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藝聽“肖七”
鄭朝暉
距離上次在東藝聽“肖九”,已經(jīng)過去快半年了。說老實話,要現(xiàn)場聽“肖七”,我內(nèi)心是有些遲疑的,因為這是一首結(jié)構(gòu)奇特而且耗時甚長的樂曲,以前在網(wǎng)上聽這個樂曲好像很少一次聽完的。但是,樂曲背后的故事,又常常讓我為之感動,似乎不好好地聽一次,就很對不起這部偉大的作品。此番因為是圣彼得堡愛樂樂團(也就是當年的列寧格勒愛樂樂團)來東藝演奏這個作品,覺得四美具,二難并,還是應該勉力聽一次的,即便是一次紀念也是值得的。
6月25日東方藝術(shù)中心的演出,是由尼古拉·阿列克謝耶夫執(zhí)棒的。先演奏了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演奏者是俄羅斯青年鋼琴家丹尼爾·哈里托諾夫。15分鐘的演奏,幾乎是一場災難:小哈同學一味“砸”琴,巨大而嘈雜的音響,讓樂隊首席小提琴幾乎要捂上耳朵,演奏者與樂隊之間也缺乏默契,整個樂隊在懶洋洋的指揮拖拽下疲憊拖沓。這個曲子我聽過王羽佳和柏林愛樂的版本,是一首很有個性又很動聽的曲子,所以對那天現(xiàn)場的表現(xiàn)就特別失望。好在觀眾不管這些,依然是熱烈的掌聲,鼓勵小哈同學又“砸”了兩首曲子。在開演15分鐘后,迎來了幕間休息?!蚁胫酉聛淼?0分鐘,心里忽然充滿了沮喪。坐在我前排的一位先生,因為聽到我的抱怨,覺得要為小哈說句公道話,告訴我說,因為我們所坐的位置不好,才造成這樣的結(jié)果。但我很懷疑,我在這個位置上聽過費城交響樂團,也聽過譚盾的作品,好像并沒有覺得這個位置有什么問題。
“肖七”終于開始了,幾乎在弦樂出現(xiàn)第一個音符的時候,我就一下子被震驚到了:剛才那支疲憊不堪的樂隊,一下子似乎注入了靈魂,那樣溫柔又那樣有力,情緒飽滿到讓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被拉到樂曲之中。而阿列克謝耶夫依然不動聲色地引領(lǐng)著樂曲的進行(這是俄羅斯指揮學派一貫的做派)。老實說,那天的演奏是我聽過的所有版本中,最動人心魄的一個了。幾乎沒有哪一個樂團的演奏情感可以如此飽滿,如此動人心魄。
樂隊各個聲部的表現(xiàn)都極為出色,而管樂尤其出彩,木管、銅管以及打擊樂聲部都達到了極為高超的水準?!て叩臉逢牼幹剖遣痪獾?,其中管樂部分得到了加強,在當日的演出中,除了異常強大的管樂和打擊樂外,還有兩把豎琴和鋼琴。據(jù)說這是肖斯塔科維奇的特殊要求,也有的說,這是在列寧格勒首演時因無法完整配置而延續(xù)的傳統(tǒng)。與德奧交響樂團注重表達的準確性傳統(tǒng)不同,俄羅斯的管弦樂團以感情充沛著稱,有時也難免粗糙,但今天,我要特別感謝這樣的樂隊和這樣的處理,讓我的情緒始終被他們的演奏牽引著,一個多小時的演出,我一點都沒有覺得冗長。在他們的演奏中,我能夠感受到肖斯塔科維奇對人與人性的贊頌,對列寧格勒這座城市的贊頌,也能夠感受到俄羅斯那廣袤、憂郁而充滿柔情的大地。當然,更能夠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反抗的頑強、對生的渴望以及對死的悲憫。壓抑處,真的讓我有一種窒息的感覺;而激昂慷慨處,又讓人激動得熱淚盈眶。在恍惚間,似乎這支樂隊已經(jīng)消失了,有的只是音樂帶來的畫面和情感——那些聲音已經(jīng)變成了廣袤的原野、黃昏中的冬宮和皇村、紛飛的炮火、奄奄一息的人們,它們盤旋在音樂廳的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說到“肖七”,總是會讓人聯(lián)想到那些悲壯的英雄主義故事:無論是被擔架抬來的演奏員,還是演出前為了保證演出進行、全體守軍實施的集中壓制性炮火覆蓋,還有演出結(jié)束后再也沒能站起來的觀眾……每一個細節(jié)都會讓人潸然淚下。在外敵入侵的背景下,一個民族的倔強在這首曲子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1942年,在列寧格勒,當音樂通過廣播傳向每一幢建筑、每一個廣場、每一個防空洞、每一條戰(zhàn)壕,饑餓的人們、絕望的人們、在硝煙中戰(zhàn)斗的人們,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激發(fā)起了活下去、戰(zhàn)斗下去的決心。藝術(shù)在這里喊醒了人們作為人的尊嚴,喚醒了人們?yōu)楹推叫腋5纳疃鴬^起反抗的決心。音樂,有時候是人類歷史以及人性力量最好的見證。1942年8月9日,埃里阿斯貝格指揮的那支艱難拼湊的列寧格勒交響樂團在列寧格勒演出的“肖七”;1989年11月,柏林墻被拆除時,伯恩斯坦指揮集結(jié)了德累斯頓、列寧格勒、倫敦交響、紐約愛樂等世界九大名團演奏的“貝九”,都是這樣的偉大演出,它們都昭示了人類前行的方向。在這樣的純粹的音樂面前,那些歷史功利主義和陰謀論者都會顯得異常愚蠢而渺小。
