發(fā)癥隱患增加。夏季蚊蟲叮咬、足部刮傷后,在高血糖環(huán)境下,容易滋生細菌,導致感染甚至引發(fā)嚴重并發(fā)癥。因此,要注意皮膚的清潔。每天檢查足部,如有足部紅腫、疼痛等不適,要盡快就診。
第三,遠離飲食誤區(qū)。過量攝入高糖分水果和含糖冷飲,會使血糖迅速升高,影響控糖效果。建議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的水果(如蘋果、梨),每日控制在200克以內,分兩次作為加餐食用。嚴格避免飲用含糖飲料,選擇淡茶水或白開水等。
夏季,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飲食調整。
要選擇血糖生成指數≤55的食物,如黑米、藜麥、燕麥等全谷物,減少精制米面的攝入量。
每日攝入30~35克膳食纖維,其中水溶性纖維占比≥60%,有助于延緩糖分吸收、平穩(wěn)血糖。
吃飯時,先吃蔬菜,再吃優(yōu)質蛋白質,最后吃主食。細嚼慢咽(每餐用時不少于15分鐘),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要學會科學搭配蛋白質,植物蛋白與優(yōu)質動物蛋白質按3∶2的比例搭配攝入,既保證營養(yǎng),又能減輕腎臟負擔。
采用“3﹢2”進餐模式。建議每天吃3次主餐和2次加餐,避免暴飲暴食,防止長時間空腹導致血糖波動或下一餐進食過量。
每日飲水1500~3000毫升,分次飲用,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
注意補充電解質,防止高溫脫水導致血液黏稠。
烹飪時,注意少油、少鹽,多用蒸、煮、涼拌的方式,避免煎、炸。
文: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內分泌病科主任醫(yī)師 張永文
整理:楊璞
編輯:劉洋 李詩堯
校對: 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