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nèi)一些高校(不乏一些知名的,如武大、復旦、華科),官微都在陸續(xù)轉(zhuǎn)載法國哲學家波伏娃的名言,時間緊湊,宛如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一次偶然的合謀。盡管我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是,她們未必真的看過幾本波伏娃的著作。
喜歡波伏娃這個沒問題,甚至對女權(quán)主義的思想產(chǎn)生興趣,這都是一件好事。我反感的是用片面的語言,把波伏娃切片化,讓波伏娃成為一種口號式的東西。如《清算已畢》中引用的句子,沒讓我看到思辨的過程,卻充斥著一股令人不安的暴力意味。
在某種層面上,我與真正的女權(quán),以及波伏娃的思考是一致的。我反對的恰恰是一種淺薄,是一種以女權(quán)為槍的互聯(lián)網(wǎng)淺薄化行為。這樣的事情,涉世未深的青春期女孩做做也就罷了,很多名校生,竟然也把自己裹身于某種亢奮的情緒之中。
別人批評兩句,這就是爹味,就是貶低女性,除非你以后不打算掙錢,否則這套思維在職場上其實是很不利的。
兩年前,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曾經(jīng)接受了國內(nèi)三名北大畢業(yè)生的采訪,那三位北大女生上來就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你不結(jié)婚)是因為被男性傷害過嗎,還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
事實上,上野千鶴子未婚未育,那三個北大女生都是已婚。
訪談全程都是圍繞“戀愛腦”“直男癌”“婆媳”“戀愛經(jīng)驗”這檔子事,千鶴子老師氣度很好,一直沒有生氣,慢條斯理地予以對答。
我對于她們討論的話題毫無興趣,但我卻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真正的女性主義者,她給人的氣質(zhì)其實是平和的,而不是劍拔弩張的。
當千鶴子解釋自己對婚姻不感興趣的時候,她是笑著說的,沒有那種很緊繃,很咄咄逼人的感覺。
我個人很支持女權(quán)式的思考和行動,這對于發(fā)揮女性在社會中的才能至關重要。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結(jié)尾寫的:“人類的任務是讓自由王國在既定的世界實現(xiàn)突破性飛躍。為了取得這一最終勝利,男性和女性應超越他們的自然差異,明確表達相互之間的兄弟情誼?!?/p>
可見,波伏娃強調(diào)的是一種普遍性的平等主義,并沒有大搞性別對立的意思。
同時我又在懷疑,國內(nèi)那些標榜自己是女權(quán)的人,真的在追求一種平等嗎?
近些年,與女權(quán)同步成長的,還包括肥皂劇。肥皂劇的主要受眾是女性,如毛尖老師所說:“中國影視劇是全中國最封建的地方?!?/p>
她們最愛看這樣的橋段:
女主同時被男一男二男三追求。那些男的有的帥有的富有的語言幽默,能夠提供情緒價值,反正各有各的好,都是在現(xiàn)實世界遇不著的。群男的共同特點是不能三心二意,必須心思全部在她一人身上。至少她喜歡的那一位沒有另外的念頭,否則會被吐沫星子淹沒,就得改戲。
有時候也鬧不清,這些男的是不上班還是咋的,每天有那么多時間準備小驚喜,討女主的歡心。
這種劇的大結(jié)局,往往就是結(jié)婚,辦婚禮,非常的俗套,那個被選中的幸福的男人,一躍晉升成男主,婚禮那天忙得跟個司儀似得,業(yè)務能力卻沒司儀利索,準備個了個發(fā)言稿,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寫的,念的時候,手必須抖,聲音要結(jié)巴,才足夠感人。
或許這樣的畫面,才是那些“女權(quán)”們真正想要的,最好所有的便宜都是她一人占盡。
但是這些東西,跟波伏娃有什么關系呢。
波伏娃說,成為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如果“做自己”成了任性,刁蠻,不擇手段,渴望不勞而獲,不好意思,您那個叫巨嬰,跟女權(quán)主義真的不是一回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