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成為了國家人口控制的一項國策。國策的基本核心是“獨生子女”政策,也就是一個家庭只能生一個子女(農(nóng)村第一個孩子是女的,可以生第二胎;城市第一個孩子有先天殘疾,可以生第二胎)。幾十年來,獨生子女政策造成了中國目前有獨生子女家庭兩億多個,大部分都集中在大中城市。
這一項計劃生育政策,與人類社會正常的繁衍后代規(guī)律背道而馳,但也是無奈之舉。按照人類社會繁衍發(fā)展規(guī)律,每個育齡婦女至少要生育2.3個以上的后代,社會人口才能保持平衡或發(fā)展。如果一個社會總是停留在一個育齡婦女生育一兩個后代的話,人口就會逐漸減少直至消失。
這并非危言聳聽。既然如此,四十多年前的中國,為什么要采取這種不符合人類社會生育規(guī)律的政策而且上升到國策呢?實際上,當年中國采取的這種計劃生育政策是“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明明知道獨生子女政策會降低出生人口,但為了減少人口不得不采取獨生子女政策。
如今,中國已經(jīng)取消獨生子女,基本取消計劃生育,取消育齡婦女生育登記等等政策。從一個家庭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到可以生育三個孩子(少數(shù)人家生育三個孩子以上政府也沒有干涉了)。
顯然,目前中國在人口生育方面,不是怕多生孩子,而是擔心少生孩子。但是,已經(jīng)形成幾十年的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政策的強大慣性,仍然在推動著社會獨生子女“后遺癥”在前行。這種慣性在近十幾年、幾十年中,還會發(fā)生作用。
首先是觀念。如今很多家庭(包括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后第一代家庭和第二代家庭)都偏重于只生一個孩子,你要讓他們生二胎,在思想觀念上都轉(zhuǎn)不過這個彎。這些家庭都認為,生一個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
其次是經(jīng)濟。如今社會養(yǎng)育孩子負擔非常重,養(yǎng)育孩子經(jīng)濟支出非常大。老一輩人養(yǎng)育后代的那種粗放方式被獨生子女年代的精耕細作取代了。子女養(yǎng)育費成為一個并不富裕家庭非常大的開支。盡管如今大中城市許多人家已經(jīng)進入小康,但富養(yǎng)的慣性還在掏空著孩子的父母親輩和爺爺奶奶輩的錢包。
還有就是社會生活。在幾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下,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為獨生子女家庭設(shè)計的。最突出的就是住房。當年很多住房都是為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設(shè)計建造的,一般都是兩居室(小房子是小兩居,大房子是大兩居),為的就是三口之家剛剛好夠住。如果一個家庭生兩個孩子而且還是不同性別,孩子大了真沒法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