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轉(zhuǎn)自:中國婦女報
35萬人的大師線上課堂,最終讓巴赫的﹃大無﹄,透過屏幕,找到了跨越時代的、更廣闊的共鳴。
■ 吳玫
8月6日晚,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解析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課程,準(zhǔn)時線上直播。
先與王健面對面的,是上海音樂學(xué)院附中的學(xué)生小周。上課“鈴聲”響過、授課開始后不久,蹭課的人就體會到,王健并沒有因直播而改變這堂課的環(huán)節(jié)。上一堂課結(jié)束時,小周領(lǐng)到的家庭作業(yè)是練習(xí)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三組曲中的前奏曲和薩拉班德,現(xiàn)在,她來回課。
雖然小周個子很高,但畢竟還是個初中生,話筒一別到衣領(lǐng)上,她就緊張起來,坐上琴凳把好大提琴,那一曲前奏曲拉得無比流暢,然而,別說王健了,就連線上看直播的我們都能聽出小周的弦上之音,有些拘謹(jǐn)生澀。
120年前,13歲的西班牙少年卡薩爾斯在一家舊書店里翻檢到一冊樂譜,仔細(xì)讀譜后他知道自己有多幸運(yùn),竟然找到了散失已久的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在這之后的12年里,卡薩爾斯天天讀譜練習(xí),于25歲那年以大提琴演奏家的身份登臺演奏了6首組曲中的一首,又在60歲那年錄制了全套作品,從此,總共六組,每一組分別由前奏曲、阿勒曼德、庫朗、薩拉班德、小步、吉格等舞曲組合而成,被后人簡稱為“大無”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就成了一名大提琴演奏家能力的試金石。
這堂課之前,我沒想到一名大提琴演奏家演奏巴赫“大無”的能力,是這樣煉成的。
一堂課、一名老師、兩名學(xué)生、兩個小時十五分鐘,整個過程中,只有“開場白”小周演奏的第三組曲中的前奏曲是完整的,其余時間里,無論是小周在老師的指點(diǎn)下嘗試投入情感地演奏,還是另一位學(xué)生、上海音樂學(xué)院的學(xué)生小吳演奏第四組曲中的前奏曲和薩拉班德,甚至是王健老師的示范,幾乎就沒有再出現(xiàn)完整的演繹??偸菍W(xué)生拉一句、老師評說一句,就這樣,曲目長度加起來才20多分鐘的第三組曲中的前奏曲、薩拉班德和第四組曲中的前奏曲、薩拉班德,老師和學(xué)生用琴聲互動了兩個多小時! 這就是音樂學(xué)院里的教與學(xué)吧?可是,對道行不深的樂迷而言,我們涌進(jìn)“王健大提琴”視頻號看直播,又意義何在?
