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速體育8月20日訊 近日,男籃歐洲杯各參賽隊的陣容名單已基本確定,可謂群星閃耀。據(jù)統(tǒng)計,2025年歐洲杯共有24名NBA球員亮相,分布在24支歐洲勁旅之中。包括約基奇(塞爾維亞)、字母哥(希臘)、東契奇(斯洛文尼亞)這樣的超級巨星,也都確認為國出戰(zhàn)。其中,東契奇在熱身賽遭遇了膝蓋傷勢,但是他個人表示充滿干勁,仍會出戰(zhàn)。
然而在剛剛結(jié)束的亞洲杯中,各國代表隊卻都缺少最強球員出戰(zhàn),派出的都是第二、甚至第三陣容球員。中國男籃多位主力缺席,韓國、日本、菲律賓等國代表隊都沒有派出最強球員出戰(zhàn),澳大利亞更是無現(xiàn)役NBA球員參賽,僅保留部分國內(nèi)聯(lián)賽球員。
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1、歐洲籃球的競爭水平與文化傳統(tǒng)
在大家的印象中,歐洲籃球一直以其戰(zhàn)術(shù)紀律、團隊合作和技術(shù)精湛而聞名,這些特點使得歐洲杯成為一項極具競爭性的賽事,歐洲籃壇一直也一直位列世界籃球的頂尖。因此,眾多NBA國際球星都把歐洲杯作為展示自身實力的重要舞臺。
2、國家榮譽與使命
媒體人蘇群談到為何歐洲杯和奧運不掛鉤但仍受到歐洲球星的重視,他說:“歐洲杯球星參加多是因為整體實力強,國家榮譽感促使他們愿意打。”
可以看出,對歐洲球員來說,代表國家隊出戰(zhàn)遠不僅僅是一項任務(wù),更是一種榮譽和使命。
東契奇的情況尤為典型。盡管剛與湖人簽下3年1.65億美元的大合同,并在熱身賽中膝蓋受傷,他仍然堅持為斯洛文尼亞出戰(zhàn)歐洲杯。然而,湖人隊不僅沒有阻止,反而全力支持他的決定,甚至指派一名教練協(xié)助他備戰(zhàn)。
3、賽事運營與商業(yè)價值
歐洲杯是國際籃聯(lián)旗下的頂級賽事之一,其運營水平和商業(yè)價值與亞洲杯形成鮮明對比。歐洲杯的轉(zhuǎn)播范圍、贊助商規(guī)模和媒體覆蓋率都遠超亞洲杯,這些都可以為球員提供更大的曝光平臺,提升他們自身的商業(yè)價值。
此外,歐洲杯的競爭強度和觀賞性也更高。例如,芬蘭球星馬爾卡寧在三場熱身賽中狂砍121分(48分、31分和42分),場均高達40.3分8.3籃板,投籃命中率68.6%,三分命中率53.8%。如此高水平的表現(xiàn)發(fā)生在熱身賽中,側(cè)面反映了歐洲籃球的整體水平和競爭環(huán)境。
4、亞洲籃球的整體水平與品牌價值一般
亞洲籃球的整體水平與歐洲存在明顯差距,這直接影響了NBA球星參加亞洲杯的意愿。亞洲杯雖然也有精彩比賽和高得分,但比賽強度遠遠比不上歐洲杯。
這種認知差異不僅存在于亞洲國家,也影響了國際球星對亞洲杯的態(tài)度。沒有頂級球星的參與,賽事的吸引力和水平難以提升;而水平不高,又進一步降低了球星參與的意愿,形成了一種難以打破的循環(huán)。
各位老哥認為還有其他原因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發(fā)表您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