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晚20:30,由江蘇衛(wèi)視與嗶哩嗶哩聯(lián)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紀實探訪節(jié)目《中華書院》第六章,將來到孔子故里,打卡尼山書院,走進尼山圣境,拜謁曲阜孔廟,探討儒家文化的淵源,感受千年文脈的跳動。臺灣東華大學講座教授林安梧、江蘇衛(wèi)視著名主持人李響、文化學者魏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張帆、自媒體博主蔡紫將結(jié)伴同行,共同開啟一場中華文明的“尋根”之旅。
打卡尼山書院,聆聽跨越時空的文明長歌
山東尼山,因孔子出生于此而名揚海內(nèi)外。尼山書院正位于風景秀麗的尼山東麓,是一所典型的“廟學合一、尊儒育人”的書院。千余年來,作為弘揚、傳播儒家道統(tǒng)的重要載體,尼山書院雖歷經(jīng)戰(zhàn)火硝煙、朝代更迭,卻屢敗屢建、保存至今。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張帆認為,尼山書院雖沒有涌現(xiàn)出代表性的名人,但卻是元代多元文化交融的最有力印證?!霸谥袊鴷喊l(fā)展歷史上,元朝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有四百多所書院。作為一個少數(shù)民族王朝,能建這么多書院,體現(xiàn)了一種多元文化、多元種族共處的包容態(tài)度?!睆埛硎?。對此,林安梧也深以為然,他表示:“元朝對漢文化是特別向往的,元朝的‘元’字,就出自《易經(jīng)》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痹诩钨e們看來,元朝時期,中華文明從未斷層,反倒在交流融合中不斷發(fā)展。“所以,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是極其強大的?!崩铐懜袊@道。
走進尼山圣境,讀懂“仁愛觀”的深層內(nèi)涵
節(jié)目中,嘉賓們還來到了尼山圣境,在儒家文化與現(xiàn)代景觀藝術(shù)的融合中,沉浸式感知儒家文化的精髓。
走進尼山圣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72米的孔子像。它莊嚴地屹立于此,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儒家思想的深邃內(nèi)涵。
位于尼山圣境內(nèi)的大學堂,以儒家“五?!泵鍙d,即仁、義、禮、智、信。嘉賓們在“仁廳”落座,探討起儒家思想中的“仁愛”觀及其當代價值。“仁這個字可以有很多解讀,它其實講的是人跟人之間真實的關懷和愛。推而擴充之,講人與物、人與天地。所以,萬物一體,都是一個愛字?!绷职参嗾f道。至于如何接近“仁愛”,林安梧以生活中一個很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舉例,“譬如說這里我們擺個茶杯,如果放在旁邊,你不忍心讓它掉下去碎了,你把它放好,這就是關懷和愛。”
拜謁曲阜孔廟,以儒家思想回應時代之問
來到山東曲阜,自然要拜謁“天下第一廟”孔廟。作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廟的九進院落堪稱“建筑史詩”。從金聲玉振坊到大成殿,每一道門、每一塊碑都訴說著后人的敬意。
節(jié)目中,嘉賓們表示,儒家思想所倡導的“推己及人”的至仁倫理、“和而不同”的相處之道、“仁民愛物”的生態(tài)智慧,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彰顯著“多元一體”“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人文內(nèi)涵,蘊含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理念,為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東方智慧?!霸谖覀兊母拍罾铮澜鐩]有對立不能解的東西,仇必可和而解。只要承認彼此差異,然后相融,慢慢就能解開了?!绷职参嗾f道。李響則表示:“如果我們再多一些學習,多一些感悟,多一些在不同中尋找同,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和親朋好友的關系,才會變得更‘和’?!?/p>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文杰
編輯/劉忠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