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縣的塔拉灘,十幾年前還是個能把汽車玻璃砸出坑的地方。
這里一年300天刮著七八級大風,沙丘像活物一樣每年往前挪12米,98.5%的土地連最耐旱的沙蒿都長不活,牧民們祖輩流傳著“搬三次家才算扎根”的說法。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片被稱為“生命禁區(qū)”的荒漠,如今鋪著700多萬塊光伏板,板下還跑著2萬多只膘肥體壯的羊。
當初明明是來建發(fā)電站的,怎么就憑空多出個占地600多平方公里的天然牧場?
更讓人叫絕的是,這事兒還連破紀錄:全球最大的光伏園區(qū)藏在這兒,沙漠變綠洲的速度讓聯(lián)合國專家?guī)е鴶z像機蹲點半月,連羊都成了“光伏員工”,每天“上班”吃草還能幫電站省幾百萬除草費。
這場看似離譜的“意外”,到底是怎么造就的?
極端環(huán)境的轉機
2011年之前,塔拉灘的名字只在氣象站的沙塵暴預警里出現。
站在這片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上,抬頭是能曬脫皮的太陽,低頭是燙腳的沙礫,全年降雨量只有280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2500毫米,相當于剛下一場雨,轉身就被曬干了。
衛(wèi)星地圖上,這兒就是一塊不斷擴大的土黃色斑塊,每年吞噬1.8萬畝草場,連黃河上游的泥沙都有三成來自這里。
那時候,別說建電站,就連路過的司機都得閉著眼睛沖過風口。
轉機出在一份泛黃的能源普查報告,2009年,國家能源局的專家翻到這處數據:塔拉灘年均日照1800小時,太陽輻照度比東部平原高50%,夏天中午的陽光能把鐵板曬得煎熟雞蛋。
在全球都在搶新能源賽道的當口,這簡直是塊沒被發(fā)現的“太陽能金礦”!
與風沙的博弈
2011年,第一批工程隊帶著光伏板闖進了這片荒漠,拉來的設備剛卸車就被風沙埋了半截,最初的想法很簡單:把光能轉成電能,給西北電網添點清潔能源。
可開工第一天就碰了硬茬,早上剛架好的光伏板,到了下午就被沙塵糊成了“磨砂玻璃”,發(fā)電效率掉了三成。
工程師們試了各種招:用高壓水槍沖,結果水一噴就變成泥漿糊得更牢;雇人跪在板間擦,60度的高溫曬得人暈過去好幾個;甚至給板子涂了層疏水涂層,風一吹照樣積沙。
直到有天,清洗工發(fā)現板縫里滲下的水跡周圍,居然冒出了幾棵頂著沙粒的綠芽。這不起眼的小發(fā)現,后來竟成了撬動整個生態(tài)的支點。
為了穩(wěn)住沙子,大家開始在光伏板之間撒草籽,選的都是最耐造的沙打旺、披堿草,還種上沙棘、檸條這些帶刺的灌木當“防風墻”。
從36公里外的黃河引來的水,一半用來洗板子,一半通過滴灌管滲到草籽根下。
誰也沒指望這些草能成氣候,畢竟在這片土地上,種十棵活一棵就算本事。
沒想到第一年春天,板間就冒出了星星點點的綠;第三年,草就連成了片,能沒過腳踝。
到第五年,整個園區(qū)的植被覆蓋率從10%沖到了80%,風一刮,居然能聽到草葉摩擦的沙沙聲,遠處還飛來成群的麻雀。
草患危機
草多了是好事,風沙起碼沒有之前大了,可新麻煩緊跟著就來了。
2018年夏天,巡檢員發(fā)現有些地方的草長得比光伏板還高,把陽光擋得嚴嚴實實,發(fā)電效率掉了15%。
更要命的是,深秋的枯草一遇火星就著,2019年春天一場野火差點燒到設備區(qū),嚇得消防隊守了半個月。
雇人割草?609平方公里的面積,得請上萬人,光工資就得3個億。
就在大伙兒圍著沙盤愁眉不展時,附近牧民才讓騎著摩托路過,指著齊腰深的草甸隨口一說:這不是現成的草場嗎?我家的羊能把這兒啃得比剃頭還干凈。
這一句話點醒了所有人。
試著把200只羊放進去后,奇跡發(fā)生了:羊群??虚L高的草莖,卻不碰扎根的草根,糞便還成了天然肥料。
沒過仨月,板下的草就變得整齊又茂盛。沒多久,光伏板支架從50厘米加高到1.5米,給羊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還劃了28個輪牧區(qū),這片啃夠了就換那片,保證草能再生。
就這么著,這些羊成了電站的“編外員工”,每天“上班”吃草,每月還能給牧民帶來人均2000多的收入,牧民們笑稱它們是“領工資的羊”。
從能源孤島到產業(yè)新城
更妙的是,這事兒還形成了個完美的循環(huán):光伏板遮陽,讓草不被曬死,濕度比露天高30%;草固住沙子,每年減少80%的沙塵覆蓋光伏板;羊吃多余的草,糞便又肥了草,每畝草場的產草量從300公斤漲到了800公斤。
現在的塔拉灘,白天能看到藍色的光伏板在太陽下連成海,低頭就是羊群在草里鉆來鉆去,遠處還有牧民騎著摩托巡檢設備,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奔頭了。
這還不算完,發(fā)電的難題也在這兒找到了解決方案。光伏板發(fā)電全看老天爺臉色,晴天中午發(fā)得太多,電網接不??;陰雨天又發(fā)得太少,供電跟不上。
工程師們干脆把36公里外的龍羊峽水電站拉來“搭伙”:晴天光伏多發(fā),水電就少開點,把水存起來;陰天光伏不夠,水電立馬頂上,一分鐘都不耽誤。
這套“水光互補”的法子,讓電站全年供電穩(wěn)如鐘表,2024年還創(chuàng)下了連續(xù)365天零停電的紀錄,每年能少排122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種了680萬棵樹。
2023年,這兒又添了個大家伙,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壓直掛儲能電站,150兆瓦的容量,充一次電夠6萬戶人家用一天,充放電效率高達91%。
配上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光伏板上哪怕落片樹葉,后臺30秒內就能發(fā)現。
現在的塔拉灘,不光能發(fā)電、養(yǎng)羊,還成了新能源技術的試驗場,每年有上百個團隊來這兒取經。
如今再看塔拉灘,早已不是那個愁人的荒漠了。
609平方公里的光伏園區(qū),每年能發(fā)100多億度電,夠杭州亞運會用一整年,還能點亮青海一半的家庭;
板下的草場養(yǎng)出的“光伏羊”,肉質細嫩沒膻味,成了青海的地理標志產品,一只羊能賣1200多塊;
就連曾經肆虐的風沙,也被摁住了性子,最近五年沙丘沒再往前挪過一步,周邊的沙塵暴天數從每年112天降到了32天。
現在,它的模式已經被搬到內蒙古庫布其、甘肅騰格里,那些曾經的不毛之地,正在復制“板上發(fā)電、板下養(yǎng)羊”的奇跡。
結語
誰能想到,當初為了發(fā)電種下的光伏板,會在不經意間改寫一片荒漠的命運。
從漫天黃沙到藍綠交織,從牧民搬遷到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塔拉灘的故事藏著個簡單的道理:有時候,人類不用跟自然較勁,找對了相處的法子,荒漠也能變成聚寶盆。
而這片土地上正在發(fā)生的一切,或許正是未來人與自然最好的樣子:你幫我擋風沙,我給你搭涼棚,羊群在中間跑,電流在電線里跳,誰也離不開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