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可以說是中國當代詩歌史上最具爭議也最令人難忘的詩人。
他是朦朧詩派的核心人物,以純真如童話的語言和充滿哲思的意象聞名,但最終因殺妻自縊的悲劇震驚世人。
他對自己的兒子也極其的厭惡,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的兒子也活成了他所愿的樣子。
顧城的文學天賦是遺傳來的,他的父親顧工是軍旅作家。
顧城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特質(zhì),他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喜歡調(diào)皮搗蛋。
一有時間就獨自一人蹲在角落里看小草看螞蟻,似乎是在以他的方式和自然進行一次精神的交流。
13歲時顧城就寫下了《星月的由來》,當時他被下放到了山東的農(nóng)村養(yǎng)豬,顧城用“樹枝戳破天空”的奇幻比喻描述天體誕生,展現(xiàn)出驚人的想象力,從此走上了詩人的道路。
等到顧城20多歲時,也和其他的男孩一樣開始自己的戀愛,而這也成了一切悲劇的開端。
1979年夏天,23歲的顧城在上海到北京的火車上遇到了謝燁。
謝燁一頭長發(fā)、眼神清澈,顧城當場被“擊中心臟”,但害羞得不敢搭話。
他全程假裝和其他乘客聊天,唯獨不跟謝燁說話,結(jié)果下車前突然塞給她一張寫有自己地址的紙條。
謝燁被他的怪誕吸引,真的跨越半個北京城去找他。
兩人重逢時,顧城形容“整個屋子都閃著金光”,而謝燁則說:“我就是想看看你是不是個騙子!”
這段異地戀一開始就遭謝燁父母反對。顧城為了表決心,直接搬了個木箱子睡在謝家門口,白天黑夜賴著不走,甚至用自殘威脅。
謝燁那時也還年輕,不懂偏執(zhí)與愛的差異,她看到的只是眼前這個男人的熾熱。
最后謝燁的父母為了息事寧人,不要讓顧城繼續(xù)這樣瘋下去,只好同意了兩個人的婚事。
謝燁以為自己這是嫁給了愛情,結(jié)果卻成了顧城的全職保姆。
當初她穿過半個城去找顧城,只為了知道他是不是個騙子,現(xiàn)在她證實了顧城不是騙子,卻是個瘋子。
顧城連買火車票都不會,每次參加詩會都要謝燁全程陪同。
收到150元稿費,兩人手拉手穿過廣場去存錢,結(jié)果當天又因為沒錢買菜跑回去取10塊,第二天補車胎再取10塊,氣得銀行員工吐槽:“能不能把明天的10塊也取了?”
顧城對生活一竅不通:襪子破洞發(fā)臭不換,煮面只會放醬油,甚至把面條扣在丈母娘頭上。
謝燁卻覺得這是“天才的特權(quán)”,默默包攬所有家務(wù),連顧城的詩歌手稿都是她整理投稿的。
1988年兩人移居新西蘭激流島,顧城幻想打造“世外桃源”,卻活成了現(xiàn)實巨嬰。
他拒絕學英語,全靠謝燁開車、種菜、養(yǎng)雞。
更離譜的是,顧城在國內(nèi)詩會上認識的北大才女李英主動投奔他們,謝燁竟默許了這段三角關(guān)系。
三人同住期間,李英負責陪顧城談詩,謝燁繼續(xù)當“后勤部長”。
但顧城對李英的迷戀逐漸失控,甚至說:“我們倆是天生一對,謝燁是我后天改造的?!?/strong>
謝燁表面大度,私下卻對朋友哭訴:“我像在養(yǎng)兩個孩子?!?/p>
1992年李英突然和島上一個英國老頭私奔,顧城崩潰到精神失常。
謝燁此時也忍無可忍提出離婚,并準備接受德國華人“大魚”的追求。
顧城覺得被全世界拋棄,1993年10月8日,他先用斧頭砍死謝燁,再在門框上吊自殺。
在這段“三角關(guān)系”里還有第四個人,他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就是顧城的兒子桑木耳。
小木耳1988年出生在新西蘭激流島,但親爹顧城打心眼里不想要他。
顧城覺得孩子哭鬧會破壞自己的“理想國”,甚至說“兒子搶走了謝燁的愛”。
謝燁懷孕三次才保住這個孩子,但小木耳剛出生就被顧城逼著送走寄養(yǎng)。
有次顧城搟面條給兒子過生日,轉(zhuǎn)頭又嫌孩子煩,抄起斧子砍樹發(fā)泄,嚇得謝燁連夜把孩子藏到當?shù)厝思依铩?/p>
顧城殺妻自殺后,姑姑顧?quán)l(xiāng)第一時間從國內(nèi)飛到新西蘭,把5歲的小木耳接走撫養(yǎng)。
為了不讓他知道父母慘死的真相,全家人集體演戲——不教中文、不讓他看父母寫的書、連家里擺的顧城詩集都偷偷換成英文版。
小木耳直到十幾歲還以為爸媽是“出遠門的詩人”。
因為顧城的悲劇,姐姐顧?quán)l(xiāng)鐵了心要讓侄子遠離文學。
小木耳在新西蘭長大,英語比中文溜多了,連爺爺顧工和他說話都得靠比劃。
他19歲考上奧克蘭大學學工程,成了全家第一個理工生,畢業(yè)后當工程師搞項目,徹底活成了顧城詩里“別太像我”的反面教材。
有人曾在新西蘭偶遇過他,說“完全就是個開朗的普通上班族,根本想不到他爹是顧城”。
10歲那年,姑姑帶他回北京見爺爺奶奶。老爺子顧工特意領(lǐng)孫子逛北海、吃炸醬面,但小木耳連“白塔”是啥都聽不懂。
爺爺想給他講顧城小時候看螞蟻寫詩的故事,結(jié)果翻譯成英文全變味了,最后爺孫倆大眼瞪小眼。
后來家人怕他追問父母的事,再也沒讓他回國。
如今35歲的小木耳在新西蘭結(jié)婚生子,過上了顧城最討厭的“世俗生活”。
他不會寫詩,倒是會修水管,不知道《一代人》多經(jīng)典,但知道怎么給孩子換尿布。
顧城生前給他寫的信里說“愿你別太像我”,這話真應驗了,他沒遺傳到爹的才華,但也躲開了那股瘋勁兒。
顧城就是個活在童話泡泡里的暴君。
他拒絕長大,覺得全世界都該圍著他轉(zhuǎn),把新西蘭荒島當理想國,卻連英語都不肯學,最后連兒子都和他語言不通。
朋友說他“用雪人代表笨拙的自我”,可這雪人終究被現(xiàn)實的太陽曬化了,只留下一地血色。
而小木耳就像被強行從顧城的詩里摳出來的一個標點符號,家人把他泡在真實的人間煙火里養(yǎng)大。
現(xiàn)在他上班打卡、接娃放學,可能比讀一百本顧城詩集更能讓九泉下的父母安心。
參考資料:
1、顧城:我是一個放豬的孩子——澎湃新聞
2、“童話詩人用斧頭砍妻后自殺”曾引轟動,了解其一生后卻發(fā)現(xiàn)……——北晚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