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深秋,陜北榆林橋戰(zhàn)場上硝煙未散。
東北軍第107師619團團長高福源從昏迷中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配槍已被卸下,眼前站著的不是東北軍同袍,而是頭戴紅星帽的紅軍戰(zhàn)士。
這位素有“虎將”之稱的軍人瞬間萬念俱灰——他本已拔槍準備自盡,卻被紅軍戰(zhàn)士擊落手槍,成了俘虜。
在押解途中,他對著紅軍干部嘶吼:“給我個痛快!”
誰也不會想到,這位被俘的東北軍團長,竟在一年后成為扭轉(zhuǎn)中國歷史的關(guān)鍵人物。
更不會想到,這位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的功臣,最終會倒在自己人的槍口下。
在瓦窯堡的紅軍俘虜營里,高福源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沖擊。
紅軍給予他特殊禮遇:與紅軍同食小灶,穿上與紅軍將領(lǐng)一樣的棉衣,甚至被邀請參加1936年元旦閱兵式,帶領(lǐng)東北軍戰(zhàn)俘方陣接受檢閱。
當彭德懷將他請進窯洞長談時,高福源終于敞開心扉:
“我們都是中國人,不該自相殘殺。東北軍最大的心愿是打回老家去!”
更讓他震撼的是中共領(lǐng)袖的親自接見。在聆聽毛澤東、周恩來的抗日主張后,這位鐵血軍人流下熱淚:“若副總司令(張學良)知道紅軍真心抗日,定會攜手!”
他主動請纓:“放我回去,我愿說服少帥聯(lián)共抗日!”
1936年1月一個寒夜,高福源懷揣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密信,穿越軍事封鎖線,冒死回到東北軍駐地。
當張學良冷臉質(zhì)問“你已通匪?”時,高福源撲通跪地,泣血陳詞:
“我生是東北軍人,死是東北軍鬼!但您背負‘不抵抗將軍’罵名,難道忘了張大帥之死?忘了三千萬東北同胞在日寇鐵蹄下呻吟?”
張學良背過身去,肩頭微微顫動——高福源的話,刺中了他最深的隱痛。
在張學良默許下,高福源開啟了穿梭外交。1月19日,他陪同中共代表李克農(nóng)抵達洛川,與王以哲、張學良秘密會談。
當周恩來握著高福源的手說:“你是東北軍最先覺醒的愛國軍人”時,歷史的天平開始傾斜。
四月的延安天主教堂內(nèi),張學良與周恩來舉行歷史性會晤。
高福源守在大門外,寒風刺骨卻熱血沸騰——他親耳聽見里面?zhèn)鞒鰪垖W良激動的聲音:“我心中有底了!”
會談結(jié)束,張學良當場捐贈紅軍2萬銀元和20萬元法幣,并秘密提供軍火。
1936年9月22日,毛澤東與張學良分別簽署《抗日救國協(xié)定》。
在延安窯洞中,毛澤東緊握高福源的手:“你為國家、民族、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做了件大好事!”
此刻,高福源已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潛伏在東北軍核心的“紅色特工”。
當蔣介石于1936年12月親臨西安督戰(zhàn)“剿共”時,高福源目睹張學良數(shù)次哭諫無果
12月11日深夜,張學良召見高福源等親信,將手槍拍在桌上:“委員長執(zhí)迷不悟,唯兵諫可救國!”高福源當即單膝跪地:“愿效死力!”
西安事變爆發(fā)后,高福源受命急赴開封,向河南省主席商震傳達八項主張。
返回西安時,他親眼目睹周恩來與張學良雙手緊握——國共十年血仇終得和解。
當他護送張學良前往機場時,卻不知此行竟是永別:“三天后我若未歸,你等立即釋放蔣委員長?!睆垖W良的叮囑成為最后的訣別。
1937年2月2日的西安城寒風刺骨。當少壯派軍官孫銘九帶人沖進王以哲住宅時,高福源正在前線布防。
槍聲響起,聯(lián)共抗日的核心人物王以哲將軍倒在血泊中。消息傳來,高福源痛呼:“東北軍休矣!”
此時,駐防渭南的105師師長劉多荃聽聞?chuàng)从淹跻哉苡龊?,悲憤中誤信“高福源參與陰謀”的謠言。
2月4日,他密令二團團長葛宴春:“就地正法高福源!”
次日黃昏,高福源被誘至師部。剛邁進門檻,幾支手槍同時開火——這位36歲的“紅色信使”猝然倒地,懷中的聯(lián)共密電碼本浸透鮮血。
當周恩來趕到現(xiàn)場,只看到一具草席包裹的遺體被拖往西安東城門。
在城墻腳下,中共地下黨員含淚掩埋了這位特殊黨員,墓碑上不敢留名。
1960年冬,一列開往南方的列車包廂里,周恩來突然放下茶杯:
“高福源貢獻很大!他和王以哲同時遇難太可惜。要找到他的遺屬,我們應(yīng)關(guān)照!”
然而尋找談何容易。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高福源兩位夫人都已離世——原配1963年病故,二夫人當年聞噩耗即吞金殉情。
長子高本榮作為空軍飛行員殉國,僅剩次子高本堂在長春當搬運工度日。
1981年西安城建施工中,東城門下挖出一具無名遺骨。經(jīng)檢測,正是失蹤44年的高福源。
次年春雨綿綿之日,在鄧穎超親自督辦下,覆蓋黨旗的骨灰盒被安放西安烈士陵園。
民政部頒發(fā)的烈士證書上,終于印上那個被歷史塵埃掩埋的名字。
高福源墓前,一株東北紅松靜靜佇立。這位出身袁世凱舊部之家的軍人,從戰(zhàn)俘到特工,最終以生命為代價搭起國共合作的橋梁。
西安事變后,東北軍被蔣介石分割瓦解:49軍在淞滬會戰(zhàn)基本打光卻得不到補充;57軍魯南游擊傷亡慘重。
53軍投誠解放軍——而高福源用鮮血搭建的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終成燎原之火。
歷史往往如此吊詭——當1982年安葬儀式上哀樂響起時,當年下令處決他的劉多荃正以“起義將領(lǐng)”身份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
晚年的劉多荃終于道出真相:“高旅長是被誤殺,我之過也!”
高福源用生命證明:在民族危亡之際,最堅韌的橋梁往往由理想者的血肉筑成。
當西安事變紀念館里游客如織時,很少有人注意到展柜里那本染血的密碼本,正是這位“紅色信使”用生命傳遞的歷史密碼——它破譯的不僅是電波信號,更是一個民族在至暗時刻的覺醒基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