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少林寺的“離職潮”鬧得沸沸揚揚。
新住持釋印樂一上任,就搞了個大動作:凌晨四點半起床、取消手機、禁止商演、恢復農(nóng)耕……結果沒幾天,十幾個和尚連夜收拾行李走人。
網(wǎng)友調(diào)侃:“當和尚也得996,腰不行了,佛也念不成了!”
今年7月底,這位執(zhí)掌少林寺38年的“佛門CEO”釋永信突然被河南警方帶走,罪名是挪用寺院資產(chǎn)、搞不正當男女關系,甚至被曝有私生子。
中國佛教協(xié)會更是直接注銷了他的戒牒。
釋永信的“商業(yè)帝國”有多夸張?700多個商標、18家關聯(lián)公司,從開武校到賣礦泉水,連國外都有分寺。
最離譜的是,寺里曾推出400元一柱的“平安香”,掃碼布施的二維碼直接貼在功德箱上,有游客吐槽:“燒柱香比吃頓飯還貴,這哪是修行,簡直是搶劫!”
他倒臺后,牽連的可不止他自己。
跟著他搞商業(yè)的“親信”們,比如負責文創(chuàng)的、管武僧團的,甚至親屬開的關聯(lián)公司,全被推上風口浪尖。
有消息說,釋永信的弟弟靠倒賣寺院周邊商鋪,賺得盆滿缽滿;幾個徒弟靠著海外巡演的分成,日子過得比白領還滋潤。
如今東窗事發(fā),這些人要么跑路,要么被調(diào)查,少林寺內(nèi)部一片雞飛狗跳。
接棒的釋印樂,是個“空降兵”,他原本是洛陽白馬寺的方丈,在佛教圈里口碑不錯。
和釋永信的“豪車袈裟”不同,釋印樂平時就穿布衣,住的是普通僧房,連手機都是老人機。
網(wǎng)友扒出他年輕時在菜地里收麥子的照片,感慨:“這才是真和尚!”
別看釋印樂現(xiàn)在雷厲風行,早年也是個“學霸”。
他16歲出家,后來考進中國佛學院,還留學斯里蘭卡研究佛學。
2003年接手白馬寺時,那地方破敗得連游客都不愿意來,他一上任就干三件事:拆商鋪、曬賬本、帶僧人種地,他親自開拖拉機收麥子。
釋印樂到少林寺后,直接抄起“祖?zhèn)髅胤健保r(nóng)禪并重,新規(guī)一出,少林寺變了個樣。
凌晨4:30起床誦經(jīng),白天種地砍柴,晚上集體打坐,手機統(tǒng)一上交。
武僧團別演出了,淘寶店關張,連掃碼布施的二維碼都撕了,燒香只許給三支免費的。
以前武僧一場表演能拿幾千塊,現(xiàn)在每月就發(fā)點生活費;賣紀念品的店員,月入過萬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有年輕和尚在朋友圈吐槽:“本以為出家能遠離996,結果佛門才是真卷王!”
很多僧人離職,表面看是“吃不了苦”,但深挖下去,問題復雜得多。
釋永信時代,不少僧人靠著商業(yè)分成過上了好日子,如今香火免費、商演停擺,他們要么改行,要么還俗。
年輕僧人大多是“佛系青年”,習慣了刷手機、點外賣,突然被扔進深山老林,落差太大。
老一輩覺得“吃苦是修行”,年輕人卻認為“勞動≠信仰”,有僧人在網(wǎng)上發(fā)帖:“掃個地能悟道?那環(huán)衛(wèi)工人個個都能成佛了!
釋印樂的改革,有人叫好,有人唱衰。
支持者說:“早該清理門戶,現(xiàn)在的寺廟早變味了!”反對者則擔心:“再這么搞,少林遲早成第二個龍虎山,只剩老頭老太太燒香?!?/p>
前幾年,上海玉佛寺就試過“透明化財務”,結果游客吐槽“捐錢像做賊”;普陀山搞“清凈日”,旅行社直接繞道走。
宗教場所想平衡信仰和生存,比登天還難。
釋印樂倒是看得開:“三年內(nèi)不談收入,先讓少林寺喘口氣?!?/p>
但現(xiàn)實很骨感,寺院每月光水電費就燒掉幾十萬,古建筑維修更是個無底洞。
有專家說,如果改革失敗,少林寺可能得靠賣門票“續(xù)命”,重回商業(yè)化老路。
佛門搞“996”,看似是和尚的苦,實則是整個時代的縮影。
當信仰變成生意,當修行淪為表演,總得有人站出來捅破這層窗戶紙。
釋印樂的刀,砍向的不是和尚,而是整個江湖。
至于少林寺能不能挺過去?或許就像他常說的那句話:“船到橋頭自然直,急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