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賈博棟。
馮一諾。
王君緣。
王佳瑤(右)和愛人。
柯玉棟攝
蔡愛群(右)和女兒。
徐澤華(右)和她孩子。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提供
大美青海讓人流連忘返
■ 賈博棟陜西西安
結束了緊張的中考,暑假剛開始,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我踏上了前往青海的旅程。在青海湖感受遼闊,在茶卡鹽湖邂逅夢幻,在門源花海擁抱熱烈……大美青海讓人流連忘返。
抵達青海西寧后,稍作休整,我們向著青海湖進發(fā)。車子一路疾馳,離青海湖越來越近,我的心跳愈發(fā)加快。當那片浩瀚的藍色映入眼簾,我不禁驚呼出聲,青海湖仿若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廣袤的草原上,與藍天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湖,哪里是天。湖邊是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田,在微風中散發(fā)出陣陣甜香。我迫不及待地奔向湖邊。遠處,水鳥在湖面上翱翔,時不時俯沖而下,為這寧靜的湖面增添了幾分靈動。此時此刻,我的內心被這湖水滌蕩得干干凈凈,只有對這美景的贊嘆與沉醉。
離開青海湖,我們來到了被譽為“天空之境”的茶卡鹽湖。整個鹽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倒映著藍天白云,仿佛進入了一個夢幻的世界。湖岸上,有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鹽雕,它們在歲月的侵蝕下,顯得古樸而神秘,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站在湖中,我輕輕蹲下身子,觸摸那潔白的鹽粒,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饋贈。遠處,一列復古的小火車緩緩駛來,為這靜謐的鹽湖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風情。我忍不住拿出相機,記錄下這瞬間。
最讓我驚喜的,當數門源的油菜花海。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肆意綻放,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一直延伸到天邊。微風拂過,花海泛起層層金色的波浪,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登上觀景臺,俯瞰整個花海,遠處的雪山與金黃的花田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這次青海之旅,我還接觸到許多以前只在課本上見過的風土人情、地理地貌、野生動植物,這是我青春歲月里一抹亮麗的色彩。那些美好的瞬間,將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
(本報記者賈豐豐采訪整理)
探訪鈞瓷、汝瓷產地
■ 馮一諾河南鄭州
鈞瓷、汝瓷是河南的耀眼名片,今年暑假,我慕名前往鈞瓷和汝瓷的產地,開啟了一場充滿驚喜與收獲的文化探秘。
第一站是鈞瓷之都——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神垕古鎮(zhèn)。一下車,我就被古鎮(zhèn)獨特的氛圍所吸引。古老的青石街道,鱗次櫛比的古建筑見證著鈞瓷悠久的歷史。這里的鈞瓷作坊、店鋪一家挨著一家,店面里擺滿了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鈞瓷作品。走進一家鈞瓷作坊,我觀看了鈞瓷的制作過程,從揉泥、拉坯到上釉,每一道工序都浸潤著制作者的巧思。尤其是那神奇的窯變,“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令人著迷。
在神垕古鎮(zhèn),還有許多創(chuàng)新的旅游項目。比如,有的店鋪推出了鈞瓷彩繪DIY,游客可以在燒制好的素坯上自由創(chuàng)作,繪制屬于自己的鈞瓷作品。還有鈞瓷主題的密室逃脫,通過解謎闖關,了解鈞瓷的歷史和制作工藝,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既長知識又超好玩兒。
離開神垕古鎮(zhèn),我來到了汝瓷的產地——汝州。汝瓷以其獨特的天青色聞名于世,蘊含簡約、寧靜、典雅的美感。在青瓷博物館,我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汝瓷藏品,仿佛在訴說著千年往事。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汝瓷茶藝表演。身著宋裝的茶藝師,用汝瓷茶具泡茶,動作優(yōu)雅,茶香四溢。在品茶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汝瓷與茶文化的完美融合。此外,還有汝瓷文創(chuàng)市集,各種文創(chuàng)產品琳瑯滿目,既有各種造型的茶具、擺件,又有汝瓷首飾、手機殼等潮流好物,實用又美觀,我買了很多作為伴手禮。
