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憑借幾張照片的底片,就向全世界昭告了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惡,讓偽善的日本人在全世界面前暴露出了野獸的面貌。
這就是電影《南京照相館》的劇情。日本人在南京至少屠殺了30萬無辜平民,卻偽裝成中日友善。他們一邊拍下殘忍殺人的照片,一邊禁止這些照片流出,反而偽造出中日友善的照片,謊稱對我們的同胞非常友好,也借此在后來的審判中以“沒有證據(jù)”為理由,矢口否認自己犯下的罪孽。
但他們萬萬沒料到,當時南京城內,有人冒死將日軍的照片底片運出了南京城,向全世界曝光了他們的邪惡嘴臉。代價是,除了一個女子和一個小孩,其余的人都死了。
你可能以為《南京照相館》只是影視作品,那就大錯特錯了。這部電影,其實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
電影里,劉昊然扮演的蘇柳昌原本是一名郵遞員,陰差陽錯在吉祥照相館臨時學會了洗照片的手法,幫助日本攝影師伊藤秀夫洗照片。但他偷偷調包了伊藤的底片,想辦法把底片送出了南京,日軍屠殺中國百姓的行為曝光于天下。
在真實的歷史中,確實有這么一個照相館,只不過名字不叫吉祥,而是南京長江路上海照相館。他并不是電影里的成年人,而是一個少年,身份也不一樣,是照相館里的學徒。
這個人的名字,叫羅瑾。
據(jù)記載,羅瑾是南京人,出生于1923年,還是滿族鑲紅旗人。南京淪陷的時候,他才只有14歲。另外一點和電影不同的是,羅瑾收集的底片,并不是在大屠殺期間,而是浩劫之后。
相信沒有人會幻想大屠殺之后,日本人在南京的獸行就會結束。
浩劫期間,羅瑾一家躲進了難民區(qū),勉強死里逃生。后來,他們一家人才逃回南京城中,羅瑾來到上海照相館繼續(xù)當學徒。
1938年1月的一天,他的命運被徹底改變。這一天,有一個鬼子少尉,帶著120“櫻花”膠卷,說要沖洗。就在沖洗的過程中,他赫然發(fā)現(xiàn),有幾張照片記錄的,是鬼子砍殺中國人的照片!
雖然他還是個未成年人,但頭腦非常冷靜,認識也很成熟。他知道,這些都是鬼子泯滅人性的鐵證,必須要留作證據(jù)。
他并沒有像電影里那樣留存底片,而是沖洗的過程中,把鬼子燒殺擄掠的照片多沖洗幾張,把備份偷偷藏起來,一共私藏了30多張。
隨后,他又做了一個手工相冊,選出了16張6*4厘米或者6*6厘米的照片貼了上去。他在相冊封面畫了一幅日本軍刀刺入心臟的圖,并寫了一個血紅的“恥”字,暗暗發(fā)誓,和鬼子勢不兩立。
2年后,他報名參加了軍隊,可惜所托非人,在汪偽政權中做通訊員。為了確保相冊的安全,他帶進了隊伍。后來,為了防止在內務檢查中被發(fā)現(xiàn),他又把相冊藏進了廁所的磚墻中。
離奇的事發(fā)生了,等他再回來時,相冊已經不翼而飛!
他害怕自己被發(fā)現(xiàn),在和父母商量之后,連忙請了長假,回到安徽鄉(xiāng)下避難。他可能以為,這本相冊從此將銷毀于人間,但萬萬想不到,一直到6年之后,它才重見天日。
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南京大屠殺戰(zhàn)犯。在法庭上,日軍戰(zhàn)犯開始耍起了無賴,盡管有大量的人證,但他們在沒有物證的情況下,矢口否認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
尤其是當時日軍第六師團的師團長谷壽夫,作為南京大屠殺的主要戰(zhàn)犯,他極力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而且還聘請美國律師竭力辯護。
審判一度陷入僵局。
8月5日,一個叫吳旋的人拿出了一本相冊,遞交給了南京臨時參議會。就像電影里演繹的那樣,血淋淋的鐵證,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根據(jù)當時的報道,谷壽夫剛看見相冊,就“慌亂不能自持”,再也沒有理由否認自己的罪行了。雖然他早就做好了伏法的心理準備,但在知道自己被判處死刑后,還是嚇得兩腿發(fā)軟,癱倒在地。
這本珍貴的相冊,讓南京大屠殺的多個劊子手伏法。用當時的人的話說,簡單的槍斃和絞刑,都算是便宜他們了。
然而,相冊的主人,卻對此事毫不知情。整整又過了44年,他才知道自己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貢獻。
一直到了1990年,有一個友人的兒子來看他。恰好這個年輕人知道相冊的事,試探性地問了一句:“你有沒有保存過一本南京大屠殺的相冊?南京大屠殺期間,南京一名叫羅瑾的熱血青年冒死保存著一本日軍血腥屠殺的現(xiàn)場相片冊。這個羅瑾是不是您呀?”
羅瑾心里一驚,萬萬沒想到幾十年后,竟然會有人提到這本相冊。他說道:“可能是吧。相冊現(xiàn)在在哪?”
雙方越聊越對路,年輕人確認了眼前的羅瑾就是自己尊敬已久的英雄,羅瑾也確定自己的相冊得到了保存。
1993年,借著回南京給老板掃墓的機會,羅瑾來到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看到了展出的照片,一下子仿佛回到了當年。
很快,羅瑾的故事傳遍了中國,許多媒體紛紛報道,羅瑾的事跡在全國范圍內傳播。一個英雄,就這么默默無聞地生活了幾十年。彼時的他,依然在開照相館——上海照相館。羅瑾在照相館干了一輩子,七十多歲也還沒離開,只是轉為帶學徒了。同時,他還是縣政協(xié)委員。
不同的是,在“出名之后”,他又多了一項新的工作,那就是不辭勞苦,憑借自己的身份,宣傳抗日精神和愛國精神,燃盡自己最后的熱量。
1994年,歷史性的一刻到來了。在南京的一家茶館里,羅瑾見到了吳旋。兩個接力保護日軍罪證的英雄,迎來了跨越五十多年的重逢。
原來,吳旋和羅瑾一樣,在汪偽政府通訊集訓隊學習,算是同學。他是意外發(fā)現(xiàn)了這本相冊的,好在相冊的發(fā)現(xiàn)者同樣是個愛國青年,于是把相冊藏在了他們所住的毗盧寺的一尊佛像下面。
這一保存,就是好幾年。終于,在審判現(xiàn)場,吳旋讓相冊重見天日,讓死不認罪的日本戰(zhàn)犯徹底走上了斷頭臺。
如今,2位英雄都已去世,吳旋辭世于1998年,羅瑾在2005年告別人間。不過,他們的英雄事跡,永遠不會停止傳頌。電影《南京照相館》,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敬意和故事的傳揚。
可是,很多看了這部電影的人,還不知道歷史上真的有這樣的英雄人物。雖然也有媒體報道了這件事,但我感到宣傳效果并不是那么好。今天,借用我的筆,幫助大家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的真實背景,告訴大家:影視劇也許有夸張,但真實的歷史,恐怕更加殘忍!
7月26日,羅瑾的女兒在北京觀看了這部電影。離開電影院后,她發(fā)了一條朋友圈:
“親愛的爸爸,我今天去看了影片,你的思想留在了人間,我要向您學習,一定不忘國恥,做一個正能量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