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二、贊文(分四)
乙一、重贊高明
贊曰:北齊以上哲之姿,獨悟中觀,而當(dāng)時諸師無與競化,非明、最、嵩、鑒所能知也。
上哲,指古代賢明有智慧的圣人。這是說慧文大師具有古代圣人的天資和稟賦,不需別人教導(dǎo),就能獨自圓悟中觀。在當(dāng)時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連當(dāng)時最有名的明、最、嵩、鑒四個人都不知道慧文大師的證境,其它人就更不用說了。
一般而言,北方比較重禪定,而南方則偏重于義理。北方的禪學(xué)一向較為興盛,早在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嵩山已經(jīng)成為禪僧的集居之地。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為佛陀禪師在嵩山建立少林寺。佛陀禪師將其禪法傳弟子道房,道房又傳僧稠(480~560),僧稠的禪定功夫極深,常以“七日為期”、“九日不起”。從而僧稠受到北魏孝明帝、孝武帝以及北齊文宣帝等的敬崇,因此這一系的禪法在北齊是顯學(xué),居于主流地位。其修法是以四念處為中心的小乘禪法,即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修習(xí)次第清楚,對象明確。與僧稠齊名的有受到北周僧俗崇敬的僧實禪師,他所修的是九次第定,即從初禪漸次深入,遞進到滅受想定,這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小乘禪法。應(yīng)該說在北方主要是小乘禪法的天下,那兩個系統(tǒng)由于得到朝廷的支持,非常有勢力。因此當(dāng)有不同的禪法傳入北方時,就會受到他們強有力的阻擾,有時甚至是不擇手段的。我們以后在講慧思大師傳記時就會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
正當(dāng)僧稠系統(tǒng)的禪法在北方廣為流傳之時,被后世禪宗奉為初祖的菩提達摩及其弟子慧可也在嵩洛一帶修習(xí)禪法。他們的禪法也構(gòu)成一個獨立系統(tǒng),被稱為“楞伽師禪”。楞伽師禪的傳入展開,對北方禪界造成巨大沖擊。
達摩禪的要點是二入四行:一、理入,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被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能舍妄歸真,則圣凡等一,與理冥符而無分別,寂然無為,名曰理入。二、行入,則有四種,即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和稱法行。我們有理由指出,“藉教悟宗”的“教”,便是指四卷本《楞伽經(jīng)》,是指經(jīng)典、教義;“宗”便是指《楞伽經(jīng)》所說的“自宗通”,是“自覺圣智境界”。由于這種境界需要依教悟入,所以說為藉教悟宗。這樣看來,后世禪宗的所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實際上是對達摩禪的一種嚴(yán)重歪曲。
由于達摩禪和僧稠禪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事實顯示,達摩和他的弟子們的宏法活動遭到了最強有力的抵制。史傳記載達摩也曾被多次下毒,而慧可更是遭人斫臂,乃至文學(xué)之士“多不齒之”,“滯文之徒,是非紛舉”。這些記載都向世人表明,達摩禪在北方未能為人們所接受,從之者寥寥,處于蕭索狀態(tài)。以至達摩之死,或曰“不測于終”,或曰“滅化洛濱”,十分慘淡。了解這些歷史,將有助于增進對慧文大師、慧思大師、智者大師三代祖師禪學(xué)演變的認(rèn)識。
據(jù)湛然大師《輔行》卷一記載,當(dāng)時禪法有九師相承,他們是:
第一、明禪師,多用七方便,恐是小乘七方便;
第二、最禪師,多用融心,性相相融,諸法無礙;
第三、嵩禪師,多用本心,三世本無來去,真性不動;
第四、鑒禪師,多用了心,能觀一如;
第五、就禪師,多用寂心;
第六、慧禪師,多用踏心,內(nèi)外中間心不可得,泯然清凈,五處止心;
第七、文禪師,多用覺心,重觀三昧、滅盡三昧、無間三昧,于一切法心無分別;
第八、思禪師,多用隨自意三昧,安樂行;
第九、顗禪師,建立三種止觀法門。
以上第七即慧文大師,第八即慧思大師,第九即智者大師。除他們?nèi)耸乔昂笙喑兄?,其余六師都是同時代人,曾互相參證,未必親傳。尤其是慧文大師,多用覺心。所謂覺心,是指用般若智慧覺察觀照,令心無間斷,了知一切法皆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空有不二,直入中道。故得安住于真源,心無分別。臺宗的修法非常重視慧觀,這也是慧文大師重視《智論》、《中論》等般若類經(jīng)典原因。這樣的修法和證境,又豈是明、最、嵩、鑒等禪師所能了知的呢!