正因為“肖七”在我心里有著這樣不凡的意義,所以我也總是懷抱極大的熱情去聆聽,但有時候真的會被它的冗長搞得疲憊不堪。比如那個在第一樂章幾乎貫穿了整個樂章的小軍鼓,那個進行了11次變奏之多的“入侵”主題;還有,在這部樂曲中,很多高潮到來之前鋪墊的樂段,總是那樣冗長,似乎久久不愿讓高潮來臨的樣子——要是貝多芬或者勃拉姆斯,樂曲早就結(jié)束了,我心里總是這么想。還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如果和中國的《黃河大合唱》之類的樂曲相比,肖七的英雄主義豪邁感不足,并不能在整部作品中看到勝利者那種氣吞山河、舍我其誰的雄姿。在這部交響樂中,有的是陽光下的美好與黑暗中的壓抑的對立與沖突,有的是殘酷恐怖與悲憫哀傷之間的糾纏。樂章最后的高潮部分,銅管和打擊樂據(jù)說表現(xiàn)了勝利的姿態(tài),但是在我看來,依然有某種更復雜的東西在:銅管樂高亢激烈(樂曲規(guī)定演奏者需要站起來吹奏),但總覺得不太像嘹亮的凱歌;而定音鼓一聲聲的敲擊,似乎一下一下?lián)舸蛑诵模屓嗽谝环N沉重的疼痛中走向樂曲的終了。
所以,在我看來,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意義恐怕不是用“英雄主義”可以簡單概括的,它有著更復雜的精神內(nèi)涵。首先是關(guān)于戰(zhàn)爭,我注意到肖斯塔科維奇在很多關(guān)于這部交響曲的闡釋中都提到了戰(zhàn)爭是“人類全體的悲哀”,強調(diào)戰(zhàn)爭對人性的踐踏和毀壞——這說明他在創(chuàng)作時并不是局限在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苦難來理解戰(zhàn)爭的,也正是這一特性,讓這部作品有了更為深廣的思想穿透力?!岸螘r間我去聽柏林愛樂演奏肖九的時候,我一邊聽一邊揣摩:肖九不管怎樣作深層次理解,都應該是以蘇聯(lián)戰(zhàn)勝德國這個歷史背景來創(chuàng)作的,一群德國的音樂家演奏這樣的樂曲,不知心里是如何想的?!F(xiàn)在想來,是我自己淺薄了,音樂本身是沒有國界的,它指向的是人性最普遍、最底層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能夠欣賞不同國家的音樂家的作品,并能為之深深感動的原因。其次,雖然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在懷疑肖斯塔科維奇的《見證》的真?zhèn)危俏彝耆軌蚶斫馑谧髌分兴憩F(xiàn)出的對于斯大林時代的深刻反思。大家可以認真去聽那個重復了11遍的“入侵主題”,肖斯塔科維奇特別強調(diào),在創(chuàng)作這一段時“想到了人類的另一些敵人”。據(jù)說這個主題受到柏遼茲《幻想交響曲》和勒哈爾輕歌劇《風流寡婦》的影響,在不斷的變奏中,變成一種極具有壓迫性的、單調(diào)的旋律。事實常常就是如此:一些原本并非不美好的東西,因為政治的操弄,成為陰謀家的工具,在不斷地“被利用”中,逐漸淪為壓迫人、禁錮人的工具。據(jù)說,勒哈爾的《風流寡婦》,是希特勒很喜歡的一部輕歌劇,肖斯塔科維奇通過讓其中的旋律在不同聲部反復變奏中。逐漸變成了一個壓抑的、具有侵略性的主題。
肖斯塔科維奇在戰(zhàn)前的音樂創(chuàng)作就受到過來自蘇聯(lián)官方的猛烈批評,但在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因為他的音樂鼓舞了人民,所以受到了高度褒獎,甚至一度還被授予了“斯大林獎”。在經(jīng)歷了短暫的榮光之后,他又遭到了最高領(lǐng)導層的又一次譴責和迫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生都在等待被槍斃”。所以,他的經(jīng)歷和體驗自然也會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但或許也是這樣的復雜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的作品有超越時代和地域之上的力量,引導人們?nèi)ニ伎歼h較眼前的利益得失更深刻的人類主題。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還是很理解也很喜歡肖七的,更不用說,圣彼得堡愛樂樂團那么好地詮釋了這個作品,讓我并非在抽象意義上,而是真正感性地愛上這首偉大的交響曲,讓我在聆聽此曲快半個月之后,還能夠充滿激情地寫下以上的文字。
我已經(jīng)購買了9月份上海交響樂團的肖七音樂會的票,我還想好好聽聽中國版本的肖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