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里,你是不是常有這樣的時刻:
“領導一個皺眉、同事一句玩笑,就讓你反復琢磨,如臨大敵;”
“工作上遇到一點阻礙,哪怕是很小的誤解,自己也會無限放大,焦慮不安;”
“特別容易被辦公室氛圍影響,經(jīng)常因為一些流言蜚語而心煩意亂?!?/p>
如果你總有這樣的感覺,說明你的感受細膩,屬于“高敏感人群”。
其實,不必焦慮,也不必因此感到沮喪。
正如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所說:
“高度敏感是一種天生的氣質(zhì),而非一種缺陷!”
她認為,高敏感人群擁有獨特的優(yōu)勢,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如果你也是高敏感人群,想要在職場中混得開,永遠記住這4件事:
1、不要正面硬剛:以柔克剛,曲線救國
在我們的印象中,職場如戰(zhàn)場,需要寸土必爭,寸步不讓。
然而,對于高敏感人群來說,正面沖突往往會帶來巨大的精神內(nèi)耗。
他們心思細膩,容易被情緒左右,很難保持冷靜和客觀。
尤其在面對沖突時,高敏感人群常常會陷入這樣的“內(nèi)心戲”:
“是不是我太沖動了?是不是我太強勢了?是不是我應該退一步?”
與其針鋒相對,不如以柔克剛,曲線救國。
學會運用溝通技巧,化解矛盾,才是高敏感人群在職場中生存的智慧。
歷史上的劉備,就是一個以柔克剛的典范。
他出身寒微,實力弱小,卻能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占據(jù)一席之地。
劉備深知自己不擅長正面作戰(zhàn),便采取了懷柔政策,以仁義服人。
他禮賢下士,廣納賢才,贏得了人心。
面對強大的敵人,他懂得審時度勢,靈活應變,避免無謂的犧牲。
最終,劉備憑借其獨特的處世之道,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
職場亦是如此,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
高敏感人群應該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善于傾聽,理解他人,用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想起《資治通鑒》里的一句話:
“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者,不爭?!?/p>
學會妥協(xié)和讓步,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記住,職場不是戰(zhàn)場,合作共贏才是王道。
以柔克剛,才能在職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2、不做過度解讀:專注工作,屏蔽雜音
很多高敏感的人,都容易過度解讀別人的言行,總是把事情往壞的方面想。
領導一句不經(jīng)意的批評,同事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都會讓他們浮想聯(lián)翩,坐立難安。
殊不知,這種“過度解讀”往往是庸人自擾。
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就會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如果一個人總是活在別人的評價里,那么終其一生都會為他人的情緒買單。
在職場中,也是如此。
不要把別人的話當成圣旨,不要把別人的眼神當成審判。
專注當下,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阿甘正傳》里的阿甘一樣,他不會想太多,只是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跑步的時候,就拼命地跑;打乒乓球的時候,就認真地打。
最終,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阿甘說: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p>
很多時候,你糾結(jié)的言外之意,其實都是自己的內(nèi)心戲。
職場生存的關鍵,是建立信息過濾機制——
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而不是放在揣測別人的心思上。
當你足夠優(yōu)秀的時候,自然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記住,你不是別人肚子里的蛔蟲,沒必要去猜測別人的想法。
少一點他是不是針對我的猜測,多一點這件事需要我做什么的聚焦,你會發(fā)現(xiàn)精力能省下一大半。
3、多盯核心目標:明確方向,高效執(zhí)行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敏感”常常被人們視作負面的詞匯。
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和評價,讓敏感的人在職場上更加內(nèi)耗、焦慮和迷茫。
但天生敏感,在職場上就一定是一種阻礙嗎?
我想未必。
我有一個同事,就屬于高敏感人群。
他會因為客戶一句無心之言,徹夜難眠,反復推敲;
他會因為同事一個微妙的眼神,就懷疑自己是否被排擠,工作能力被質(zhì)疑;
他會因為項目進展稍有停滯,就陷入自我否定,覺得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本以為他會“內(nèi)耗致死”,后來他把這種特質(zhì)變成了自己的優(yōu)勢。
把洞察人心用在了對客戶需求的精準把握上,把心思細膩用在了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上。
然后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高目標。
史蒂夫·喬布斯早就說過:
“偉大的創(chuàng)新者,往往擁有超乎常人的敏感,但他們更懂得如何將這種敏感轉(zhuǎn)化為動力,而不是阻力。”
如果你有異于常人的敏感,那么恭喜你,那恰恰是大多人沒有的天賦。
你能捕捉到別人忽略的細節(jié),能感受到團隊氛圍的微妙變化,能用更深入的思考來優(yōu)化工作流程。
這些,都是職場成功的潛在優(yōu)勢。
好好運用高敏感的天賦,學會緊盯核心目標,它能讓你在職場上披荊斬棘,成就卓越。
4、少進是非圈子:遠離紛爭,保護自己
古人云:
“是非止于智者?!?/p>
對于高敏感的職場人來說,這句話更像一句生存指南。
那些東家長西家短的閑言碎語,那些捕風捉影的猜測議論,本就是消耗人心的漩渦,而敏感的特質(zhì),會讓你在其中陷得更深。
策劃專員小林曾在周記里寫:
“我像個裝了順風耳的海綿,同事們在茶水間說的每一句閑話,都會鉆進心里泡發(fā)成一團亂麻。”
她所在的部門有個不成文的信息角,幾個老員工總愛趁午休聊些職場秘聞:誰跟領導走得近,誰的方案被私下否決,誰可能要被調(diào)去邊緣崗位。
起初小林只是路過時聽兩句,可敏感的神經(jīng)總?cè)滩蛔“阉槠畔⑵礈惓赏暾麆∏椤?/p>
聽到新來的實習生背景不一般,她會聯(lián)想到自己上次拒絕對方幫忙時,是不是態(tài)度太生硬;
聽到總監(jiān)好像對XX項目不滿,她會對著自己參與過的環(huán)節(jié)反復檢查,明明沒問題卻總覺得哪里藏著隱患。
有次團隊競標,她負責的創(chuàng)意本是核心亮點,卻因為前一晚聽到一句閑言,整個人陷入焦慮。
匯報時頻頻走神,連準備好的關鍵數(shù)據(jù)都漏了提,最終項目惜敗。
高敏感的人若扎進是非圈子,就像把放大鏡對準了塵埃。
別人隨口一句抱怨,在你心里會發(fā)酵成深仇大恨;
同事無意一句調(diào)侃,你會翻來覆去琢磨是不是暗藏譏諷。
可那些被你反復咀嚼的“內(nèi)幕”,多半是添油加醋的傳言。
就算是真的,也未必與你有關。
老話常說:
“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
把敏感的觸角從他人的是非里收回來,牢牢扎進自己的工作里,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也是職場進階的清醒。
古語云:
“敏則有功,慧則不惑?!?/p>
高敏感不是職場短板,關鍵在會用:
遇分歧不硬剛,繞一點;
對言行不腦補,鈍一點;
抓工作盯核心,準一點;
避是非遠圈子,靜一點。
內(nèi)耗少則心定,心定則事順。
職場本就復雜,何必在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迷失自己?
專注于自己的成長與提升,才能在職場中游刃有余,成為真正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