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就立秋了,雖說白天太陽還帶著熱乎勁兒,但早晚已經(jīng)透著涼意,風(fēng)里也多了點燥氣。這時候吃對東西比啥都重要 —— 老輩人常說 “立秋吃 5 珍,賽過食人參”,這 5 樣食材都是當(dāng)季新鮮貨,不貴還好做,幫身體平穩(wěn)度過換季,趕緊來看看。
一、花生:立秋的 “長生果”,新摘的最養(yǎng)人
花生有個好聽的名兒叫 “長生果”,立秋前后正好豐收,新挖的花生帶著泥土香,剝開殼,果仁又脆又甜,嚼著滿口生香。這時候的花生營養(yǎng)最足,不像陳花生那么干,吃著潤潤的,正好幫身體擋擋秋燥,為秋天攢點勁兒。
推薦做法:鹽水煮花生
處理花生:新鮮花生沖洗干凈,用剪刀把每個花生的尖兒剪個小口(方便入味);
煮制技巧:鍋里加水沒過花生,放 2 勺鹽、1 把花椒、2 片香葉,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煮 20 分鐘;
浸入味:別著急撈,連湯帶花生泡 1 小時,讓鹽味滲進(jìn)果仁里,涼了吃更爽口,追劇時抓一把,比瓜子健康多了。
小貼士: 帶殼煮的花生比剝好的更鮮,紅衣別扔,里頭的好東西能幫著補(bǔ)氣血,女生多吃點挺好。
二、玉米:秋天的 “甜棒子”,膳食纖維多到爆
立秋一到,菜市場的玉米堆成小山,黃的、白的、花的,剛掰下來的帶著漿水,咬一口 “爆汁”,甜絲絲的。玉米里的膳食纖維像腸道的 “小刷子”,秋天吃點,消化順了,肚子不脹了;而且熱量低,想輕體的朋友拿著當(dāng)加餐,解饞還不胖。
推薦做法:玉米排骨湯
備料:新鮮玉米 2 根(剁成段)、排骨 300g、姜片 3 片;
處理步驟:排骨冷水下鍋加姜片、料酒焯水,撇掉血沫撈出;
燉煮技巧:砂鍋里加水,放排骨、玉米段,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燉 1 小時,燉到玉米吸飽肉香、排骨能脫骨;
調(diào)味出鍋:加鹽和少許胡椒粉,撒把蔥花,湯里飄著玉米的甜,喝一口暖到胃里,秋天喝著特舒服。
三、山藥:立秋的 “第一補(bǔ)”,溫補(bǔ)不燥最貼心
古人早就說山藥 “溫補(bǔ)不燥”,立秋吃它再合適不過,有 “入秋第一補(bǔ)” 的說法。它不像人參那么烈,也不似辣椒那么燥,不管是脾胃弱的老人,還是挑食的小孩,吃著都舒坦。秋天燥得慌,吃點山藥,肺潤了,脾胃也順了,換季不容易鬧毛病。
推薦做法:蒸山藥蘸蜂蜜
選山藥:挑鐵棍山藥(細(xì)的那種),比面山藥更面更甜,去皮時戴手套(防手癢);
蒸制技巧:山藥切成 10 厘米長的段,沖洗掉表面黏液,蒸鍋水燒開后放進(jìn)去,大火蒸 15 分鐘,用筷子能戳透就熟了;
調(diào)味吃法:晾到溫?zé)岷?,掰成小段蘸蜂蜜吃,或者抹點桂花醬,軟糯帶甜,一點不寡淡,比吃甜點健康多了。
四、南瓜:秋初的 “黃金瓜”,一碗粥暖到心
南瓜是夏末秋初的 “寶藏”,立秋后上市的南瓜黃澄澄的,切開后肉厚籽少,自帶甜味。這時候的南瓜水分足,不像冬天的那么面,不管蒸著吃還是煮粥,都透著潤勁兒。秋天燥得嗓子干,來碗南瓜粥,暖乎乎的,胃里舒服,身上也不燥了。
推薦做法:南瓜小米粥
處理南瓜:老南瓜去皮去籽,切成 1 厘米的小塊(切得越小煮得越快);
熬粥步驟:小米淘洗干凈,加水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煮 20 分鐘,煮到米油浮起來;
加南瓜燉稠:放進(jìn)南瓜塊再煮 15 分鐘,直到南瓜軟爛、粥變稠,用勺子一攪能拉絲,不用加糖,南瓜的甜味就夠了。
小貼士: 選表皮硬、紋路深的老南瓜,比嫩南瓜甜,煮出來的粥更綿,放涼了吃也不錯,像甜品似的。
五、蓮藕:立秋的 “水中參”,做法多到吃不厭
入秋后,蓮藕就成了餐桌 “??汀?,剛挖的蓮藕白白嫩嫩,帶著水潤氣。它的做法多到數(shù)不清:燉湯暖身,涼拌清爽,炒菜下飯,怎么吃都不膩。立秋吃蓮藕,能幫著清掉夏天攢的火氣,腸道通了,胃口開了,換季吃飯也香了。
推薦做法:涼拌藕片
處理蓮藕:蓮藕去皮切薄片,放水里泡 10 分鐘(去淀粉,更脆);
焯水技巧:開水里滴幾滴醋,放藕片焯 1 分鐘,撈出來過涼水(保持脆嫩,還不變黑);
調(diào)醬汁:碗里放蒜末、香醋、生抽、少許糖和香油,攪勻后淋在藕片上,撒點蔥花和小米辣,拌勻腌 5 分鐘,酸甜脆嫩,解膩又開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