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蔣介石調集了四個師的兵力,開赴川東華鎣山中段西緣的渠河東畔剿殺鄭啟和,炮制了一起震驚西南的重大事件——河東慘案。
鄭啟和,1891年出生于四川省廣安代市鎮(zhèn)的一個平民家庭,青年時代參加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同盟會并成為會員。后因袍哥所迫,曾一度淪落為匪。
鄭啟和,廣安代市人,中國同盟會會員。曾在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zhàn)時任師長。
四川軍閥混戰(zhàn)時,他投奔到熊克武部下,由于英勇善戰(zhàn),又有一手好槍法,被提升為連長、營長。但懋辛任軍長時,他晉升為師長。
1924年,熊克武的部隊遵照孫中山的指示進駐廣州,蔣介石施展陰謀,繳了他們的槍并把他們趕跑。鄭啟和由此而記恨蔣介石。這之后,他感到軍旅生活沒有多大的奔頭,遂到上海買洋房當起了“寓公”。
“九一八”事變后,鄭啟和見列強橫行中國,感到大有亡國的危險,于是憤然離開了花天酒地的大上海,回到家鄉(xiāng)廣安代市,在華鎣山天池打鑼灣一帶興辦造紙廠、硫磺礦、煤礦,還搞了一個小型的能造手槍、長槍等軍工方面的修械廠,想走實業(yè)救國的道路。
1941年“皖南事變”后,蔣介石積極反共,消極抗日,企圖投降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已經(jīng)暴露,國內形勢非常緊張。
中共南方局和八路軍駐渝辦事處考慮到機關人員、黨員和進步人士的疏散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經(jīng)過多方調查,了解到有個反蔣的地方實力派鄭啟和,可作為爭取的力量。
張興富,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為此,周恩來便派地下黨員張興富到廣安對鄭啟和作詳細的調查。張興富了解后回到重慶,把所得情況向周恩來、鄧穎超、徐冰等領導作了詳細的匯報。
張興富說,鄭啟和極力主張抗日反蔣,并在廣安河東一帶施行民主政治,提倡禁鴉片,禁娼賭,破迷信,嚴懲貪官污吏、流氓盜匪;
他抗拒政府征兵、征糧、征稅;他本人生活清苦,卻使廣安河東一帶的生產(chǎn)得到發(fā)展,人民生活安定;
他與四川的上層人物如但懋辛、曾任過孫中山大元帥府的秘書長楊滄白等均有來往,對廣安籍的有名數(shù)學家、重慶大學教授何魯也很尊敬;他不以“山大王”自居,受到當?shù)剜l(xiāng)民擁護,百姓稱他很有民族氣節(jié)。
周恩來聽了匯報后指示:可以到那里去工作,不要暴露身份,搞好團結,盡量幫助他(鄭啟和)。
但懋辛 ,生于四川榮縣,中國同盟會早期會員,國民黨陸軍上將,工詩文,通易理,善書法。
根據(jù)鄭啟和辦工廠需要技術力量的情況,黨組織抽調了學化學、土建等專業(yè)的張興富、鄧毅等人,通過何魯?shù)热说年P系,以工程師的名義來到華鎣山天池做鄭啟和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
張興富等人來到鄭處后,不僅協(xié)助鄭啟和搞實業(yè)和技術工作,而且?guī)椭M織群眾武裝力量。鄭啟和要在天池至代市新建一條公路,張興富等人就幫他查勘、設計。
“工程師”們生活上艱苦樸素,工作上認真負責,他們的言行慢慢獲得了鄭啟和的贊許、信任,彼此之間的關系日趨密切。
鄭啟和的機械廠是不讓外人知道的,張興富等剛去時鄭未提及過,后來卻主動向他們介紹:開辦了一個槍廠,一天可以生產(chǎn)一支槍,彈藥是通過商客購買的。張興富等聽了鄭的介紹,對修建廠制造槍支的技術、彈藥的配制提出了改進意見。
