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伊朗“黃金一代”成歷史,哈達迪之后,已經(jīng)沒有中鋒。
亞洲籃球的格局一直在變,在哈達迪、巴赫拉米,卡姆拉尼那個時代,伊朗橫行亞洲,尤其是籃下大中鋒這一點,成為各個對手最麻煩的痛點,哈達迪有身高,有腳步,打球的風格又很隨意,收放自如,常常以一種“戲?!钡姆绞綋艨鍖κ?。尤其是像日本這種沒身高,沒對抗的球隊,最為頭痛。
風水輪流轉(zhuǎn),哈達迪老了,伊朗隊也沒有強力中鋒了。
對日本這一場,伊朗贏了,可笑的是,用的是“日本式”的方式。
此役雙方打得一直很膠著,防守強度大,雙方每得一分都不容易,伊朗試圖用對抗拉開比分,一直難以實現(xiàn)。球路球風,與哈達迪時代差距甚大。
直到最后時刻,伊朗隊接連飆中兩記三分,這才占了優(yōu)勢,然后快突籃下,取得勝利,這種球風,其實是日本隊的擅長。
伊朗,不是以前的伊朗。
第二,日本隊走“國際主義”路線,風格也在緩慢改變。
對伊朗這一戰(zhàn),日本輸了,但是輸?shù)靡稽c也不難看,伊朗試圖加強對抗,把日本給“頂出去”,但是日本并不顯得對抗性很吃虧,因為他們的陣容和風格也在變。
除了象馬場雄大那樣“標準”化的國內(nèi)球員,還增加了好幾個歸化球員,身高、對抗已經(jīng)不怎么居劣勢?;@下這一塊,霍金斯能夠跟伊朗分庭抗禮,攻防兩端,都可以和對年度計劃“硬碰硬”。
內(nèi)線有了支撐,日本隊就可以更好地串連戰(zhàn)術(shù),同時把自己擅長投射的本事給發(fā)揮出來。所以每當伊朗隊強攻強大的時候,日本就以一波瘋狂投射,和對方僵持。
最后被對方連續(xù)命中遠投,輸?shù)舯荣?,說實話日本有點冤枉。
第三,中國隊也應(yīng)該以變應(yīng)變。
雖然中國隊和日、伊不在一個小組,但想走得更遠,也避免不了要和他們打交道,面對亞洲籃球格局的變化,應(yīng)該做出有針對性的調(diào)整,以變應(yīng)變。
日本,除了有小快靈,身高與力量并不差,尤其是那個霍金森,籃下很有威脅。
伊朗隊沒有絕對籃下強點,但是他們每個球員都有沖擊力,并且投射水平也不差。
中國隊需要做的,就是在防守端一定要有連續(xù)性,不能讓對方的投射連成串,否則就一發(fā)不可收拾,象日、伊這樣的球隊,只要逮著一點機會,就無孔不入。
至于進攻端,中國隊并不差,余嘉豪在籃下是可以放心的,幾名鋒線球員的沖擊力也不錯,只要做到堅決果斷,不猶豫,不慌亂,就沒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