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0810
三、如何讓孩子既能接受表揚,也能理性面對批評?三種方法可以嘗試:
第一種、用“三明治溝通法”代替直接批評
第一層(肯定):“你這次作業(yè)完成得很認真?!钡诙樱ńㄗh):“不過有幾道題可以再檢查一下?!钡谌龑樱ü膭睿骸拔蚁嘈拍阆麓螘龅酶?!”
這種方式既指出了問題,又不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第二種、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讓孩子明白“失敗是進步的階梯”
嘗試著轉(zhuǎn)換我們表達的方式,把“你怎么又錯了?”換成“我們看看哪里可以改進?!?;把“你真聰明”換成“你的努力讓你進步了?!弊尯⒆用靼?,能力可以通過努力提升,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第三種、適度制造“可控挫折”
讓孩子參與競爭性活動(如體育比賽、辯論賽),體驗失敗并學會調(diào)整心態(tài)。在安全范圍內(nèi),允許孩子犯錯并自己承擔后果(如忘記帶作業(yè)被老師批評)。千萬不要抹殺了讓孩子嘗試挫折的階段。
第四種、家長和老師要以身作則,示范如何接受批評
孩子是觀察者,如果他們看到父母或老師被批評時暴怒或逃避,他們也會模仿。相反,如果成人能冷靜分析批評的合理性,孩子也會學會理性對待反饋。家長永遠是孩子的榜樣。
四、未來社會需要的不是“厚臉皮”,而是“高情商”
與其擔心孩子“不能批評”,不如思考:未來的世界,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能力?分辨批評的價值:能區(qū)分“惡意打擊”和“建設性建議”。把反饋轉(zhuǎn)化為行動:不因批評而自我否定,而是思考如何改進。鍛煉心理韌性:遇到挫折后能快速調(diào)整,而非一蹶不振。事實上,新一代的孩子并非“脆弱”,而是對尊重和溝通的要求更高。這未必是壞事,反而可能推動社會向更理性、更共情的方向發(fā)展。這或許真的是家長們需要不斷研習的一種技能。
結(jié)語:
批評與表揚,都是愛的不同形式。教育的真諦,不是讓孩子永遠活在贊美中,也不是讓他們在打擊中變得麻木,而是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悅,也能從失敗中汲取力量。與其問“孩子只能夸不能批評,未來怎么辦?”,不如問:“我們該如何讓批評變得更有價值,讓表揚不流于表面?”或許,這才是教育者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賞識教育 #批評教育 #挫折教育 #眾晟悅納 #面對失敗 #順毛驢 #玻璃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