鈞瓷和汝瓷,它們不僅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更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這次暑期之旅,讓我收獲頗豐。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旅行,更是一次深度體驗,讓我對這兩種古老的瓷器有了全新的認識。如今,古老的瓷器文化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像我一樣,愛上鈞瓷和汝瓷,愛上博大精深、底蘊深厚的陶瓷文化。
(本報記者張文豪采訪整理)
在五大道街角聽交響樂
■ 王君緣云南
從云南到天津,我揣著收藏夾里的攻略,直奔五大道,去看藏在街巷里的小洋樓。
剛進入馬場道,我索性關掉了導航,跟著感覺走,來一場City walk!這里一步一景,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的故事。就這么漫無目的地逛著,眼前出現的一座哥特式建筑吸引了我,紅磚、白頂、藍塔尖、拱形窗,門口的噴泉正簌簌灑著水,太美了!以它為背景拍了很多照片,我很滿意。
我心中好奇,這座建筑到底是什么?上網搜了下發(fā)現是西岸藝術館,暑期正好趕上他們推出的公益演出活動“城市公共藝術季”,晚上還有燈光秀、室內外音樂會!時間還早,我決定先慢慢轉,晚上再回來看。
待到夜幕降臨,館外開始熱鬧起來。燈光秀給古樸的建筑鍍上了層夢幻的“皮膚”,噴泉也亮了。門口有年輕人支上畫架,給往來路人畫肖像畫。我沒讓他們畫我,而是指著燈光下的藝術館,“能把它畫下來嗎?”筆尖在紙上沙沙響,藝術館一點點被收進畫里。
這時,館內傳來試音的弦樂聲,聽說周末晚上有免費的音樂會,我趕緊小碎步跑過去,一進門就怔住了,里面又是另一種美。白色裝飾主調、高挑的大廳、古老的吊燈,仿佛走入了一個夢幻空間。一首首音樂,跨越國界與文化,點燃了觀眾心中的音樂熱情。
中場休息時,出來看看我的“定制”畫已近完成。旁邊一名正在當“模特”的叔叔和我聊了起來,他說自己就住在附近,晚上沒事就出來坐會兒,有時還能趕上室外交響樂,“這跟聽相聲不一樣,聽相聲你可以笑得拍大腿,聽交響樂就得安靜,咳嗽你都得捂著嘴?!币贿B串的話像開了倍速的單口相聲,逗得人笑不停。
在天津我感受到傳統(tǒng)與現代碰撞、東西方文化匯聚、藝術與生活同在,雅俗共賞個性鮮明,真是一座有特色有韻味的城市。伴著夏日的晚風,帶著豐富的回憶,我離開了五大道,準備接下來的行程。
(本報記者龔相娟采訪整理)
在戈壁體驗“火星生活”
■ 王佳瑤甘肅隴南
在甘肅省金昌市的戈壁深處,一片赭紅色的砂巖間,散落著仿真的火星探測器模型、火星車模型,遠處的球形和紡錘形建筑屹立在丘陵之上,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火星。第一次來到金昌市的火星1號基地,我就被深深折服。
我來自甘肅隴南市,半年多前,我和愛人馬瑞斌結婚。作為兩個“航天迷”,我們曾多次看到過火星1號基地的新聞,畫面非常有吸引力。這個暑期,我們來親身體驗。
參觀中,我了解到,基地整體規(guī)劃面積67平方公里,核心建設區(qū)5平方公里,其擁有戈壁地貌、紅色巖體等顯著性地形地貌,很像在火星,“火星1號基地”名稱也由此而生。
上午和中午,這里溫度較高,大家大多選擇了室內的游玩項目——參觀總控艙、乘員艙、生物艙等九大艙體,體驗三維滾環(huán)、離心機等航天員訓練項目,還有動手實驗、露天觀測、拼裝太陽能火星車等。這些新奇體驗讓我們大開眼界,三大體驗中心共計60多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提供了近距離了解科學的平臺。
等到下午不太熱的時候,在景區(qū)工作人員指導下,乘坐越野車駛過“火星地表”。此外,試穿航天服、打卡火星車模型等也成了“出片必選”。到了晚上,來到觀星臺景區(qū)欣賞夜景、在篝火旁載歌載舞、入住“火星巢穴居所”,科幻感和本地的自然人文特色巧妙融合,體驗感更強了。
值得一提的是,火星1號科普方式讓人眼前一亮?;蒯槍η嗌倌曛R儲備,設計航天主題沉浸式實景體驗課程。這里以“火星生態(tài)圈計劃”為設計邏輯,構建起生動的火星未來場景。從科學研究、科學創(chuàng)新、科普推廣等多個角度出發(fā),景區(qū)帶來有意思、沉浸式的火星探索體驗,單純“聽知識”變成了親手“做科學”。
讓我欣喜的還有景區(qū)的細節(jié)服務。從參觀前的在線預訂,到入場后的電子導覽、互動小游戲,再到休憩時選購太空特色主題餐飲、文創(chuàng)產品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周到貼心,整體科幻氛圍讓人流連忘返。游覽時,我們在所有打卡點都拍照留念,留下了珍貴的回憶。
(本報記者宋朝軍采訪整理)
影視城比影視里還好玩
■ 蔡愛群山東德州
暑假將盡,我們一家七口從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qū)自駕,來到了鄰近的樂陵市。目的地是最近火出圈的樂陵影視城——這里曾拍攝過《唐探1900》《國色芳華》等多部影視劇,朋友圈和短視頻平臺上經常刷到有人去打卡。正好孩子放暑假,我們索性來一趟“說走就走”的小旅行。
一進影視城,眼前的景象讓全家眼前一亮:盛唐風格的建筑,真像走進了《國色芳華》里的場景。我們拿著入園時發(fā)的節(jié)目單,興沖沖地四處穿梭:在城門口,看了表演“迎八方”,華麗大氣的場面讓孩子們目不轉睛;轉到東市塔秀舞臺,又趕上驚險的“雜技高椅”和奇妙的“古彩戲法”。最有趣的是“一秒入戲”體驗,在寧王府,我和女兒興致勃勃地選了一套漢服,在“導演”的指導下體驗了“拍戲”的臺前幕后,感覺特別新鮮。我媽不禁感嘆:“現場比視頻里呈現的好玩多了?!?/p>
隨后,我們又走進了唐人街主題園區(qū)。這里別具風情,節(jié)目互動性也很強。我們還趕上了熱鬧的“唐人街大巡游”。夜幕降臨,無人機和煙花秀表演點亮了天空。我爸連連說:“地方大、節(jié)目多,看不過來!”
