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萬物始為“立”,立秋也意味著秋天的起始。但是立秋≠入秋,節(jié)氣中的立秋,仍在伏天,這時的暑熱被戲稱為“秋老虎”,有民諺說“立秋反比大暑熱,中午前后似烤火”。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豐碩成熟。
立秋民俗---貼秋膘、啃秋
愛吃肉的人,終于有了天經(jīng)地義的理由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夏天的時候,人們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食欲乘勢大增,想吃點好的,彌補夏天的虧空。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稱之為“以肉貼膘”。
留給西瓜的時間不多了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每逢立秋,人們會買西瓜回家,眾人圍在一起品嘗。
這份立秋養(yǎng)生指南請收好
立秋之后,暑去涼來,但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干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xù),但相對炎夏要有變化。
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chǎn)生疾病。
因此,需要養(yǎng)陰、潤肺??蛇m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人們容易出現(xiàn)情緒低落等表現(xiàn),可通過養(yǎng)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養(yǎng)陰清燥
秋燥癥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jié){,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
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盡量少用空調??沙迷缤砬鍥鰰r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調養(yǎng)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適量運動
立秋后,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jié)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于劇烈,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
本 文 綜合自:
① 新京報2024.08.07《 立秋還分公母?關于立秋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
②光明網(wǎng)2023.08.08《今日立秋!高溫還將持續(xù)多久?你知道“立秋咬秋”咬的是什么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