乙二、略述北方弟子無聞之由
既以口訣授之南岳,而北地門徒曾無傳者,蓋當(dāng)高氏政亂國蹙之日,宜此道之不能顯也。
口訣,是指師徒相對之時,由師父口授法義上的要旨?!吨褂^大意》云:“咸須口訣,方成一家行相?!被畚拇髱煹耐降軐嶋H上是不少的,但真正有名有姓的只有慧思大師一個人而已。他在北方的門徒,連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這是因為當(dāng)高洋在位的時候,政治紊亂,國家形勢日益緊迫困窘,世道不靖,導(dǎo)致佛法隱晦不彰,這是一定之理。
高洋(529~559),550年代魏自立,嗜酒昏狂。臺灣的柏楊說:假使世界上有瘋子集團建立的國家,那么北齊肯定是其中一個。高洋在金鑾殿上設(shè)有一口鍋和一把鋸,每逢喝醉了酒,必須殺人才能快樂。而他從早到晚都在喝醉,所以他必須從早到晚不停地殺人。宮女、宦官和親信每天都有人慘死在他盛怒之下。最后用牢里還未審訊的犯人來充數(shù),稱為“供御囚”,只要三個月不死,即作為無罪釋放。高洋非常寵愛一位妓女出身的薛貴嬪,又跟她的姐姐私通。有一天,到她姐姐家吃酒,姐姐求高洋給她父親一個大官,高洋大怒,教衛(wèi)士把她懸掛起來,用鋸鋸死。又有一天,忽然想起來薛貴嬪曾經(jīng)跟別的男人睡過覺,又把她殺掉,把血淋淋的人頭藏到懷里參加宴會,在宴會高潮時,掏出來拋在桌子上,全席大驚。高洋又把她的尸體支解,用腿骨做一個琵琶,一面彈一面唱:“佳人難再得?!?/p>
高洋獸性發(fā)作時,連親娘也一樣看待,宣稱要把母親嫁給鮮卑族的奴隸。他到岳母家,一箭射中岳母的面頰,吼叫道:“我喝醉了連親娘都不認(rèn)識,你算什么東西!”再把已經(jīng)滿臉流血的岳母打一百鞭。高洋最后做的一件事是,把元魏帝國的皇族,全部屠殺。嬰兒們則拋到空中,用鐵矛承接,一一刺穿。
高洋的暴行不是孤立的,整個北齊帝國的官員,幾乎都有高洋般的獸性,在北齊擁有世界上最野蠻的刑事訴訟法。官員在審理案件時,把耕田用的鐵犁燒紅,教被告赤足站在上面。在這樣的酷刑之下,當(dāng)然要什么口供就有什么口供。
高洋于559年逝世,十五歲的兒子高殷繼位。最后一任皇帝是高緯,他同樣的是狂暴荒淫,集高家劣根性之大成。高緯最驚人的一件事是,誣陷他最忠心的宰相和軍事大元帥斛律光謀反,屠滅三族。北周皇帝宇文邕聽到斛律光的死訊,高興的跳起來,下令大赦,以慶祝敵人的這樁冤案。宇文邕最畏懼的斛律光既被清除,他就可以實行他統(tǒng)一北中國的計劃了。576年,北周大舉進攻北齊,577年春天滅之。這個只有二十八年的短命北齊帝國,在人間制造了無數(shù)罪惡之后終于滅亡了。
試想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要想弘揚佛法,談何容易?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慧文大師在北方的弟子都默默無聞了,而慧思大師又是一再南遷了。
乙三、略結(jié)宣祖失載
南山僧傳逸而不載,亦豈無所考耶?
南山,即終南山道宣律祖(596-667),是四分律宗的祖師,因他住在終南山的纻麻蘭若,故號為南山大師。
僧傳,是指道宣律祖所撰的《續(xù)高僧傳》。
逸而不載,是說把慧文大師的傳記給漏掉了,沒有記載下來。如前所說,在當(dāng)時的北方是以小乘禪法為顯學(xué)的,跟隨慧文大師學(xué)修的人雖然也不少,但其禪學(xué)影響到底是遠(yuǎn)在僧稠系統(tǒng)之下。因此在道宣律祖所撰的《續(xù)高僧傳》中沒有為慧文大師立傳,只是在《慧思傳》中提到:“時禪師慧文,聚徒數(shù)百,眾法清肅,道俗高尚。(思)乃往歸依,從受正法。”所以在這里志磐大師說:“南山僧傳逸而不載。”
下一句是說漏載的原因。
亦豈,這是推測之辭。是說這大概是因為沒有辦法進行考證的緣故吧。其原因就是因為慧文大師在北方的弟子全都默默無聞了,沒有人可以進行咨詢,所以只好缺如。另外一個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慧文大師的證境太高了,真正的神龍是既不見頭,也不見尾的,若隱若現(xiàn),因此沒辦法用語言來記載形容。
乙四、引證遮疑
慈云云:“得龍樹一心三智之文,依論立觀,于茲自悟,豈曰無師?”
一直以來有很多無知之徒,對于天臺宗遙尊龍樹菩薩為初祖之事有不少的齟齬。遠(yuǎn)的有禪宗祖師的非難,近的如潘桂明等所寫的《中國天臺宗通史》中云:“將印度佛教中觀派的創(chuàng)立者龍樹菩薩列為天臺初祖,自然顯得勉強,不免帶有攀龍附鳳之嫌。”為了遮除這些懷疑,所以引用慈云遵式大師的話來排解之。所引之文明白易懂,而且在上面也曾經(jīng)予以反復(fù)強調(diào)過,不必繁述。
下面總結(jié)一下慧文大師對于佛法的影響:
1、為龍樹菩薩的思想傳入中國以來,經(jīng)由實修而實證中道理論的第一人(非是文字表現(xiàn)或僅止于聞、思二慧,更且表現(xiàn)于修慧上之成就);
2、為大乘中觀學(xué)派之禪修樹立了典范,使般若空慧在中國佛教中,得以透過禪修的實踐,而展現(xiàn)其不同于聲聞教法的內(nèi)涵(不再只是理論上的差異而已);
3、建立了天臺宗理論與實修的根本基礎(chǔ),直接促成了后來天臺宗的創(chuàng)立。
慧文大師傳竟。
未完待續(xù)
圖文 | 玉泉寺數(shù)據(jù)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dāng)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