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對劇中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的兄弟之情所感動,在親情漠視、爾虞我詐的宮廷,兩人能一直互相扶持、從不猜疑,這是很不容易的。雍正登基后,不僅加封十三弟為怡親王,而且允許他不用將“胤”改為“允”,這樣的殊榮在清朝歷史上是獨一份的。
雍正不僅在政治上對老十三加恩,生活上也極為照顧,還經(jīng)常寫詩、寫書法贈給弟弟,以表示對他的關愛。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胤禛親自寫下了八個大字“忠誠勤廉,敬直慎明”,以表彰胤祥在差缺虧空、官紳當差納糧等事上的功績。
《賜怡親王書法》縱37厘米、橫66厘米,字徑大小近10厘米,正文內容為:“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雍正四年七月賜怡親王”,鈐有“雍正御筆之寶”“朝乾夕惕”“雍正宸翰”“為君難”四印。
卷左卷右有一篇跋文,作者為西陵守備隊長恒鐸,被正文一分為二,左邊部分為:“鄙先祖怡賢親王為雍正皇帝陛下御弟,生平以忠君孝親治國教民,昭著于朝,遂蒙敕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以彰賢明,永垂不朽。實開清史未有之特殊榮譽紀錄。恭存二百余年久,作傳代之寶。茲因”
右為“野副司令官來掌樞紐,屢蒙教誨,愧無以敬,乃恭獻御書,略表微衷耳。恭獻野副司令官閣下。西陵守備隊隊長恒鐸敬獻,康德十二年元旦吉日?!焙汨I為了討好日本侵略者,于1945年將這件書法贈給了野副昌德。
2013年,野副昌德的后人又將這件書法拿出拍賣,亮相當年的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最終以943萬元的價格被一富商購得,總算是回歸了祖國。估計怡親王胤祥要是知道自己有這么一個不肖子孫,恐怕難以安息了。
這幅字還為我們展示了雍正出色的書藝,有學者認為,康雍乾三人相比,雍正的字是最好的:“雍正書法與康熙、乾隆相比,康熙的字逸美,雍正的字放達,乾隆的字甜麗。相比之下,雍正的字個性更為舒展,意趣表達更為自然。”
此作以中鋒穩(wěn)行,圓勁中含提按,筆畫飽滿、內藏骨力,比康熙的厚重多份靈動,較乾隆的板滯添份自然。轉折處方折帶圓,以腕力輕轉,兼容趙孟頫的圓轉與柳公權的方勁。結字方正偏長,中宮緊湊,四周筆畫均勻舒展,極強空間控制力。
欹正變化微中見巧,既保端莊又避呆板。墨法濃淡均勻,顯視覺秩序,控墨能力可見一斑。扎實功底使其作品超越一般帝王水準,成為清代帖學余脈在宮廷書法中的典型呈現(xi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