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身體,究竟能裝下多少能量?
孫晉芳,曾經是我國,第一批女排的領軍人物,也曾帶領著女排斬獲第三屆世界杯冠軍。
不管是在熟悉的戰(zhàn)場成功而退,還是在完全陌生的領域沖鋒陷陣,都能夠拿出自己比鋼鐵還硬的意志去對待。
可惜命運不公,在退役后孫晉芳竟然患上了血癌,必須要靠換血才能維持生命,如今14年過去了,孫晉芳現(xiàn)在怎樣了?
信息來源:2014年9月7日 中國新聞網 孫晉芳因病卸任:多次全身換血 一直靠藥物維持
柔弱外表下的不屈
1955年,江南水鄉(xiāng)的溫柔并未消弭那個年代的堅韌,但蘇州的孫晉芳,偏偏是個例外。
打小體弱多病,街坊鄰里口中那個“小病娃”,風一吹就倒似的,誰能想到她日后會成為女排場上的靈魂人物?
她壓根兒沒往體育這條路上想過,滿心憧憬的是走進大學殿堂,過那種安穩(wěn)的知識分子生活。
可命運這東西,總愛出其不意。
高中一場校運會,她奪得出了異于常人的成績,體育老師看出了孫晉芳的天賦,硬是把她送去了業(yè)余體校。
在那個年代,搞體育被她看作是成績不好、另謀出路,多少有點丟面子。
剛開始那陣子,她不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每天應付兩個小時,心還牽掛著別落下功課。
枯燥的訓練讓她對體育的偏見一點沒少,甚至有幾次,萌生了退出的念頭。
然而,天賦哪是想藏就能藏住的?即便她帶著幾分敷衍,那身天賦也足以讓她通過省級選拔,從此踏上了排球之路。
讓她最終堅持下來的,除了父母望女鍛煉身體的支持,還有一個頗為實在的理由——每個月兩三塊錢的訓練補助。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筆錢,可真不是小數(shù)目。
汗水泡出的高手
慢慢的孫晉芳融入進了體育段,也對體育這一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滿腔熱血的孫晉芳,決定全身心的投入體育的訓練中去,那股學霸的狠勁便傾注到了球場上,一發(fā)便不可收拾。
身體瘦弱?這是短板,那就用成倍的汗水來彌補。
別人做十遍的動作,她要做二十遍,甚至四十遍。
三伏天的宿舍走廊,悶熱得像個蒸籠,她和隊友張潔云卻擠在里面練球。
她的邏輯,簡單粗暴得讓人咋舌:在如此逼仄的地方都能把球傳好,到了開闊的賽場上,還有什么可怕的?
正是這種近乎自虐的磨礪,把她淬煉成了世界級的二傳手。
她的雙手仿佛擁有魔法,總能把球精確地送到攻手最稱心如意的位置。
她,也成了那支傳奇女排的隊長,也是名副其實的靈魂。
不過,隊長要面對的,不只是球網對面的強敵,還有自己人。
郎平,這個日后和她一樣成為傳奇的“鐵榔頭”,剛進隊時就和她爆發(fā)過激烈的沖突。
孫晉芳是老資格,看不慣這個新人一來就當主攻,總覺得是走了后門。
而郎平性格同樣剛烈,半點不讓。
一次友誼賽,郎平一個球被攔死,孫晉芳當場指責她進攻節(jié)奏太慢,遠不如以前的搭檔楊希。
誰知郎平也毫不示弱,反嗆一句:麻煩下次傳快點!
