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同樣是大國總統(tǒng),普京早就敲定了訪華日程,特朗普卻還在為那19個小時的航程討價還價。
這位曾經(jīng)信誓旦旦要在百日內(nèi)訪華的商人總統(tǒng),如今卻說出讓人哭笑不得的條件——中國必須先認輸。
然而面對美方的反復試探,中國的回應始終淡定如水。為什么同樣的外交姿態(tài),效果卻天差地別?
作者-常
商人的算盤,政治家的困局
19小時能干什么?對普通人來說,差不多就是一個工作日加一夜好覺的時間。但對特朗普這位商人總統(tǒng)來說,卻成了可以待價而沽的籌碼。
8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CNBC專訪時,再次祭出了他那套熟悉的商業(yè)談判手法。這次的條件更直接:中國不先在貿(mào)易談判中服軟,他就不會踏上飛往北京的航班。
說句實話,這種思路在商場上或許管用,但搬到國際政治舞臺上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反觀俄羅斯這邊普京早就確定了訪華安排,4天的正式訪問。
這在普京的外事活動中可是極為罕見的長時間安排,包括上合組織峰會、雙邊會談,最后還要共同出席中國的重要紀念活動。
兩相對比,高下立判。一個是雷厲風行的政治家作風,另一個還在那里掂量著航程的性價比。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這種商人思維其實暴露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焦慮。
他需要一場外交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民調(diào)支持率跌至42%的當下。
但問題來了,真正的外交從來不是單方面的施舍,更不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商品。
特朗普把訪華當成了給中國的恩惠,認為自己愿意飛這19個小時就已經(jīng)是天大的面子了,所以對方理應投桃報李。
這種邏輯在他以往的商業(yè)談判中或許屢試不爽,但國際關系這盤棋,可不是菜市場里的討價還價。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此時的反復無常,其實反映了美國內(nèi)政的深層壓力。一方面,他要向國內(nèi)選民展示對華強硬的姿態(tài)。
另一方面,美國企業(yè)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依然嚴重,特別是在稀土等關鍵領域,美國根本沒有與中國對等談判的資格。
當霸道遇上定力,誰更勝一籌
再來看看中國這邊的反應,真是對比鮮明。
特朗普的每一次表態(tài)變化,中方都看在眼里,但回應卻始終保持著戰(zhàn)略定力。
7月29日,面對法新社記者關于特朗普訪華邀請的提問,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的回答只有11個字:請參閱中方此前發(fā)布的新聞稿。
這種回應方式,既沒有關門,也沒有熱情迎接,而是為各種可能性留下了彈性空間。
說白了,這就是外交的藝術——既要表明立場,又要保持靈活。特朗普的外交更像是在菜市場砍價,聲音大、姿態(tài)兇,指望對方被嚇住。
中國的外交更像是太極高手,以靜制動,四兩撥千斤。
這不是簡單的風格差異,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明理念在交鋒。特朗普信奉的是零和博弈的叢林法則。
在他看來,國際關系就是你死我活的競爭,有人贏就必然有人輸。所以他才會提出中國先認輸這種荒謬的條件。
但中國堅持的是合作共贏的理念,認為國際關系可以是互利互惠的正和游戲。
這種理念差異,決定了雙方在具體外交實踐中的不同表現(xiàn)。中方多次強調(diào)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不是空洞的口號。
而是基于對國際關系本質(zhì)的深刻理解。當特朗普還在琢磨如何通過極限施壓讓對方屈服時,中國已經(jīng)在思考如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有個細節(jié)很能說明問題:面對美方對華征收的高達145%的關稅,中方的反制也毫不手軟。
但中方從來不把反制當成目的,而是希望通過對等回應讓美方認識到貿(mào)易戰(zhàn)沒有贏家這個道理。
特朗普的算盤是通過關稅大棒逼迫中國就范,但現(xiàn)實給了他當頭一棒。
美國企業(yè)老板們可坐不住,深知中美生意綁得這么緊,少了誰都不行。
全世界都在看這場大戲
有意思的是,當美國到處揮舞大棒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向中國靠攏。
這不是因為中國給了多少好處,而是因為在這個需要合作解決問題的時代,大家更愿意跟講道理的人做朋友。
就拿稀土這個例子來說,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chǎn)國和出口國,在產(chǎn)量、技術、產(chǎn)業(yè)鏈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
美國在這個領域根本沒有與中國對等談判的資格。一旦失去中國的稀土供應,美國軍工產(chǎn)品的性能將大幅下降。
這對美國軍事實力的打擊是致命的,特朗普心里其實比誰都清楚。但他就是放不下那個霸主的架子。
更讓華盛頓尷尬的是,當特朗普還在糾結要不要訪華時,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卻在加速推進。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的金磚國家擴容,為世界提供了不同于單邊主義的合作范式。
這種基于平等互利的共贏選擇,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首選。特朗普的威脅和施壓,反而凸顯了中國作為穩(wěn)定伙伴的價值。
許多原本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開始更加積極地尋求與中國的合作,以對沖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最棘手的是,如果特朗普真的訪華并參加中國的重要活動,那將對美國的全球盟友體系造成沖擊。
一旦中美俄三國領導人共同亮相北京,其象征意義將遠超外交禮節(jié)。歐洲國家甚至會就此質(zhì)疑美國,是否還真的把歐洲安全放在優(yōu)先位置。
這種擔憂不是多余的,因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歷來以美國優(yōu)先為核心,盟友關系經(jīng)常成為他討價還價的籌碼。
歷史的天平,正在發(fā)生傾斜
說到底,特朗普的19小時算盤打得再精,也算不過歷史的大賬。
真正的外交智慧,從來不在于誰的嗓門更大,而在于誰能看得更遠、想得更深。
當今世界正在經(jīng)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逆流而動,但多邊主義和自由貿(mào)易仍然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特朗普還在做著當老大的美夢,殊不知世界早就變了。那種靠拳頭說話的時代正在過去,未來屬于那些能夠團結大家一起解決問題的人。
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是什么空洞的口號,而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智慧。
面對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經(jīng)濟復蘇等全球性挑戰(zhàn),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只有通過真誠合作、互利共贏,人類才能共同應對這些挑戰(zhàn)。
中國的發(fā)展不是為了挑戰(zhàn)誰、取代誰,而是為了讓中國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并為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這種發(fā)展理念的差異,決定了中美兩國在國際舞臺上的不同表現(xiàn)。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對于合作,中國始終敞開胸懷;對于挑釁,中國也必將堅決回擊。這就是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的道理。
特朗普的這番言論,在美國國內(nèi)或許能為他贏得一些選票,迎合部分民眾的排外情緒。
但在中國看來,這不過是又一場政治秀而已。中國的發(fā)展步伐不會因為幾句恫嚇而停滯,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也不會因為任何壓力而動搖。
中國將繼續(xù)堅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中國的穩(wěn)坐釣魚臺,源于對自身實力和發(fā)展道路的強大自信。
無論是誰入主白宮,中美關系的大格局不會輕易改變。合作則兩利,斗則俱傷。
這并非一句空話,而是被過去幾十年歷史反復證明的真理。試圖讓中國認輸,換取一次訪問,這種想法不僅天真,而且危險。
結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那些還在執(zhí)迷于零和游戲的人,注定要被時代拋在身后。
當世界越來越需要合作解決共同挑戰(zhàn)時,中國的戰(zhàn)略定力正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
面對霸權與合作的選擇,你認為歷史的天平會傾向哪一邊?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看法。
信息來源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nèi)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