當時,鄭啟和在廣安河東一帶,已占據(jù)了30多個鄉(xiāng)鎮(zhèn),并擁有六七千人的農(nóng)民武裝,形成了“小割據(jù)”的局勢。鄭啟和的行動,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
四川廣安
蔣見鄭啟和在廣安有一定勢力,在華鎣山又有那么多廠礦,欲設法收買他,想將他的礦山用來作為搞特務活動的所在地。
但鄭啟和不買蔣的賬,并說:“老子當我的山大王,蔣介石其奈我何!”蔣得知此情況后,甚為惱火,既懷疑鄭啟和是四川老軍人熊克武的潛伏勢力。
又疑惑他與共產(chǎn)黨有關系,再加上當時廣安政府和一些地主力量對鄭控告不休,于是,蔣介石便指令四川省政府予以處置。
1940年,四川省政府將鄰水縣縣長王元樞調任廣安縣縣長,并責成他辦理鄭啟和一案。王元樞到任后,便串通地方惡勢力,拉攏地方駐軍,秘密策劃剿拿“鄭匪啟和”。
王元樞還大造輿論:鄭啟和目無政府,公開對抗政府命令,干預地方行政,私造槍支彈藥,組織武裝,圖謀不軌,此“賊”不剿,萬一和“共匪”串通一氣,則禍患無窮。
王元樞不僅如此,又親自與駐軍團團長彭友朋到代市去窺測鄭的動向。鄭啟和對王元樞說:“若有人敢在廣安這個地盤上亂來,老子必定要找他算賬的。”
蔣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及軍事人物,任中華民國總統(tǒng)等職。
王元樞、彭友朋到代市碰了一鼻子灰,對鄭啟和更是懷恨在心,便將收集到的鄭啟和的種種“罪行”,添油加醋,呈報蔣介石。
蔣介石見鄭啟和十分棘手,遂責成四川綏靖主任鄧錫侯辦理。鄧錫侯接到命令便奔赴重慶晉見蔣介石,聽蔣面授機宜。
鄧錫侯想到鄭啟和人多、槍多、社交廣,萬一拿不下來不好交差,于是設下一條遣事脫害之計:一面調遣部隊包圍鄭啟和,一面找熊克武的老部下、鄭啟和的好友但懋辛去談判,以期達到牽制鄭的目的。
鄧錫侯找到但懋辛說:“中央責成我解決鄭啟和的問題,中央不能容忍他獨霸一方,蔑視政府?,F(xiàn)已派胡宗南的八十八師等部隊的兵力,進駐廣安鄰水地段,如果打起來,不但鄭抵擋不住,而且還要殃及地方人民?!?/p>
言下之意,要但懋辛看在同鄭啟和多年友情的份上,去廣安規(guī)勸鄭委曲求全,停止一切活動,并將鄭啟和“護送”到成都,以觀后事。
鄧錫侯,四川營山縣人。歷任護國軍營長,川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
當時但并未識破鄧錫侯的陰謀,一心只怕鄭啟和吃了眼前虧,遂同意上華鎣山一趟,并要求省政府、綏靖公署各派一人同往。
1941年8月2日,但懋辛到達廣安時,想不到省府顧問肖德明、綏靖副官長黃瑾懷已提前到了廣安,并上山與鄭啟和進行了談判。
8月3日,待但上山后,肖德明、黃瑾懷對他說,鄭啟和表示愿意離廣安去成都,還說:“我的隊伍已經(jīng)解散了,只有少數(shù)留下警戒,但是鄭擔心王元樞暗害,不愿同你一起從廣安到成都。他提出化裝到渠縣,由渠縣到南充,要你在南充等他。”
但懋辛聽完肖德明、黃瑾懷二人的話,心中很費躊躇,便親自找到鄭啟和問個詳細,并向鄭啟和建議:一個辦法是離開,一路去成都,不要繼續(xù)干了;另一個辦法是要明目張膽地反對蔣介石政府。
鄭啟和考慮再三之后,說:“離開了不行,離開了‘老根’就會被拔掉,蔣介石這個老狐貍壞得很,非反不可!”但懋辛見鄭啟和反蔣態(tài)度堅決,便依依辭別,臨走時對鄭啟和叮囑:“防人之心不可無,好漢不吃眼前虧。如果他們不講信用,你切勿硬斗,可到南充去找我。”
民國時期四川廣安
哪知鄧錫侯、王元樞等在山下早已作了準備,等但懋辛的車子從山上轉來到了廣安縣城的渠河邊時,王元樞組織了一大群人擁上前去攔車叫冤,要但交出鄭啟和送政府嚴懲。
經(jīng)但再三解釋之后,見鄭啟和確實沒在車中,這群人才一哄而散。但懋辛進城后,得知鄧錫侯已派九十五軍軍長黃隱到廣安作好了進剿部署,便決意去見黃瑾懷,而黃瑾懷卻避而不見。
這時,但懋辛才識破了對方的陰謀:就是要自己去以規(guī)勸為名,牽制住鄭啟和,以此達到剿滅鄭的目的。但懋辛想到自己竟然受騙,遂憤然離開了廣安。