本想晚上回家,但經過當地人的熱情推薦,我們決定留宿一晚,第二天去看看千年棗林游覽區(qū)。次日清晨驅車而去,滿眼蔥郁的棗林迎風搖曳,空氣中帶著淡淡的清甜,可惜現在小棗還沒完全熟,等到了九月份,一定還要來體驗摘棗。
離棗林不遠,則是樂陵拾光沉浸式街區(qū)。聽說這里是由樂陵老棉廠舊址改造而成。走進街區(qū),80年代的舊廠房、黑白電視機、搪瓷缸、樂陵方言涂鴉……滿滿的懷舊記憶。父親格外興奮,激動地給孩子們講起他那個年代的場景。
回家路上,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樂陵哪個地方最好玩。我媽也笑著說,這一趟來得值了。從影視城的“入戲”體驗,到棗林里的清甜,再到拾光街區(qū)的“穿越”,我們三代人在樂陵收獲了滿滿的驚喜與溫情。
(蘇安矗采訪整理)
感受夏天該有的模樣
■ 徐澤華上海市
“媽媽,我們真的能站在云端嗎?”孩子指著手機里安徽合肥廬江縣逍遙谷玻璃觀景臺的視頻仰頭問我。在來廬江縣前,這樣的對話已在家中上演多次。從金湯湖森動漂流的激浪飛舟,到千畝荷塘的接天蓮葉,我在小紅書收藏了許多關于“廬江”的筆記。這個暑期,我們一家三口終于踏上旅程,從上海驅車三小時,投入廬江的懷抱。
我們提前預訂了云里安凹民宿的星空房,這家需要提前搶訂的“網紅”民宿,推開窗便是綿延稻田。抵達時已近黃昏,民宿管家端來冰鎮(zhèn)的本地西瓜,孩子直奔民宿專屬的“泡泡水樂園”,笑聲在山谷回蕩。
次日清晨,我們趕往逍遙谷的玻璃觀景臺。66米高的“奧運火炬”造型觀景臺上,我愛人緊握欄桿、掌心出汗,孩子卻興奮地指著腳下盤旋的飛鳥。真正的重頭戲是全長1314米的玻璃水滑道,皮劃艇俯沖的瞬間,水花撲面,尖叫聲在山谷間回響。
午后轉戰(zhàn)瑪雅森樂園,傣族潑水嘉年華正在舉行。孩子舉著水槍沖進“戰(zhàn)場”,被身著斑斕傣裝的舞者輕點額頭送上祝福。清冽水流帶走酷暑時,我忽然想起介紹視頻里那句:“來廬江感受夏天該有的模樣”。
夜幕降臨,瑪雅森樂園不遠處的花筑奢·蘭庭民宿正上演民謠音樂會。吉他聲在百年桂花樹下流淌,我們喝著冰咖啡,看螢火蟲在溪畔起舞。藝術與自然在此刻交融。
當我們回到云里安凹,其“民宿集群”的概念才真正展現魅力:信誠書房整面書墻讓孩子流連忘返,本味餐廳的茶香鱖魚則讓我們嘗到了山野真味。最驚喜的是“偶遇非遺”體驗活動。在民宿管家的指導下,孩子用漆藝制作了立秋主題書簽,我則迷上了“廬江小紅頭”的制作,這是一種形似壽桃的非遺糕點,因甜而不膩的滋味成為伴手禮的好選擇。
離開廬江前夜,全家人坐在一起,制定新計劃。“秋天再來廬江看紅杉林吧?”愛人翻著驢友拍攝的照片說。只見浸在水中粗壯的枝干裸露,發(fā)達的根系如天然雕塑。孩子立刻舉手:“我還要再來!”
(本報記者李俊杰采訪整理)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8月21日第12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