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篆刻藝術的幽微天地中,王燕云宛如一位執(zhí)刀的詩人,以石為紙,以刀為筆,鐫刻出一方方充滿禪意的天地。其“五味禪”主題篆刻作品——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恰似五朵盛開在藝術沃土中的禪意之花,散發(fā)著獨特的光輝。
觀“外道禪”一印,刀法爽利,如清風拂過山崗,線條似有靈動之姿,在方寸之間勾勒出一種超脫塵世的神秘。那紅色的印面,仿佛是被禪意浸染的畫卷,每一個筆畫都似在訴說著對未知禪境的探索,引人遐思。
“凡夫禪”則多了幾分質(zhì)樸與真實。印文布局疏朗,如閑云野鶴般自在。刀痕起落間,盡顯凡夫俗子對禪的懵懂與向往,似在喧囂塵世中尋得一方寧靜的角落,讓人心生安寧。
“小乘禪”印,筆畫婉轉(zhuǎn),似潺潺溪流,在石上流淌出一種內(nèi)斂的禪意。其布局精巧,猶如小乘禪者對自我的修行與思索,在有限的方寸中,展現(xiàn)出無限的禪境。
“大乘禪”一印,氣勢恢宏,刀法剛健有力,如金剛怒目,又似菩薩低眉。印文仿佛蘊含著大乘佛教的慈悲與智慧,傳遞出一種普度眾生的宏愿,讓人在凝視間,感受到心靈的震撼與洗禮。
而“最上乘禪”印,則達到了一種空靈的境界。線條簡潔而富有韻味,似有若無,如禪意在虛空中的回響。它宛如一朵盛開在懸崖峭壁上的幽蘭,散發(fā)著超凡脫俗的芬芳,引領觀者走向禪意的最高境界。
王燕云的篆刻技法高超,刀法嫻熟,布局精妙。他以刀代筆,在石上揮灑自如,將禪意與篆刻藝術完美融合。每一方印都似一首無聲的詩,一幅立體的畫,讓人在欣賞中,感受到禪意的寧靜與深遠。
他于篆刻藝術,恰似一位禪者于修行之路,不斷探索,不斷精進。用刀石之間的對話,詮釋著禪的智慧與藝術的魅力,為我們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
藝術家藝術簡介
王燕云,號京西翁,1963年北京生人。自幼喜愛繪畫與雕刻,年長后專攻篆刻。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雕塑系。八十年代末留學日本,獲國立香川大學教育學部雕塑專業(yè)碩士學位。在日研修期間,堅持篆刻創(chuàng)作,作品頗受日本文化人士賞識,曾應約舉辦書法篆刻授研班?;貒髲氖峦馄蠊芾?,雖工作繁忙,仍“刀耕”不輟,利用業(yè)余時間研習篆刻藝術。后得到故宮博物院篆刻大師劉玉老先生的指點與教授,受益良多。
現(xiàn)為北京書法院研究員,美國世界藝術家協(xié)會中國區(qū)域理事會藝術指導教授。被中國商報社、中國收藏雜志社、中國商業(yè)創(chuàng)新大會聯(lián)合授予“非遺傳承功勛模范人物”。
2025年受聘于中華文化促進會,任佛教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近年來,深入研究漢印和齊白石篆刻藝術,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不斷豐富學識。其篆刻強調(diào)疏密,空間分割大起大落,單刀切石,大刀闊斧,橫沖斜插,猛利狂悍,痛快淋漓,有一種寫意篆刻的獨特風格。
2020年4月創(chuàng)作抗疫主題作品,被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收藏。
2020年8月創(chuàng)作抗疫主題作品,被湖北省檔案館收藏。
2022年5月受邀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數(shù)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制印“央博”,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助力央博數(shù)字平臺建設。
2023年受邀為“澳門文化界聯(lián)合會”篆刻印章,并被永久收藏。
2023年受邀為“國學六藝會館”篆刻印章,并被收藏。
其作品又頗有吳昌碩所稱“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之感,可謂博采眾長,兼容并收。篆法體勢遒勁且圓轉(zhuǎn),刀法峭拔,高峻淳古。雄渾大氣中不失精美,古樸典雅中又不失新意。方寸與紅白之間凸顯其對藝術和人生的領悟。作品不僅受到諸多業(yè)余愛好者的追捧,還得到一些專業(yè)人士的贊許。
王燕云先生不善言辭,卻也幽默詼諧,為人厚道仗義,有股子“北京爺們兒”的味道,自謔為“皇城根兒下一俗人”。
作品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