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會晤更像是一場外交序曲而非終章
□作者王晉(西北大學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8月15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聯(lián)合新聞發(fā)布會。當天稍早前,特朗普與普京進行了超過兩個半小時的小范圍會談。
特朗普在發(fā)布會上表示,雙方取得了巨大進展,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一致,遺留待解的問題很少,但其中一個問題很重要,雙方并未達成任何協(xié)議。
對于希望以“和平締造者”和“交易能手”示人的特朗普來說,此次會談似乎并未如愿。在此前,特朗普曾威脅稱,如果俄羅斯沒有在50天內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xié)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會談之后,特朗普表示,由于雙方會談“非常順利”,他將暫時擱置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制裁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計劃。
其實早前也可以預見,想單純通過一到兩輪領導人對話來解決俄烏沖突,難度很大。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是歐美政策話語中的核心,任何要求其放棄領土的安排都會遭到烏方與其支持者的強烈反對。而且,歐洲安全架構與北約成員國的集體利益難以由單邊協(xié)商完全替代,任何繞開盟友程序的“交易”都會在實施與監(jiān)督上遇到障礙。更何況,俄烏沖突仍然持續(xù),雙方口頭承諾很難轉化為即時停火,除非配套的可核查機制和第三方監(jiān)督同時到位。以此衡量,本次會談若無后續(xù)的多邊參與和透明機制支撐,即便出現某類“諒解”,也極可能只是政治宣示而非可執(zhí)行的和平方案。
若要把此次會談進展變?yōu)榭沙掷m(xù)的外交成果,還得讓談判從兩國首腦的私人會面走向包含烏克蘭代表、歐盟與北約框架、國際社會廣泛參與的多邊進程。此外,美國和俄羅斯需要將對話的內容“去魅”,公布相關的談判進展以打消外界的疑慮。美國需要在平衡其國內政治目標與盟友信任之間找到更穩(wěn)健的操作方式,否則短期看似外交的突破,長期代價可能遠大于收益。
當然,盡管此次會談“未達成協(xié)議”“沒成果”,但是會談意義不能否認。對于俄羅斯來說,在面對西方制裁的背景下,普京被特朗普接待并在公開場合與其亮相,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與外交層面的勝利。這次會談削弱了西方世界“對俄孤立”的外交圍堵,為莫斯科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談判籌碼創(chuàng)造了空間。
對特朗普來說,若能被塑造成“和平締造者”,將極大地增強其國際聲望與國內政治資本,但這種收益高度依賴于談判結果的可信度與盟友的接受程度。若所謂進展被解讀為對俄羅斯既得利益的默許或是對烏克蘭利益的削弱,后果可能是美國與歐洲盟友關系的進一步緊張。
更重要的是,此次會談的促成代表了美國和俄羅斯存在斡旋和溝通的渠道。對話機制的存在,使得國際社會協(xié)調俄羅斯和烏克蘭關系、早日結束俄烏沖突的希望仍然存在。而且,美俄元首對話產生的可能“進展”,也為未來后續(xù)的溝通與談判奠定了可能的基礎。
可以說,阿拉斯加會晤更像是一場外交序曲而非終章。未來是否能夠真正推動?;鹋c可驗證的和平,取決于接下來是否有人愿意把模糊的共識轉換為可執(zhí)行的、多邊監(jiān)督下的具體安排。也因此,就目前來看,和平之路仍然漫漫。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媒體立場)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