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外媒報道,馬來西亞皇家空軍正在對其蘇-30MKM戰(zhàn)斗機集成“布拉莫斯A”超音速導彈的可行性進行評估,為此,馬來西亞還向印度提出了一整套技術文件。
可見,印度如今已經(jīng)"反客為主",開始為別國的俄式戰(zhàn)斗機整合國產(chǎn)大型武器了。
【目前僅有印度空軍的蘇-30MKI整合了布拉莫斯導彈】
馬來西亞升級蘇-30MKM也是出于形勢所迫,周邊國家的空軍實力都在增強,新加坡引進F-35B,印尼購買陣風,連菲律賓都要引進F-16V。
在這種情況下,馬來西亞也坐不住了,但又無力采購新戰(zhàn)機,只好選擇了為其18架蘇-30MKM整合新型導彈的方案,準備以較低的成本提升其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布拉莫斯"是俄印在"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基礎上開發(fā)而來的,"布拉莫斯A"是蘇30-MKK掛載的空射版本,長度從艦載版的8.9米縮短至8.4米。
采用整體式火箭沖壓發(fā)動機和帶中心激波錐的頭部進氣道,發(fā)射重量2500公斤,射程290公里,速度2.8馬赫,戰(zhàn)斗部300公斤,既可反艦,也可對地攻擊,屬大型遠程超音速導彈。
【"布拉莫斯″導彈】
蘇-30MKM則是馬來西亞的定制版本,采用三翼面布局、AL-31FP推力矢量發(fā)動機和無源相控陣雷達,有效載荷8噸,配置與印度空軍的蘇-30MKI差不多,且二者共享許多機身和系統(tǒng)架構,這就為蘇-30MKM整合"布拉莫斯A"提供了基本條件。
即使如此,要完成整合也絕沒有那么容易。
首先,蘇-30MKM的機身需要局部加強,外掛2.5噸重的"布拉莫斯A″導彈,對機身強度是很大考驗,更不用說蘇-30MKM因為中央升力體布局的關系,結構強度本來就不高了
印度并未吃透蘇-30MKI,即使有俄羅斯的幫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也很難搞定。
【馬來西亞蘇-30MKM戰(zhàn)斗機】
其次,飛機的火控系統(tǒng)和任務計算機要更新的軟件,以便適配導彈的數(shù)據(jù)鏈通信協(xié)議,并裝定慣導數(shù)據(jù)。但印度也沒有掌握蘇-30的接口源代碼,這從蘇-30MKI一直沒有掛載印度國產(chǎn)導彈可見一斑,還得俄羅斯出馬。
再次,雖然印度在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中占股達50.5%,但核心技術尤其是制導技術仍掌握在俄羅斯手中,因此,即使是導彈方面的整合工作,印度也很難獨立完成。
最后,馬來西亞的蘇-30MKM大量采用了西方航電,比如英國的彈射座椅和歐洲的雷達告警裝置、激光告警裝置和敵我識別天線,對于這種整合工作,俄羅斯也很難搞定,但鑒于光輝戰(zhàn)機廣泛采用西方航電,印度在這方面的經(jīng)驗比較豐富。
【蘇-30MKM采用了大量西方裝備】
由此可見,為蘇-30MKM整合"布拉莫斯A",對印度斯坦公司而言極富挑戰(zhàn)性,可能耗時數(shù)年才能完成。
但整合完成后,蘇-30MKM卻可以發(fā)射“布拉莫斯A”打擊南海地區(qū)的戰(zhàn)略目標,對新加坡、印尼、越南、菲律賓都有很大威脅,這些國家的防空系統(tǒng)都很難攔截“布拉莫斯A”。
對我國來說,“布拉莫斯”的威脅很有限。
有證據(jù)顯示,在5月的印巴沖突中,“布拉莫斯”導彈曾因遭到電子干擾而偏航墜毀于巴基斯坦工業(yè)園,其在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可靠性存疑。而且還有被紅旗-9防空系統(tǒng)攔截的戰(zhàn)績。
由于與巴基斯坦的信息共享,基本上相當于我國也掌握了對抗“布拉莫斯”的經(jīng)驗。
【巴基斯坦境內(nèi)的"布拉莫斯"導彈殘骸】
更不用說,蘇-30MKM這個發(fā)射平臺的問題了,其雷達精度不足,抗干擾能力差,航電落后,本身的RCS也很大,這樣的蘇-30MKM加“布拉莫斯A”的組合在我軍面前,很難形成實質性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