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當下的競爭環(huán)境和理想賣車壓力下,i8的銷量容錯空間有限。如果市場上第一波大定用戶能短期內提車,并且給出集體的正向反饋,i8仍然值得期待。
作者 |娜娜
邢昀
去年,MEGA出師不捷之后李想發(fā)了一封全員信,其中有這么一句話:團隊錯將MEGA從0到1的階段誤認為了從1到10的階段。邁入純電市場的理想實際上還沒有經歷過從0到1的市場驗證。
今年,i8又給理想上了一課,這個純電市場從0到1的市場驗證,理想還沒走完。
7月29日理想i8召開了發(fā)布會,Pro、Max、Ultra三個配置版本,全國統(tǒng)一零售價分別為32.18萬元、34.98萬元和36.98萬元。發(fā)布會第二天,理想港股股價跌幅超過12%、美股股價跌幅達到6.2%,用戶們直呼:太貴了。
發(fā)布會一周后,理想做出了個“聽勸”的決定,開始改版,改版后以理想i8 Max作為標準配置,并將售價從34.98萬元調整為33.98萬元。原選擇Ultra版本的用戶,只需要34.98萬元即可實現(xiàn)原選擇的全部配置。
簡言之,降價。
這個被稱為“聽勸”的決策背后,也有理想純電“第二槍”的壓力和無奈。
1、上市一周,改配降價
發(fā)布會是7月29日開的,改版是8月5日改的。理想i8也算是在車圈搞了一個“最聽勸”的公關事件。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7月29日晚上理想開了i8的發(fā)布會,發(fā)布會結束到第二天收盤,理想港股股價直接暴跌12.84%。
爭議最大的,就是i8的定價。原定的Pro、Max、Ultra三個配置版本,全國統(tǒng)一零售價分別為32.18萬元、34.98萬元和36.98萬元。售價一公布,全網(wǎng)直呼"太貴了!"
一位剛剛訂了一臺理想i8 Ultra的用戶對《豹變》說道:“我之前就是L系的車主,和我?guī)讉€朋友一起體驗了i8 Ultra,車整體的駕駛感非常好,不過當時我們車友們也在討論這個定價偏貴,如果能便宜個三萬元左右,區(qū)間在29萬左右起售,然后頂配不超過35萬元,可能會非常有市場?!?/p>
在賣車這件事上,定價和定位有密切的關系。
i8的定位,純電、六座、SUV,在李想的敘述中核心對標車型是特斯拉Model X,但在實際定價和受眾覆蓋上,又與Model Y,尤其是未上市六座版Model Y L形成競爭。雖然看似是想錯位競爭,但這些賽道上都跑滿了對手。
國內圍剿Model Y的熱鬧程度已超越了當年六大派圍剿光明頂,小鵬G7、極氪7X、智界R7……今年,這個賽道更是跑出一個大單品,上市三分鐘大定20萬輛的小米YU7。
在主打六座、七座中大型純電SUV的路上,也充滿了實力派。比如跟理想i8差不多同時發(fā)布,六座售價26.58萬元、BaaS版價格下探到17.98萬元的樂道L90。
正所謂,“貨比貨得扔”,有對比,傷害就來了。
而用戶不僅要拿i8跟競爭對手比,理想i8自身三個版本之間差異化區(qū)分也較大。復雜的配置梯度實際上加大了消費決策成本,與理想早期成功的單一爆款策略背道而馳。
比如,過往理想汽車主打家庭用車,標配冰箱彩電大沙發(fā),這次對Pro版做了閹割,沒有車載冰箱等。智駕上,Pro版搭載地平線征程M6芯片,可實現(xiàn)高速NOA,城市功能需年底升級,配置較為基礎。而另外兩個版本,換成了英偉達的Drive Thor-U芯片,全場景智駕。
發(fā)布會后正好一周的時間,理想傳出了調整售價和縮減SKU的計劃。一位訂購用戶給《豹變》分享了理想給用戶的一封信,信中提到有98%的用戶選擇了i8 Max和Ultra,并且以“大家吐槽車型版本復雜,難以選擇”為理由說“我們聽勸,立即響應”。
調整后Pro版本用戶可以升級或退訂,Max作為標配,售價調整成了33.98萬元,Ultra用戶則會以34.98萬元的價格享受到原來選擇的全部配置,而在調整前,Ultra的售價是36.98萬元。
理想給用戶的一封信,來源:消費者提供
理想的這招“聽勸整改”背后也有點“沒招”的感覺,畢竟有小米YU7大定20萬的大爆數(shù)據(jù)在前,i8大定數(shù)據(jù)遲遲沒有公布,也不免讓業(yè)界推測這次變相降價可能有銷量不及預期的原因。
這次理想的調整也有種似曾相識的既視感。三年前,同為“新勢力三巨頭”的小鵬在發(fā)布G9時,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情況。
2022年9月,小鵬推出了自己在中高端SUV賽道中的重磅——純電SUV G9,但是六款車型、另外提供三種選裝包,SKU太過復雜上市后備受爭議。比理想反應還快,G9在上市48小時就進行了SKU整改。不過這并沒有緩解G9出師不利對小鵬的持續(xù)拖累,小鵬營收增速從2022年第二季度的97.71%斷崖式下跌至三季度的19.3%,此后連續(xù)三個月負增長。
理想這次的“聽勸”能不能力挽狂瀾?除了大定周期,其實交付周期也是一個因素。一位大定用戶透露道,目前他被告知交車時間是九月左右,也就是說i8的等待周期相對較短,如果市場上第一波大定用戶能短期內提車,并且給出集體的正向反饋,i8仍然值得期待。
面臨銷量壓力的理想也必須聽勸,2025年7月,理想交出了一份不理想的成績單,首次跌出新勢力前三。前7個月累計銷量23.5萬輛,同比下滑2.2%。i8銷量上的容錯空間有限。
2、為什么還在賣30多萬的車?
