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29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分鐘
剛踏上講臺時,總以為上好課的關(guān)鍵是把知識講清楚。直到一次次在課堂上遇到意外,精心準備的案例學生不感興趣,舉手的永遠是那幾個同學,想維持秩序卻越說越亂,才慢慢明白:好課不止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教育規(guī)律的理解,對學生心靈的呼應。結(jié)合一線教師的實踐經(jīng)驗,我們梳理出這20條核心建議,幫你在課堂里找到從容與力量。
備課:不止于寫教案,更要懂學生
1.把備教材變成備成長
鉆研教材時,別只盯著教什么,多想想學生學了這個能獲得什么。比如教“三角形穩(wěn)定性”,除了講原理,不妨帶幾個生活中三角形狀的物品,如相機支架到課堂,讓學生摸一摸、晃一晃,明白知識不是課本上的字,是生活里的用。
2.預設學生的困惑,比寫滿教案更重要
備課時留一欄專門寫學生可能卡殼的地方:這個公式會不會和之前學的混淆?這個段落的情感學生能理解嗎?提前準備好臺階,比如用動畫演示公式推導,用學生熟悉的“被朋友誤會”類比課文里的情感,讓難點變成踮腳能摸到的蘋果。
3.別讓完美教案捆住手腳
新手常犯的錯是把教案背得滾瓜爛熟,課堂上卻容不得一點偏離。其實學生的一句“老師,我有別的想法”,可能比按部就班更有價值。備課時多留10%的空白時間,允許課堂跟著學生的思路拐個彎。
4.模仿優(yōu)秀課例,但要貼地飛行
看名師課時,別只學他說了什么,更要想這個方法適合我的學生嗎。比如城市孩子熟悉的“地鐵換乘”案例,農(nóng)村學生可能沒概念,換成“趕集時從豬肉攤到蔬菜攤怎么走”,反而更接地氣。
課堂:不是演教案,是真互動
5.用3分鐘導入抓住注意力,別繞遠路
好的導入就像小說開頭,要一秒入戲。歷史課講“商鞅變法”,可以先問:“如果老師現(xiàn)在宣布‘誰能在10分鐘內(nèi)背完這篇課文,就免掉一周作業(yè)’,大家會信嗎?兩千多年前,有人用一根木頭撬動了整個國家的變革……” 3-5分鐘精準切入,比10分鐘無關(guān)的故事更有效。
6.提問時,多問你怎么想,少問對不對
“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對不對?”“這個公式是不是這樣用?”這類問題只會讓課堂變成集體附和。換成“你從哪句話看出了作者的心情?”“如果換個數(shù)字,這個公式還能用嗎?”,才能聽到學生真實的思考。
7.當學生卡殼,別著急救場
有人回答不上來,別急著叫另一個學生??梢哉f:“你剛才提到的這個點很關(guān)鍵,再想想,和我們上節(jié)課講的XX有沒有關(guān)系?” 用“搭梯子”的方式引導,比直接給答案更能保護表達欲。就像學騎車時,扶一把比直接代騎更能讓人學會。
8.讓每個學生都有被看見的機會
別讓課堂變成優(yōu)等生秀場。設計分層任務:簡單的問題留給害羞的學生,有挑戰(zhàn)的任務交給活躍的孩子。比如語文課分角色朗讀,讓平時不發(fā)言的同學讀旁白,外向的同學演對話,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節(jié)奏里發(fā)光。
9.群答時,多聽不同的聲音
學生集體回答“是”或“對”時,別急著往下走。追問一句:“有沒有人有不同想法?哪怕只覺得‘有點不對勁’也可以說”。曾經(jīng)有個數(shù)學老師,因為學生一句“我覺得這個算法有點麻煩”,意外引出了更簡潔的解題思路。課堂的精彩,常藏在少數(shù)派的聲音里。
管理:不是管紀律,是建關(guān)系
10.用溫和的堅定代替嚴厲的命令
課堂吵鬧時,與其敲講臺喊“安靜”,不如站定微笑說:“我注意到有些同學還在討論上節(jié)課的問題,不如我們留2分鐘,想繼續(xù)聊的同學可以舉手,我們選一個代表分享?” 既尊重學生的需求,又守住課堂的節(jié)奏,比強硬壓制更有長效。
11.批評時就事論事,別翻舊賬
學生上課走神,別說“你總是不專心”,換成“剛才講的這個知識點很重要,如果你沒聽清,下課可以來問我?!?聚焦當下的事,才會讓學生覺得我能改,而不是我永遠不好。
12.別把“叫家長”當成“殺手锏”