其實,蔣介石和鄧錫侯早在6月1日,就調集了兵力駐扎天池一帶,并打響了第一炮。雙方打打談談,談談打打,相持了兩個多月,其目的是一方面用火力偵察鄭啟和部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想了解鄭啟和的內部情況。
當他們掌握了鄭啟和部的全部情況后,就使出了最后一招——圍剿鄭啟和。
胡宗南,浙江省寧波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一路派胡宗南的八十八等兩個師的兵力從鄰水方向包抄過來,另一路派鄧錫侯的第一師從廣安渠河以東一帶包抄過來,加上當?shù)氐摹皥F練”共約十萬人一起出動,在華鎣山麓分別安營扎寨,到處設立哨卡,日夜巡邏防守,把個華鎣山中段堵得水泄不通。
在進剿之前,國民黨大造輿論,還頒布了《剿辦鄭匪啟和告民眾書》,列舉了鄭的所謂“十大罪狀”,并宣稱:有能捉住鄭啟和者,賞銀萬元。
接著在8月5日,他們在廣安縣城公共體育場搭了檢閱臺,黨、政、軍頭目檢閱了進剿部隊的官兵,以壯士氣。
山上的鄭啟和,知道自己被大軍包圍了,感到?jīng)_出重圍并非易事,便作了相應的救急部署:將自己手下近一萬人的自衛(wèi)隊進行了整編,分別布防,并印發(fā)《告廣安民眾書》,以大量的事實揭露了反動政府和駐軍禍國殃民的罪狀,喚醒民眾團結起來,為自由、為和平、為生存而斗爭!
然而不幾天,國民黨終于以大批的軍隊、大量的火力,向鄭啟和營進攻了。先用大炮密擊鄭啟和的指揮所,把鵝峰庵擊得粉碎。
華鎣山天池鵝峰庵山
由于鄭啟和的謀士楊大山無心戀戰(zhàn),人在曹營心在漢,串通國民黨搞里應外合,加之鄭啟和的自衛(wèi)隊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訓練,武器多半是自造的,在國民黨正規(guī)部隊精良武器的攻擊下,鄭啟和的自衛(wèi)隊終于被瓦解了。
鄭啟和見國民黨政府背信棄義、心狠手辣,自己手下的人馬又四處潰散,憤慨萬分,一氣之下,雙目失明。
多虧手下兩名親信,才將他背下山來,隱蔽在代市場鄭家桅子坪一位姓肖的木匠家里。最后搜捕緊張,鄭啟和不得不獨自躲在肖家大田的稻谷叢中,俟機脫逃。
激戰(zhàn)數(shù)日,國民黨軍隊不見鄭啟和的蹤跡,便派黃隱、王元樞帶部隊到處嚴密搜查,最后有人密報,才在肖家稻田找到鄭啟和。鄭啟和在田中見自己已成甕中之鱉,無法逃脫了,大叫一聲:“我命休焉!”便含槍飲彈殞命。
國民黨士兵進入田中將鄭的尸體抬出,送到廣安縣政府大堂。王元樞得訊后,喜不自禁,當即在鄭的尸體肚皮上寫下“鄭匪啟和”四個黑體大字,命人抬到萬壽宮操場示眾。
何魯,四川廣安縣人,將現(xiàn)代數(shù)學引入中國的先驅之一,曾破解三大數(shù)學難題而蜚聲海內外。九三學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
在鄭啟和與國民黨軍隊發(fā)生武裝沖突的同時,中共南方局派去的同志,一部分在武裝沖突中及時撤退了,張興富、江濟業(yè)等人則未能突圍,被廣安縣政府抓住。
在審問時,張、江說是工程師,系何魯教授介紹來幫助辦廠的,什么也不知道。后經(jīng)當?shù)攸h組織的營救,才得以取保釋放。
張、江回到重慶,周恩來同志在方家十字街新華日報社單獨聽了此次經(jīng)過的詳細匯報,對鄭啟和的死感到十分惋惜,并向同志們講了武裝力量與群眾的魚水關系。
就這樣,鄭啟和終于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暴力下,走完了一生50年的歷程。震驚西南的“河東慘案”,也就這樣結束了。
歡迎閱讀完文章的今日讀者,針對文字中表象背后的人性與運作規(guī)律,與我分享您的寶貴見解,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