兩個核心公開鬧僵,教練袁偉民不得不介入,勒令孫晉芳寫檢討。
那場比賽,她們也輸了。
但這場爭吵,卻意外成了她們關系的轉折點。
不打不相識,兩個強者在碰撞中找到了彼此的節(jié)奏,她們的配合愈發(fā)默契,最終共同開啟了中國女排“五連冠”的輝煌時代。
《人民畫報》的封面上,兩人緊緊相擁、笑靨如花的照片,徹底擊碎了外界關于她們不合的傳言。
愛啃硬骨頭
28歲,本該是運動員的黃金年齡,可嚴重的腰傷,讓孫晉芳不得不提前告別賽場。
賽場生涯雖然結束了,但她骨子里那份“執(zhí)著”與“創(chuàng)新”卻找到了新的舞臺。
她沒有選擇留在熟悉的排球領域,而是轉身投向了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yè)——體育彩票。
2000年,孫晉芳出任中國體彩中心主任,官至正廳級。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崗位,體彩在當時還是個新生事物,前路未卜。
可孫晉芳拿出了球場上那股子勁頭:有條件要干,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干。
在她接手后的一年里,江蘇作為試點省份的體彩銷售額飆升至570億元,相當于過去七年的總和。
她似乎總是在尋找最硬的骨頭來啃,也總能啃得有聲有色。
金牌說客
體彩事業(yè)步入正軌后,她再次調轉方向,于2004年出任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
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去說服當時已經退役,正在華中科技大學讀新聞學的李娜。
彼時的李娜,個性十足,因與體制的矛盾而心灰意冷,決心告別賽場。
不少人去勸過,都被她幾句話頂了回去。
孫晉芳不一樣,她做了充足的功課,專程飛到武漢,和李娜進行了一場長達三小時的談話。
她沒有空談國家榮譽,而是敏銳地捕捉到了李娜對未來的迷茫。
她問了一個最直接的問題:“你還有興趣打網球嗎?”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孫晉芳立刻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條件:給予李娜單飛的自由,允許她自己選擇教練,甚至動用資源為她提供參賽外卡。
后來,當李娜因代表地方隊參賽感到個人價值被消耗而再度萌生退意時,孫晉芳的勸說方式更加坦誠。
她告訴李娜,職業(yè)網球可以帶來聲譽和豐厚的物質回報,讓她過上更好的生活,不必跟錢過不去。
正是這種運動員之間才懂的、拋開空洞口號的務實溝通,徹底解開了李娜的心結,也才有了后來中國網球歷史性的突破。
信息來源:2011年7月7日 中國新聞網 李娜:我取得的成績得益于孫晉芳主任的大膽改革
與死神的較量
很少有人知道,在為李娜四處奔走時,孫晉芳的身體,警鐘已然敲響。2011年,她被確診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癥,一種兇險的血癌,像只沉默的猛獸,慢慢侵蝕著她。
記者采訪時,發(fā)現(xiàn)她整個上午都在不停地喝水,只為了促進體內本已遲緩的血液循環(huán)。
但她依舊堅持工作,直到在一場會議后徹底垮掉,被醫(yī)生強制要求休養(yǎng)三個月。
那時她的血色素只有幾克,身體已極度虛弱。
治療過程更是痛苦,藥物作用越來越小,她不得不依靠一次又一次的全身換血來延續(xù)生命。
她骨子里的要強從未改變。
她從不愿對外公開自己的病情,不愿讓外界看到她的脆弱。
現(xiàn)實往往給人重錘一擊,在2020年的時候孫晉芳被確診為白血病,并且這么多年過去了依然是定期換血治療。
2025年據(jù)報道顯示,孫晉芳已與病魔抗爭14年,在70歲的時候成功完成換血治療,盡管身體變瘦了,但是精神狀態(tài)良好。
公開場合中,她總是展現(xiàn)出堅強和樂觀的一面,臉上常掛著微笑,激勵著身邊的人。
結語
曾經,她的戰(zhàn)場是排球場,對手是球網對面的強敵。
后來,她的戰(zhàn)場是辦公室,對手是僵化的體制和人心的壁壘。
而今,她的戰(zhàn)場變成了病床,對手是自己身體里無聲的崩壞。
一個用盡一生與各種對手纏斗的人,最終迎來了最頑固的對手。
這場比賽沒有終場哨,也沒有退的役選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