價格戰(zhàn)都卷成這樣了,理想怎么還在賣30多萬的車?
這或許是很多看到i8定價的用戶心中的疑慮,畢竟同行們不論是通過推出子品牌還是直接推出低價位車型,價格都已經下探到了20萬元甚至10萬元的區(qū)間。
其實,理想的均車價格也已從2024年第一季度的30.22萬元,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26.6萬元。
數(shù)據(jù)來源:理想汽車季報,制圖:豹變
尤其是今年一季度,根據(jù)海豚投研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了舊款清倉,理想在今年一季度對整體車型平均降價0.8萬元-1.6萬元,平均降價幅度3%-4%。
降價,最直接影響的就是毛利率。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業(yè)務毛利率還保持在19.8%的水準,這是相當不錯的。不過如果以MEGA上線的2024年第一季度為分界來看,理想整體的造車毛利率還是下滑了1-2個百分點。尤其是在2024年第二季度也就是MEGA正式開啟交付后的這個時期,毛利率直接跌破19%。
理想汽車季報,制圖:豹變
會賺錢,一直都是理想在資本市場一個很好的標簽。李想本人也被貼上“摳門”的標簽,傳言兩萬元的預算費都要親自審批,甚至關于i8的發(fā)布會場地選擇,李想自己也調侃公司是“摳廠”。其實強調摳門不是重點,重點是強調公司會賺錢。
和累計虧損千億的同行相比,早在2020年就實現(xiàn)單季度扭虧為盈的理想向資本市場證明了自己的賺錢能力,截至8月6日,理想在港股的總市值是1974億港元,也是新勢力三巨頭中最高的一家。
能賺錢,得益于理想早期定位的成功。李想一句“標準的三室一廳”來形容L8直接奠定了這個品牌在家庭SUV這個賽道的定位,甚至一度市面上30萬元的純電或者增程SUV的新車發(fā)布都會增加理想汽車的進店量,這說明2023年理想就頗有品牌標桿的效應。
而因為是家庭用車自然涉及到長途旅行,在當時續(xù)航和充電問題還沒有充分解決的情況下,增程成了和家庭用車相得益彰的一項補能選擇。
增程帶來的成本更低的優(yōu)勢,結合L系列爆款帶來的營收暴增,很好地實現(xiàn)了“開源+節(jié)流”的效果。
不過當理想想要踏入純電這條河流的時候,這個套招并不能照搬。從市場上來看純電市場幾乎不存在藍海了,很難從細分賽道上再搶到一個先發(fā)優(yōu)勢;從財務來看,純電勢必會面臨成本更高,也會涉及到充電樁等運營費用增高的情況,純電產品如果銷量不及預期也不利于進一步均攤成本。
所以理想的純電定價,并不容易。定的太低,由奢入儉難,再想要定高價就難上加難,這樣高毛利的優(yōu)勢就會被打破;定的太高,又會出現(xiàn)i8的局面。
理想的兩難,是一個已經在增程賽道打出優(yōu)勢的品牌轉型純電,卻無法復制自己過去成功,甚至還要打碎自己過去成功的兩難。
3、押寶Agent
李想本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說: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
這是電車圈的共識,理想也確實這么做了。
在i8的發(fā)布會上,理想展示了理想同學Agent的屬性,比如在停車場繳費的這個場景,理想同學可以完成掃碼、按照記憶填寫車輛信息、搜集優(yōu)惠券、付款一整個流程,省去很多麻煩。
這是個很Agent的場景,也是個很好的場景,不過這個場景似乎夠“癢”但不夠“痛”,不足以“痛”到讓大家做出買車的決策。
這也不是理想的問題,押寶智能化、汽車Agent化完全正確,問題是,短期內這條路上好像沒有出現(xiàn)什么能殺死比賽的創(chuàng)新。
一個能夠“殺死比賽”的創(chuàng)新一定具備兩個條件:需求夠硬、門檻夠高?,F(xiàn)階段的智駕創(chuàng)新其實兩點都做不到。
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至2月,新能源乘用車L2級及以上的輔助駕駛功能裝車率達到66.3%?!岸说蕉恕币渤闪烁骷臆嚻蟮年P鍵詞。華為鴻蒙ADS 3.0把端到端網(wǎng)絡首次用于高速+城區(qū)+泊車三域融合,小鵬和理想也實現(xiàn)端到端大模型全量上車,NOA領航覆蓋從鄉(xiāng)村到城區(qū)的全場景,包括收費站、封閉園區(qū)、地庫,在場景切換時無斷點,時空感知和領航行為準確。
隨著智駕上裝率、路段滲透率的提升,智駕的稀缺性在不斷被稀釋,每一個創(chuàng)新可以被同行追趕的時間也在被縮短,今年你有的東西明天我也能有,還能更便宜。
何小鵬說過一句話非常適合今年電車圈的競爭格局:在血海里游泳直到海水變藍。
威馬、哪吒,這些昔日火爆的電車走向出局邊緣,這些案例都在明示一件事情:電車的淘汰賽是殘酷的,比賽不會區(qū)分誰是新勢力,電車競爭早就過了跑馬圈地的時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小鵬MONA M03直接殺到比亞迪的領域、零跑從純電轉增程,理想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細分賽道的王,很好聽,但想要游到海水變藍需要的是規(guī)模、規(guī)模、還是規(guī)模。
這樣的環(huán)境下,智能化錦上添花的創(chuàng)新頗有“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思,這條路是未來的必經之路,但不見得是眼下能讓理想純電打開局面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