學生犯錯時,先試著和他平等對話:“你覺得剛才的行為影響了大家嗎?如果是你被打擾,會希望對方怎么做?” 大多數(shù)時候,學生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告狀。真要聯(lián)系家長,也先和學生說:“我們一起和家長聊聊怎么改進?!?/p>
13.規(guī)則面前,沒有特殊對待
成績好的學生說話是積極,后進生說話就是搗亂?這種雙標會讓規(guī)則失去意義。不管是誰違反紀律,都用同樣的標準處理:“上課發(fā)言要舉手,這是我們共同的約定,不管是誰都一樣哦?!?公平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14.生氣時,先暫停再開口
遇到學生頂撞或課堂失控,別立刻爆發(fā)。深呼吸5秒,在心里默念“他可能有別的原因”,然后說:“我們先把這道題講完,課后我們單獨聊聊,好嗎?” 教師的情緒穩(wěn)定,會給學生一種安全感,原來遇到問題可以不用吵架,好好說就能解決。
進階:跳出慣性,讓課堂活起來
15.PPT是“拐杖”,別變成“劇本”
別把課件做得密密麻麻,更別照著念。一頁PPT只放1個核心觀點,配上簡單的圖或關(guān)鍵詞,剩下的靠你的講述串聯(lián)。比如講“光合作用”,PPT放一張樹葉的特寫,然后說:“大家知道嗎?這片葉子每天都在悄悄‘吃’陽光,‘吐’氧氣,就像一個微型工廠……” 讓技術(shù)服務于表達,而不是限制表達。
16.少用“小蜜蜂”,讓聲音有溫度
擴音器會過濾掉聲音里的情緒,你說“這個點很有趣”時的笑意,講“這道題有點難”時的鼓勵,學生可能都聽不出來。除非班級人數(shù)特別多,盡量用自然聲講課,讓語調(diào)的高低起伏傳遞你的情感,學生反而更容易被感染。
17.課堂小結(jié),讓學生說了算
別總說“今天我們學了三點”,換成“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這節(jié)課,你會選哪個?” 曾經(jīng)有個學生用“過山車”形容數(shù)學課,“前面很簡單,中間突然變難,最后懂了之后特別爽”,這個比喻比任何總結(jié)都生動。
18.允許課堂不完美,留一點意外空間
有個語文老師講《背影》,本來準備好分析父愛,結(jié)果學生突然問:“作者為什么不回頭看看父親?”她沒按教案走,而是順著這個問題討論“中國人表達愛的方式”,那堂課成了學生最難忘的一課。課堂的精彩,往往藏在計劃之外。
19.掌聲要真誠,別變成任務
別總說“大家鼓掌”,當學生鼓起勇氣回答了一個難問題,當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思路,再帶頭鼓掌。讓掌聲成為“你做到了,我們?yōu)槟汩_心”的見證,而不是走流程的客套。這樣的掌聲,才會真正給學生力量。
20.課后復盤,比備課更重要
每天花5分鐘寫課堂小記:今天哪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眼睛發(fā)亮?哪個地方他們眼神迷茫?下次可以怎么調(diào)整?比如發(fā)現(xiàn)舉例子時說“王者榮耀”比說課本例題更能吸引注意力,就把這個發(fā)現(xiàn)記下來,慢慢積累屬于你的教學智慧。
最后想說的話
上好課,從來不是復制標準答案,而是在一次次實踐中,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你不必像名師那樣妙語連珠,也不必追求每節(jié)課都完美無缺,只要你心里裝著學生,知道他們哪里會困惑,懂得他們需要什么支持,尊重他們的節(jié)奏和想法,你的課堂就會慢慢有溫度、有力量。
就像種莊稼,急不來,也強求不得。你播下的每一顆細節(jié)的種子,耐心澆灌,總會在某天看到學生眼里的光。而那束光,就是對上好課最好的回答。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編輯丨智庫君
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quán)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quán),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