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姐出嫁了!”
咋一看還以為是某一位姓邱的大家閨秀要結婚嫁人了,實則是我國科研工作者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橫空一爆的浪漫表達。
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把首顆原子彈稱呼為“邱小姐”。
相比美國首顆原子彈命名為“瘦子”,蘇聯(lián)首顆原子彈命名為“南瓜”,中國的“邱小姐”似乎更為優(yōu)雅。
那么我們?yōu)楹我训谝活w原子彈命名為“邱小姐”呢?
其實,“邱小姐”并非是我國首顆原子彈的正式名稱,而且我國首顆原子彈還不止一個名稱。
我國首顆原子彈之所以會有多個名字,這和當時研發(fā)原子彈的背景有很大的關系。
眾所周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和蘇聯(lián)已經(jīng)相繼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實現(xiàn)了核壟斷,這成為他們對外核威懾的底氣。
以至于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就威脅對華使用原子彈,包括后來美國和我國的臺灣省簽署《美臺共同防御條約》,甚至還規(guī)定臺灣海峽安全受到“威脅”時,有權使用原子彈……
這一系列的核威脅、核訛詐、核壟斷警示著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核武器,來打破美國和蘇聯(lián)的核壟斷,才能抵御美國等敵對國家的核威脅和核訛詐。
可當時跟我們關系比較好,且掌握核技術的國家只有蘇聯(lián),遂請求蘇聯(lián)派遣專家、提供設計圖紙來幫助我們發(fā)展核武器。
一開始,蘇聯(lián)確實向我們派遣了技術專家,也承諾會提供我國制造核武器的相關支持,可蘇聯(lián)的幫助并不是真心的,它自己也明白多一個國家掌握核技術,自己的核威懾也就多削弱一分,有損自己在東方世界的領導地位。
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關系又走向惡化,蘇聯(lián)就有了“斷供”中國的理由。
遂在1959年6月20日,蘇聯(lián)方面致信我國,暫緩提供原本承諾提供的原子彈教學模型和有關圖紙資料。一年后的1960年6月,中蘇關系徹底破裂,蘇聯(lián)單方面撕毀了與中國的全部經(jīng)濟合作項目協(xié)議,撤走全部援華專家。
當時有蘇聯(lián)專家斷言:“離開外界援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
但中國人偏偏不信邪。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既然沒人幫助我們,那我們就自己獨立自主研制原子彈。
為了防止美國和蘇聯(lián)暗中破壞,秘密開始我們自己的研發(fā)計劃,于是我們就將蘇聯(lián)開始暫緩提供原子彈研發(fā)支持的毀約年月,即1959年6月的“596”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
“596”就成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第一個名稱。
由于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發(fā),需要廣大科研工作者和全國各界的埋頭苦干、發(fā)憤圖強、自力更生、奮勇前進,突出民族氣節(jié)、提振國家威懾,所以研制原子彈的專家們又把第一顆原子彈稱呼為“爭氣彈”,這是它的第二個名稱。
就這樣,為了力爭在1964年爆炸原子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26個部委、20多個省區(qū)市、1000多個單位組成強大的技術力量投入“爭氣彈”的攻關會戰(zhàn)。
這一過程非常保密,整個原子彈研制工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暗語密碼體系,比如原子彈“新家”所在的西北荒漠的金銀灘,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馬蘭基地,代號為“221”。
等到了原子彈研制成功,準備試爆時,為了保證整個試爆過程順利完成,也都設計有暗語。
比如裝原子彈的平臺叫“梳妝臺”,連接火工品的電纜像頭發(fā)一樣長叫“梳辮子”,原子彈裝備車間叫“住下房”,吊到塔架上的工作平臺叫“住上房”,原子彈裝配叫“穿衣”,氣象密碼叫“血壓”,起爆時間叫“零時”。
對于原子彈本身,因為第一顆試爆的原子彈外形像球,就采用“球”的諧音,所以就把它的密語代號叫“老邱”,“老邱”由此成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正式名稱,同時也是第三個名稱。
至于說,后來為何叫“老邱”為“邱小姐”,那是因為“老邱”上安裝了各種設備,布滿了電線,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姐的頭發(fā)一樣,這才被工作人員起了個外號“邱小姐”,成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第四個名稱。
當“邱小姐”出嫁的消息傳出后,就代表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