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勝林
來源:知識有復(fù)利
“你怎么這么懶?這點事都做不好!”
“就你這樣,還想升職?別做夢了。”
“你是不是故意針對我?不然怎么會這么說?!?/p>
生活中,你一定聽過類似的話。
明明自己沒做錯什么,卻被人莫名其妙地指責、打壓,心里又氣又委屈,忍不住想反駁,結(jié)果往往是越吵越兇,關(guān)系越來越僵。
其實,很多時候別人對你的攻擊,并不是因為你真的不好,而是他們把自己的問題 “投射” 到了你身上。這就是心理學(xué)上的 “心理投射”。
簡單說,就是一個人把自己不喜歡的想法、情緒或特質(zhì),當成是別人的,然后去指責、攻擊別人。
1
什么是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機制之一,指的是:一個人會把自己內(nèi)心不接納的部分(比如負面情緒、不好的想法、不喜歡的特質(zhì)),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認為是別人有這些問題,而不是自己。
比如——
一個總愛偷懶的人,可能會指責別人 “太懶”;
一個嫉妒心強的人,會覺得 “別人都在嫉妒自己”;
一個自私的人,會總懷疑 “別人想占自己便宜”。
舉個常見的例子:
媽媽自己很焦慮,怕孩子考不好,卻對孩子說
“你怎么一點都不著急?整天就知道玩”
—— 其實是媽媽把自己的焦慮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覺得孩子的 “不著急” 是錯的。
還有職場上,有些同事看到你努力工作,會說:
“你這么拼,不就是想表現(xiàn)自己嗎”
—— 可能他自己內(nèi)心也想努力,卻又覺得 “太拼會被人說”,于是把這種矛盾的想法投射到你身上,用指責你來掩飾自己的糾結(jié)。
心理學(xué)家榮格說過:
“你對外界的所有不滿,其實都是對自己的不滿?!?/p>
心理投射就像一面鏡子,照出的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投射者自己內(nèi)心的陰影。
2
為什么他們會打壓和攻擊你?
有人可能會問,就算他們有心理投射,為什么偏偏針對我?其實,他們攻擊你,往往有兩個原因,都和你沒太大關(guān)系。
(1)你觸發(fā)了他們的 “痛點”
你身上的某些特質(zhì)或行為,剛好戳中了他們內(nèi)心不接納的部分。
比如,你性格開朗,敢于表達自己,而他們自己因為內(nèi)向,總覺得 “不敢說話是缺點”,就會對你產(chǎn)生敵意,說你 “愛出風頭”“太張揚”。
這就像有人自己怕黑,看到別人敢走夜路,就會說 “那人肯定是裝的,其實心里也害怕”。
—— 不是別人真的裝,而是他們自己無法接受 “怕黑” 這件事,所以通過否定別人來讓自己舒服一點。
還有一種情況,你擁有他們渴望卻得不到的東西。
比如,你和同事關(guān)系好,人緣不錯,而他自己總是孤單一人,就可能會說 “你那些朋友都是假的,沒人真心對你”
—— 其實是他把自己對 “得不到良好人際關(guān)系” 的失落,投射成了對你的攻擊。
(2)他們在用投射 “保護自己”
心理投射本質(zhì)上是一種防御機制。當一個人無法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或問題時,就會通過指責別人來轉(zhuǎn)移注意力,讓自己不用面對內(nèi)心的痛苦。
比如,丈夫自己對婚姻不忠,卻總懷疑妻子出軌,整天查崗、指責 —— 他其實是無法接受自己 “做錯事” 的愧疚感,于是通過懷疑妻子,把 “不忠” 的標簽貼給對方,自己就成了 “受害者”,心里會好受一點。
還有些父母,自己沒本事,卻總罵孩子 “沒出息”—— 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 “失敗”,就把這種挫敗感投射到孩子身上,通過指責孩子來逃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所以你看,那些打壓你的人,其實是在借攻擊你來處理自己的內(nèi)心矛盾。你就像一個 “情緒垃圾桶”,被他們?nèi)恿瞬粚儆谀愕睦?/strong>
3
如何應(yīng)對他人
的負面心理投射?
遇到別人的負面投射,最笨的辦法是立刻反擊,比如 “你才懶呢”“你才沒出息呢”,這樣只會讓矛盾升級。聰明的做法是 “不接招”,不讓對方的負面情緒影響你。
(1)先問自己:“他說的是真的嗎?”
