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晏嬰雕塑)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坐天下容易成霸主難?!绷形豢垂伲駜赫f段齊國的往事,齊景公揣著個稱霸的夢,找晏嬰討主意,結(jié)果被噎得半天說不出話。
這故事里沒刀光劍影,卻藏著當(dāng)老大的秘訣:想讓別人服你,先得有幫明白人在身邊敲警鐘,不然拳頭再硬,也不過是個瞎折騰的莽夫。
要說這齊景公,也算個有野心的主兒。看著當(dāng)年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威風(fēng),心里直癢癢。某天早朝剛散,他拉住晏嬰,神秘兮兮地說:“晏相,我琢磨著,咱也整頓整頓朝政,學(xué)著先王當(dāng)回霸主,你看咋樣?”
(圖:晏嬰朝堂諫景公論稱霸)
晏嬰一聽,眉頭就皺成了疙瘩,正兒八經(jīng)地回話:“大王,稱霸這事兒,不是喊喊口號就行的。咱齊國現(xiàn)在缺的不是戰(zhàn)車兵馬,是能幫您糾錯的明白人?!本肮粯芬饬耍骸拔沂窒鹿賰荷先f人,戰(zhàn)車千余輛,你咋說沒人?”
晏嬰嘆了口氣:“當(dāng)年孔子身邊,懈怠了有季次、原憲盯著,消沉了有仲由、卜商勸著,仁德不夠了有顏回、騫雍補著??赡魄圃鄢?,您做了損害百姓的事,誰敢站出來說個‘不’字?官吏們光會順著您說,這叫啥人才?頂多算群應(yīng)聲蟲。”
這話夠直接的,景公的臉“騰”地紅了,氣呼呼地說:“齊國再小,也不至于沒人才!”晏嬰沒怕,接著說:“我給您說說齊桓公咋當(dāng)?shù)陌灾鳌?/p>
(圖:晏嬰舉齊桓公例對比)
他身體不好,說話慢,有隰朋幫他正;手下人犯錯,審案不公,有弦寧糾正;農(nóng)田荒了,百姓不安生,有寧戚打理;士兵懈怠,有王子成甫鼓勁兒;他想縱情聲色,有東郭牙攔著;德行不夠,有管仲補著。就這么著,齊桓公才成了諸侯佩服的霸主,連周天子都給送祭肉?!?/p>
這段對比,在《晏子春秋》里寫得明明白白。晏嬰的厲害之處,不是光說“您錯了”,而是拿前朝的成功案例當(dāng)鏡子,讓景公自己照。就像街坊勸人:“你看那誰家大哥,就是聽了勸才發(fā)的家,你可別學(xué)那犟脾氣的?!甭犞潭瑓s實在。
(圖:景公問 “委政于晏嬰”)
景公被噎得沒脾氣,可稱霸的念想沒斷。過了些日子,他又找晏嬰:“晏相,當(dāng)年齊桓公把政事全交給管仲,才成了霸主。我現(xiàn)在也把齊國的事全交給你,咱也發(fā)揚先王的功業(yè),咋樣?”
這回晏嬰沒直接懟,先給景公畫了個餅:“當(dāng)年齊桓公信任管仲,內(nèi)建戶籍,外安諸侯,貴不欺賤,富不欺貧,有功的不傲氣,聰明的不欺負老實人。宮里妃子不多吃多占,大臣不拿額外俸祿,鰥寡老人都餓不著。他不因為自己享樂浪費民力,減輕賦稅,廣施恩惠,所以諸侯才服他。您要是能學(xué)他,不放縱惡習(xí),不貪圖玩樂,我拼了老命也幫您成事兒?!?/p>
(圖:晏嬰指斥景公施政之弊)
話鋒一轉(zhuǎn),晏嬰又澆了盆冷水:“可您現(xiàn)在呢?疏遠賢人,信那些拍馬屁的;把百姓折騰得快喘不過氣,收的稅多,給的好處少;對諸侯只知道要這要那,不懂禮尚往來。官府里的東西放得生了蟲,百姓卻餓著肚子;倉庫糧食堆成山,民間怨氣比山高。就這光景,還想當(dāng)霸主?怕是先保不住齊國嘍。”
這些話在《說苑》里也有記載,字字都像針扎在景公心上??删肮灿袀€好處,雖然愛發(fā)脾氣,卻能聽進晏嬰的勸。不像有些君王,一聽逆耳話就殺人,他頂多臉紅脖子粗,過后該咋辦還咋辦。這也是齊國沒在他手里亂套的原因:身邊有個敢說真話的晏嬰,自己也不算太糊涂。
列位看官,這故事里藏著個理:當(dāng)老大的,身邊得有兩種人,一種幫你干活,一種幫你糾錯。齊桓公厲害,不是他自己多完美,是隰朋、弦寧、寧戚這些人各管一攤,幫他補窟窿。
齊景公差點意思,不是缺干活的,是缺敢說“您錯了”的。就像蓋房子,光有砌墻的不行,還得有放線的,不然砌得再快,也是歪的。
(圖:晏嬰論 “霸主先修德”)
有人說晏嬰太較真,君王想當(dāng)霸主是好事,順著說幾句鼓勵鼓勵不行嗎?可晏嬰知道,稱霸不是過家家,一步錯了就可能亡國。他寧可讓景公當(dāng)下不高興,也不能看著齊國往火坑里跳。
