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有人吐槽 “現(xiàn)在大學生真嬌貴,上大學還得爸媽扛行李”,說這是 “家長溺愛”??赡阒啦??不光咱們中國爸媽擠在校園里送娃,美國有所大學直接發(fā)通知勸新生:媽要幫你掛衣服就讓她掛,爸要跟人炫耀你就隨他去,就算有點尬也別攔著!這背后藏的親情門道,今天咱好好嘮嘮。
(20250820清華家長合影)
孩子盼的是新生,爸媽愁的是 “退場”
在孩子眼里,揣著錄取通知書去大學,那是甩開嘮叨、自己說了算的新開始。但爸媽心里啊,這更像一場舍不得說出口的告別 ——以前每天能喊幾十聲 “媽”,以后只能等放假才能見著;以前能幫著收拾書包、煮熱飯,現(xiàn)在只剩電話里反復(fù)問 “吃飯沒”。就像 2025 年北大新生報到時,有位媽媽一邊幫兒子疊衣服,一邊偷偷擦眼淚:“以后他再想吃我做的紅燒肉,只能等寒暑假了?!?大學這道坎,隔開的不只是幾百上千公里,還有爸媽堅持了十幾年的 “照顧習慣”。
送娃不是不獨立,是陪爸媽圓個 “大學夢”
看 2025 年清華家長合影,好多爸媽舉著手機拍教學樓、拍操場,笑得多開心。有人說 “都 18 歲了,還用爸媽送?” 可你想過沒?好多爸媽這輩子都沒進過大學校門,這次能跟著孩子走進清華、北大,踩踩校園的路,看看孩子要住四年的宿舍,對他們來說是多大的心愿。我老家鄰居王嬸,兒子考上浙大,她特意提前半個月準備,跟王叔一起送娃,還在浙大食堂吃了碗面:“以前總聽人說大學食堂好,今天終于跟我娃一起嘗著了,比過年還高興?!?這種陪著孩子圓夢的快樂,沒經(jīng)歷過真的不懂。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不管中國外國,爸媽的愛都一個樣
別覺得就中國爸媽 “操心過度”,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通知特別暖:“你媽想幫你鋪床就讓她鋪,你爸想跟你同學介紹自己就隨他去,就算他們有點‘丟人’,也別阻止?!?為啥這么說?因為你開啟人生新旅程時,爸媽也在學著適應(yīng) “孩子不在家” 的日子,這事對他們來說,可能比你還難。2025 年清華開學典禮外,有位美國媽媽跟中國家長聊天:“我兒子第一次離開家,我來送他,就是想多陪他走這最后一段路?!?你瞧,不管膚色、語言差多少,爸媽都想在孩子重要的時刻守著,這份愛從來不分國界。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讓爸媽送一次,留份 “能想象” 的回憶
有些同學覺得 “讓爸媽送太沒面子”,可你知道不?這次送別,可能是以后很少有的、能讓爸媽 “安心” 的機會。以后你說 “在宿舍寫作業(yè)”,他們能想起幫你擦過的書桌;你說 “在食堂吃晚飯”,他們能想起陪你吃的那碗大學第一餐;你說 “去圖書館看書”,他們能想起帶你走過的那條林蔭道。要是沒送過,他們想你的時候,只能對著照片猜:“我娃住的地方咋樣?食堂的飯合胃口不?” 就像 2025 年北大化院家長見面會上,有位爸爸說:“我看過他宿舍,知道室友是啥樣,以后打電話就不用總瞎擔心了?!?這份 “心里有數(shù)”,比啥都珍貴。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送是情分,放手才是本分
當然了,送孩子上大學不是說要啥都幫著干。中國教育在線總編陳志文說得對:“送娃上學沒問題,但家長得清楚,孩子的路得自己走,該放手時就得放手;孩子也得明白,自己是大人了,遇到事兒得自己扛?!?就像美國不少大學,會專門給家長開課程,教他們怎么適應(yīng) “空巢生活”,也會跟新生說 “別總依賴爸媽”。2025 年清華新生報到后,有位爸爸拍著兒子的肩說:“我送你到這兒,以后的路得靠你自己,但有事隨時給爸打電話?!?這樣 “送到位、不插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