當別人指責你時,先別急著生氣,客觀地判斷一下:“我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基本可以確定,他在投射自己的問題。
比如,同事說你 “太會裝了”,你可以想想:“我平時待人真誠,做事坦蕩,并沒有裝。” 那他的指責可能就是因為他自己 “習慣偽裝”,卻不接納這種行為,所以投射到了你身上。
心理學(xué)中的 “現(xiàn)實檢驗” 能力,指的就是這種區(qū)分 “客觀事實” 和 “他人投射” 的能力。當你能清晰地認識自己,就不會被別人的投射帶偏。
(2)別試圖 “糾正” 對方,保持距離
投射者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在投射,他們堅信 “自己說的是對的”。
這時候你和他們爭論 “你錯了,我不是這樣的”,根本沒用,反而會讓他們更激動。
最好的辦法是保持距離,少和他們糾纏。比如,對方指責你時,你可以說 “可能你是這么想的,但我不這么認為”,然后轉(zhuǎn)身做自己的事,不繼續(xù)回應(yīng)。
就像有人往你身上潑臟水,你不用和他爭論 “這水臟不臟”,只需要躲開,別讓臟水濺到自己身上就行。
(3)把對方的指責 “翻譯” 成他的問題
如果對方的投射讓你不舒服,可以在心里把他的話 “翻譯” 一下,看穿他的內(nèi)心。
比如:
他說 “你真自私”—— 翻譯過來可能是 “他自己很自私,卻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他說 “你肯定看不起我”—— 翻譯過來可能是 “他自己看不起自己,怕別人也這樣看他”;
他說 “你做這事就是為了算計我”—— 翻譯過來可能是 “他自己總愛算計別人,所以覺得別人也這樣”。
當你能這樣 “翻譯” 時,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的指責很可笑,氣自然就消了。
4
如何控制自己的負面投射?
我們不僅要應(yīng)對別人的投射,也要注意自己別把負面情緒投射給別人。
畢竟,誰也不想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 “亂指責別人的人”。
(1)承認自己的 “不完美”
很多人投射,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缺點。
比如,你覺得 “發(fā)脾氣是不好的”,當自己生氣時,就會說 “都是他惹我的,他太討厭了”—— 其實是你不想承認 “自己也會發(fā)脾氣”。
試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有時候會自私,會嫉妒,會發(fā)脾氣,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當你能接納自己,就沒必要通過指責別人來掩飾了。
(2)有情緒時,先 “暫?!?一下
當你忍不住想指責別人時,先暫停 10 秒,問問自己:“我為什么這么生氣?是不是我自己有什么問題沒解決?”
比如,你看到孩子寫作業(yè)磨蹭就火冒三丈,可能不只是因為孩子慢,而是你自己 “太焦慮,怕孩子落后”。這時候與其罵孩子,不如承認 “我現(xiàn)在很焦慮,我需要冷靜一下”。
這種 “暫停反思” 能幫你看清情緒的來源,避免把自己的問題投射給別人。
(3)用 “我” 開頭表達,代替指責
如果確實對別人有意見,試著用 “我” 開頭表達感受,而不是用 “你” 開頭指責。
比如:
不說 “你怎么總是遲到,太不負責任了”,而是說 “你遲到的時候,我會擔心,也會覺得有點不舒服”;
不說 “你從來不在乎我的感受”,而是說 “當你那樣做時,我感覺自己沒被在乎”。
“我” 開頭的表達,聚焦于自己的感受,不容易引發(fā)對方的抵觸;而 “你” 開頭的指責,很容易變成投射,讓對方覺得被攻擊,進而引發(fā)爭吵。
5
這里是總結(jié)
最后想對你說:遇到別人的打壓和指責,別急著否定自己,也別急著反擊。
先想想,這是不是他的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就像一場 “情緒轉(zhuǎn)嫁”,對方把自己處理不了的負面東西扔給你,如果你接了,就會被這些東西困住;如果你不接,它們就會原路返回。
真正強大的人,不是能贏過所有爭吵,而是能看清:哪些是別人的問題,哪些是自己的責任。不被別人的投射綁架,也不把自己的問題甩給別人。
別人怎么說你,可能和你無關(guān),只和他自己有關(guān)。
你是誰,由你自己定義,不由別人的投射決定。
當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攻擊和指責,其實傷不到你。
因為你知道,那不是你的錯,只是別人的影子落在了你的身上而已。輕輕撥開,陽光就會照進來。
Photo by Jad Limcaco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fā)內(nèi)容僅供學(xué)習、交流之目的。版權(quán)歸原作者或機構(gòu)所有,若涉及版權(quán)問題,煩請留言聯(lián)系。
【必學(xué)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yè)系統(tǒng)的管理服務(wù)體系】
陪伴企業(yè)成長——幫助企業(yè)持續(xù)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dǎo)/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wù)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yè)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nèi)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