這就像老中醫(yī)看病,明知實話難聽,也得說“你這病得忌口,不然好不了”,總不能說“你想吃啥吃啥,開心最重要”。
再說說齊桓公和管仲的搭配,那真是千古難遇。管仲這人,早年還幫著公子糾跟齊桓公對著干,射中過齊桓公的衣帶鉤。
可齊桓公當(dāng)上大王后,聽鮑叔牙的勸,不但沒殺他,還讓他當(dāng)相國。管仲也不含糊,幫齊桓公搞改革,通貨積財,富國強兵,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讓齊國成了春秋首霸?!妒酚洝防镎f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可見人才多重要。
可到了齊景公這兒,就沒這福氣了。不是齊國沒人才,是他沒那個氣度用。晏嬰算一個,可景公總想著享樂,聽不進勸。
(圖:晏嬰勸諫景公停建高臺的場景)
有回景公建了座高臺,玩得不亦樂乎,晏嬰就說:“當(dāng)年周文王建靈臺,老百姓都來幫忙,很快就建好了;您建高臺,百姓怨聲載道,這不是稱霸的樣子。”景公雖然后來停了工程,可沒多久又故態(tài)復(fù)萌。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誰不愛聽順耳話?誰不想舒舒服服當(dāng)老大?可歷史早就證明,聽不進逆耳言的,多半成不了事。
商紂王身邊有比干、微子,可他殺的殺、貶的貶,最后自焚鹿臺;楚靈王不聽伍舉的勸,修章華臺,窮兵黷武,最后眾叛親離,吊死在荒野。晏嬰給景公說的,其實是老生常談,可真能做到的君王,沒幾個。
晏嬰自己也說:“人人好同惡異,好逸惡勞,好富惡貧?!边@“三好三惡”,讓多少人成了睜眼瞎?景公想稱霸,卻舍不得放棄享樂,就像想減肥又管不住嘴,咋可能成功?
可晏嬰偏要一遍遍說,不是他閑得慌,是他知道,君王的一點私心,到了百姓身上就是天大的苦難。
(圖:君臣克制美德的寫意插畫)
有個細節(jié)挺有意思,晏嬰說齊桓公時,特意提了“內(nèi)宮姬妾沒有超出標準的飲食,大臣沒有額外的俸祿”。這看似小事,其實是稱霸的根基:君王不貪,臣子才不敢貪;朝廷不浪費,百姓才有活路。
齊景公呢?《晏子春秋》里說他“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跟齊桓公比,差的不是能力,是那份克制。
后來景公總算聽了些勸,減輕了賦稅,放了些宮女,齊國稍微安穩(wěn)了些??伤K究沒成霸主,為啥?晏嬰說得明白:“稱霸不是光靠說,得靠做。”就像現(xiàn)在說“想當(dāng)首富”,光喊口號沒用,得踏踏實實干活,還得有人幫你避坑。
列位不妨想想,咱身邊不也有這樣的事?有人想干番大事業(yè),卻只愛聽好話,容不得半句批評,結(jié)果要么跑偏,要么碰壁。倒是那些肯聽勸、能改錯的,哪怕起步慢點,也走得穩(wěn)當(dāng)。
(圖:晏嬰,影視形象,取自網(wǎng)絡(luò))
晏嬰的智慧,不在于懂得多,而在于敢說真話,更在于知道“稱霸先修德,得人先容人”。
這故事里,晏嬰像面鏡子,照出了景公的不足,也照出了稱霸的真諦:想讓別人服你,先得讓自己站得直;想讓天下歸心,先得讓百姓舒心。齊桓公做到了,所以成了霸主;齊景公沒完全做到,所以只能是個守成之君。
如今再看這段歷史,晏嬰的話還在理:當(dāng)老大的,身邊得有敢唱反調(diào)的,手里得有能辦實事的,心里得有裝百姓的。缺了一樣,稱霸就是空談。就像老話說的“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幫”里頭,不光有幫你抬轎子的,還得有幫你正方向的。
這正是:“霸主不是天生強,全靠身邊有賢良。若學(xué)景公拒忠言,縱有雄心也枉然?!?/p>
本篇為歷史通俗演繹,參考《史記》、《晏子春秋》和《說苑》等材料,部分情節(jié)融合民間傳說與文學(xué)再構(gòu)。
參考資料:
《史記》《晏子春秋》《說苑》
本文部分配圖由 AI 輔助生成,僅為增強歷史氛圍與理解體驗,非史實復(fù)原,請讀者辨析。
(圖:僅供娛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