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是八五年的,在衛(wèi)生院生的,花了二十八塊錢。
因為跟公婆分家另過,這個錢也是我們自己拿的。
孩子生下來后,婆婆說:“我照顧也可以,那你的來我家,要不然我家老牛沒人喂。”
求婆婆照顧孩子,沒辦法,我和孩子就去了公婆家。
要不然我就得回娘家,但我家啥情況我太清楚了。
我母親是想幫我,但我那個嫂子可不是省油的燈,她不僅得拿養(yǎng)老說事,就得說家里活沒人干。
并且我小侄子五歲,也需要我母親帶。
就這樣我和孩子去了公婆家,還帶著三十多斤的雞蛋。
那時候隨禮都給雞蛋,叫“下奶”東北這邊叫法。
可我去了不到一周,我就覺得太不方便,因為公婆家是農(nóng)村大炕,一群人都在一個炕上。
雖然公公用簾子擋著,但還是不方便。
還有就是那時小姑子和兩個小叔子還未成家。
于是,我和孩子帶了一周就回了自己家,雖然也是睡炕,但就我們一家三口,干啥都方便。
我在公婆家這一周,我婆婆每天都煮雞蛋、臥雞蛋、煎雞蛋表面上是給我補營養(yǎng),但她家五口人也跟著吃。
我臨走時,我?guī)У碾u蛋都見底了,大約能剩二十多個,她讓我拿回去,我嫌麻煩就沒帶。
如今想想是我婆婆算計了。
當時我去的時候,我娘家媽就告訴我,你婆婆心眼子多,你多留點兒心眼。
但我哪能想到啊,即便她不管我有沒有營養(yǎng),那應(yīng)該看在她大孫子面吧。
如今一想,我婆婆就是瞧不上他大兒子。
但我記得農(nóng)村那句老話,咋說的:大孫子,老兒子,老太太命根子。
可見也不是所有老話都正確啊。
可我婆婆明面上說,她有啥好的,都要給她大孫子留著。
但自打我嫁過去,我家啥好事也沒撈著。
我家那人還總要去幫他們家張羅一些事兒,可謂是出錢出力,到最后我婆婆來一句,“咱們是一家人”草草了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