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重慶小院,郭汝瑰坐在藤椅上,手里摩挲著那枚磨得發(fā)亮的黨徽,
對兒子說起了藏在心里三十年的秘密,他不是國民黨的“忠臣”,是共產(chǎn)黨安插在敵營的人。
末了他突然嘆了口氣,說這輩子見多了背叛和算計,真正佩服的國軍將領,從頭到尾只有兩個。
這話讓兒子愣了半天,要知道這人在國防部作戰(zhàn)廳待了那么久,
蔣介石的嫡系、桂系的大佬見得多了,能讓他說“佩服”,絕非一般人物。
亂世里摸爬滾打過來的人,心里都有桿秤,只是沒人知道,這兩個名字背后,藏著怎樣的故事。
他這輩子的路,是從堂兄一句"救國須從軍"開始拐的彎。
十六歲考進黃埔五期,原本想扛槍上戰(zhàn)場,卻在武漢碰上了蕭楚女、惲代英。
郭汝瑰
聽他們講馬列,講工農(nóng)革命,心里那點"忠君報國"的念頭,慢慢就換成了共產(chǎn)黨的信仰,
1927年對著黨旗宣的誓,成了往后三十年的定盤星。
"四一二"那陣子,白色恐怖鋪天蓋地,他躲在漢口租界的閣樓里,
聽著外面警車呼嘯,手里攥著的入黨介紹書都沁了汗,后來組織讓他撤到日本,
說是:"留著青山在,將來有大用",這一去就是三年,啃軍事教材,學戰(zhàn)術地圖,
把自己熬成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高材生,回來時一身筆挺軍裝,沒人看得出他是共產(chǎn)黨。
抗戰(zhàn)打響那年,他在淞滬戰(zhàn)場當團長,頂著炮火在戰(zhàn)壕里寫遺書,
說:"誓與陣地共存亡",泥水里泡了三天三夜,部隊打光了一半,這封"泥地遺書"后來登了報,
蔣介石親自召見,說他是"黃埔的驕傲",一路提拔到國防部作戰(zhàn)廳廳長。
蔣介石
誰都不知道,這位天天圍著委員長轉(zhuǎn)的"紅人",公文包里除了作戰(zhàn)計劃,
還藏著用米湯寫的密信,每次去咖啡館見聯(lián)絡員,都要先繞三個街區(qū),確認沒人跟蹤才敢進去,
有回差點撞上軍統(tǒng)的人,他端著咖啡杯慢條斯理地打招呼,心里的汗早把襯衫濕透了。
杜聿明后來總說懷疑他,說去他家吃飯,見茶杯都掉了釉,哪像個國軍高官?
可查來查去沒證據(jù),有次在國防部走廊碰上,
杜聿明陰陽怪氣地問:"郭廳長最近又向委員長遞了什么好點子?"
他嘿嘿一笑,拍了拍對方肩膀:"你信蔣委員長,我信三民主義,咱們都在為黨國效力嘛。"
這話半真半假,只有他自己知道,心里那桿秤,早就偏向了紅旗。
蔣介石
廬山會議那年夏天,蔣介石在牯嶺開軍事會議,滿座將領都喊“剿共必勝”,張治中突然站起來,
說:“委員長,內(nèi)戰(zhàn)打不得,民心已經(jīng)厭戰(zhàn)了”,話沒說完,會場就靜得能聽見茶杯碰碟子的響。
他是蔣介石的“文膽”,從黃埔一期就跟著干,西安事變時勸過“息兵止戈”,
重慶談判又寸步不離,可偏偏總在關鍵時候唱反調(diào)。
和談桌上,國民黨代表要削減中共軍隊編制,他當場拍了桌子:
“咱們是來和談的,不是來逼人家繳械的!”氣得陳立夫背地里罵他“胳膊肘往外拐”。
反對“戡亂動員令”那天更兇,總統(tǒng)府會議室里,他把茶杯“哐當”摔在地上,
碎片濺到陳布雷腳邊,蔣介石臉色鐵青,他梗著脖子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乃臣子本分”。
有人說他傻,放著“黨國柱石”不當,偏要當“逆耳忠言”的愣頭青,
可他寫在日記里的話后來被人看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總不能讓良心跟著權力轉(zhuǎn)?!?/p>
傅作義
1949年的北平城,炮聲已經(jīng)能聽見了。
傅作義站在指揮部的地圖前,手里攥著蔣介石發(fā)來的電報,
上面寫著:“死守北平,不成功便成仁”,
旁邊參謀遞上來的戰(zhàn)報,說城外解放軍已經(jīng)把城圍得像鐵桶,城里糧草只夠撐一個月。
底下師長拍著桌子喊:“跟共軍拼了”,
他卻突然把鉛筆往桌上一扔,問了句:“戰(zhàn)與和,孰輕孰重?”
三天后,他沒穿軍裝,穿了身棉袍去了談判桌,說:
“我不要什么起義將領的名分,只要北平城里的老百姓能睡個安穩(wěn)覺,故宮的琉璃瓦別沾了血”。
后來城樓上掛起紅旗那天,胡同里老百姓端著碗出來看,說“這仗沒打起來,真好”。
這三個人,路數(shù)其實差得遠。
郭汝瑰
郭汝瑰在敵營里裝了三十年,天天對著蔣介石的人演戲,
手里攥著作戰(zhàn)計劃,心里念的是共產(chǎn)黨的信仰;
張治中跟著老蔣那么多年,偏偏在關鍵時候掉鏈子,
為了“停止內(nèi)戰(zhàn)”的話把茶杯都摔了,也不怕丟官;
傅作義手握幾十萬兵,放著“忠臣”不當,非要跟共產(chǎn)黨談和平,說是“城不能毀,人不能死”。
可說到底,他們心里都有個東西比自己的前程要緊,
不是高官厚祿,不是黨派臉面,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是那個叫“家國”的詞。
張治中
張治中郭汝瑰晚年說佩服的那兩個人,一個是張治中,一個是傅作義。
說穿了,就是佩服他們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張治中守住了良知,傅作義守住了大局,而郭汝瑰自己,守住了信仰。
亂世里的人,能把這幾樣東西攥在手里不丟,不容易。
后來人看歷史,記住的也從來不是那些權謀算計,而是這些在困局里為家國扛住了底線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