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年間,青州府有個叫周福生的少年,十四歲父母雙亡,只留下個破敗的院子和一副貨郎擔子。街坊憐惜他孤苦,這家給碗粥,那家送件破衣裳,勉力幫襯他活命。
周福生銘記眾人恩情,每日天不亮便挑著擔子走街串巷。他賣的東西實在,價錢公道,遇上窮苦人家還常添些針頭線腦,憑著好名聲,贏得了不少的回頭客,倒也維持住營生。
這一年冬季,突然降了一場大雪,雪得來及,前天還是暖和和的,第二天就塌了一場雪,不少人都沒心理準備,遭了殃。據(jù)說第二天,光是官府衙役拉到城外亂葬崗的路倒就拉了一車又一車。
天冷,周福生還舍不得在家里歇,依舊挑著擔出了門,冷風一吹,他忍不住縮了一下脖子。他路過城隍廟的時候,突然看到地上雪堆里有一個突出物,走近一打量,耶呵!竟是一個“路倒”,人將死沒死,還有一口氣喘著,人已經(jīng)凍僵了。
周福生是一個心善的,他不忍心這么一個老乞丐就死在自己面前,二話不說,脫下自己新做的棉襖給人裹上,拿出了一塊懷里揣得熱乎乎的干糧遞給了老人,自己穿著單衣,在風雨里走了十來里路這才回到家。
這事就這么過去,直到他埋藏在深深的記憶里。
二十歲那年,鄰巷的吳木匠看中了他的品性,將體弱多病的獨女許配與他。吳氏過門后三年未孕,周福生卻從無怨言,每日熬藥侍奉。雖然張家婆子王家媽說閑話,他也沒有一句的怨言。
直到他三十八歲那年冬,妻子忽然害喜,轉(zhuǎn)年生下個白胖小子,取名周順。
周順生得眉清目秀,竟是個天降神童,五歲能誦《三字經(jīng)》,七歲會算賬,街坊無不夸贊。周家也不再做貨郎了,周福生攢錢開了一家布莊,生意也越發(fā)紅火,后來更是在城東置辦了五間鋪面。
這年重陽節(jié),周福生去城外收賬,見個中年漢子暈倒在路邊,忙叫人抬回自家藥鋪。那漢子醒來才知,是城南裁縫鋪的張誠,為趕制縣令夫人的衣裳,連著三日未合眼。
張誠感恩戴德,兩家漸漸走得親近。他妻子趙氏見周家光景好,常帶著兩個女兒來串門。大女兒秀英十六歲,生得杏眼桃腮;小女兒秀蓮才十四,眉眼間卻透著幾分精明。
這年臘月,趙氏突然拉著張誠登門,說要給秀英和周順定親。
“兩個孩子年歲相當,周掌柜又是孩他爹的救命恩人,這是天定的姻緣啊!”趙氏笑得像朵花。張誠搓著手附和:“俺雖非大戶,但嫁妝絕不會虧待孩子。”
周福生本想說孩子尚小,但見妻子歡喜模樣,又想著張家姑娘著實伶俐,便應下口頭婚約,約定等周順十九歲再完婚。
誰知天有不測風云,兩年后周福生去洛陽進綢緞,夜里客棧走水,價值千兩的貨物燒得精光。他回家便病倒了,偏這時張誠染了傷寒,沒熬過正月就撒手人寰。
周福生這一病,家里的生意沒人管,眼看要破產(chǎn)了。趙氏變臉比翻書還快,不出三月就把秀英許給開糧店的鄒家少爺。那鄒少爺是個跛腳,可架不住家里有良田百頃。周福生得知后,只在病榻上長嘆:“嫌貧愛富,終非良配!”
周家遭此打擊,周福生卻不氣餒,咬緊牙關重操貨郎舊業(yè)。他憑著多年信譽,老主顧都愿賒貨給他。不出五年,竟又攢下份家業(yè),比從前更興旺。反觀鄒家,少爺嗜賭成性,將祖產(chǎn)輸?shù)闷咂甙税恕Zw氏這時又惦記起周家,常讓秀蓮提著點心來看望吳氏。
這年冬至,周福生染了風寒竟一病不起。臨終前他攥著妻子的手說:“趙氏母女嫌貧愛富,絕非良善。順兒若守孝期滿,可娶西街云家姑娘,萬不可應張家親事!”說罷閉目而逝,享年五十九歲。
誰知三年孝期剛過,趙氏就帶著秀蓮上門哭訴。原來鄒家徹底敗落,秀英被賣到妓院投了井。吳氏心軟,想著秀蓮到底無辜,便應了親事。周順孝順,雖不情愿只得從命。
婚后頭半年,秀蓮倒也安分。周順的綢緞莊忽接官府訂單,生意愈發(fā)興隆。這日他要去濟南談買賣,臨行前特意囑咐賬房李昌:“我不在時,一應支出需母親過目?!边@李昌是趙氏薦來的遠親,生得白凈斯文,打得一手好算盤。
周順離家半月,這日傍晚,曾在周家做過伙計的陸明突然登門。他如今在開封當差,此番是回鄉(xiāng)探親。吳氏正要設宴款待,陸明卻壓低聲音道:“老夫人,有要事相告。”
原來陸明前日路過周家后巷,見李昌鬼鬼祟祟翻墻。他暗中跟隨,竟在柴房窗外聽見秀蓮與李昌密謀:“那包砒霜摻在參湯里,等老太太喝完,再給周順備一份……”
吳氏聽得手腳冰涼。陸明又道:“我暗中查訪,發(fā)現(xiàn)李昌早與秀蓮有染。他們圖謀毒殺您母子,再以遺孀身份霸占家產(chǎn)?!闭f著,門外傳來秀蓮的笑聲,陸明趕緊躲進廂房。
三日后,周順突然歸家,只說生意談得順利。夜里秀蓮果然端來參湯,周順佯裝腹痛離開。子時過后,兩條黑影溜進賬房,正要行茍且之事,突然四周火把通明。周順帶著衙役破門而入,當場捉住衣衫不整的二人。
公堂之上,李昌挨了四十大板,未等秋審便死在牢里。秀蓮被判游街三日,回娘家當晚就用褲帶懸了梁。趙氏又羞又氣,不出半月嘔血而亡。張誠的兒子帶著外甥們遠走他鄉(xiāng),從此杳無音訊。
第二年春,周順娶了云家姑娘。這云娘雖是農(nóng)戶出身,卻知書達理,待婆婆如親娘。轉(zhuǎn)年生了對龍鳳胎,周家布莊開了分號。陸明因舉報有功,被周順聘為總管,后來他孫子還中了秀才。
青州百姓都說,這是周福生一生行善的福報。那城南的破敗裁縫鋪,如今成了城隍廟的粥棚,每日施粥之人,正是周順夫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