不過,再看一遍直播,我逐漸從王健給學(xué)生的那些提點(diǎn)中,“蹭”到了巴赫寫在作品里的“密碼”。
小周完成了第三組曲中的前奏曲后,王健的評語是技巧完美,但在演奏過程中沒有投入情感;輪到小吳演奏巴赫“大無”第四組曲的前奏曲時,還沒等到一曲終了,就被王健喊停:“感情太豐富了?!比绻f王健對小周的評價容易理解的話,那么,就小吳的演奏那一句“感情太豐富了”又做何解? 不是說音樂最缺不了的就是情感嗎?“巴赫不是浪漫時期的作曲家,而是巴洛克時期的”王健的特別強(qiáng)調(diào),是在提醒他的學(xué)生,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更追求莊嚴(yán)的崇高感,作為巴洛克時期音樂家中的翹楚,突出莊重感就成了演奏巴赫作品的第一要務(wù)。
“你給我的是閃亮的絲綢,而巴赫的音樂是亞麻。巴赫的音樂非常樸素,不能出現(xiàn)嫵媚?!蓖踅〉谋扔鳎幌伦狱c(diǎn)醒了蹭課的人:我們?nèi)ヒ魳窂d、我們?nèi)粡埑M(jìn)音響、我們用手機(jī)搜索一首作品打算聆聽前,最需要厘清的是作曲家所處的時代及其所對應(yīng)的風(fēng)格特點(diǎn),不然,我們將無法準(zhǔn)確接收演奏家們傳遞給我們的音樂訊息。
“水流的聲音”,是小周在演奏巴赫“大無”第三組曲中的薩拉班德時,王健反復(fù)說到的一個詞。當(dāng)然,模擬水流聲對大提琴來說不是問題,問題是,王健所謂的“水流的聲音”是要求小周琴弦下的薩拉班德能像水一樣流動起來。作為一個不會樂器的愛好者,聽小周在王健老師的要求下一遍遍地重復(fù)那幾個樂句,對“水流的聲音”始終不得要領(lǐng),直到小周再拉一遍“很好,但是,水里還有石頭。我想聽到的,不是石頭阻斷了水流,而是水流沖向了石頭?!蹦且豢蹋颐靼琢耸裁礃拥难葑嘈Ч攀峭踅】谥械摹八鞯穆曇簟?,并在課程結(jié)束后拿出王健新錄制的巴赫“大無”唱片聽起了第三組曲中的薩拉班德,演奏家果然在用琴聲將水流穩(wěn)穩(wěn)地一波接一波地推向聽音樂的人,處變不驚的踏實(shí)感油然而生。
顯然,相比小周而言,王健老師對小吳的要求更高一些。在和平年代長大并順利進(jìn)入上海音樂學(xué)院主修大提琴演奏的小吳,應(yīng)該如何理解被巴赫寫在美麗旋律里的不屈? 于是,王健這樣調(diào)動學(xué)生的情緒:“巴赫生活的年代沒有抗生素,一場感冒就能置人于死命,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對生死特別敏感,也特別崇敬生命?!苯K歸是太年輕,小吳演奏起第四組曲中的薩拉班德時,前一個樂句與后一個樂句之間的銜接,總讓人感覺斷了氣口,“前一個音的尾音強(qiáng)調(diào)得不夠,導(dǎo)致下一個樂句的第一個音又像是在重新開始”,這是從專業(yè)角度解析小吳的演奏,那么,怎么從情感角度調(diào)整小吳的演奏效果呢?“因?yàn)樯钸^于艱難,巴赫努力前行時常常會發(fā)出再也走不動的感慨,但他從來沒想過停滯不前。于是站住,往前走;再站住,再往前走……這就是巴赫的音樂,這就是巴洛克的音樂?!睂傆X得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過于清冷的樂迷而言,這一句有著醍醐灌頂?shù)膯⒌稀?/p>
兩個小時的直播,拖堂了一刻鐘,因?yàn)闃访詡兊奶釂枱崆楹芨摺叭绾慰创秃找魳防锏那楦??”“為什么您錄制?005版《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高要高半個?”“握弓的位置靠前好還是靠后好?”以我為例,近35萬在線觀看“王健大提琴”視頻號直播的,愛音樂但并沒有走上專業(yè)道路的,或許是大多數(shù)。為了讓更多的人能體會古典音樂的深奧之美,這些年來王健采用著各種手段傳播他的最愛,而愿意把自己的課程放到網(wǎng)上直播,就是一種新嘗試,能帶領(lǐng)更多的人走近甚至走進(jìn)古典音樂。
屈指算來,我去現(xiàn)場聽王健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至少有4次,每一次我與其他聽眾們都鴉雀無聲地在王健的琴聲中度過了因?yàn)楣陋?dú)而格外豐滿的夜晚。而這次直播結(jié)束后,再去聽《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唱片時,我在流水般的琴聲中,已對巴洛克時期的審美風(fēng)格有了更深刻的感知。35萬人的線上課堂,最終讓巴赫的“大無”,透過屏幕,找到了跨越時代的、更廣闊的共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