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雖然沒有在軍機處做過,但他的實際權力、影響力比任何軍機大臣都要強大。作為“疆臣第一”的他,其派系力量遍布中國,其主力更是作為保護京冀地區(qū)的基礎力量——北洋陸海軍。其勢力遍及整個京津冀、山東和遼寧部分地區(qū)、朝鮮半島的防務,其老巢在江滬浙也是實力頗深。
同時,李鴻章在整個清廷也是朋友最多的政治人物,當然政敵也不少。他的政敵主要是守舊派,他的朋友多得很例如舊官僚、外國侵略者、各類買辦等。但無論怎樣,自1880年后作為慈禧最信任的漢精英官僚,他的地位非常高且穩(wěn)定。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卻在1888年,把自己的女兒剛剛22歲的李菊藕(李經璹1866—1912年)嫁給了自己的師爺張佩綸。
張佩綸何人?有何能耐?
張佩綸與李鴻章1888年前的私人關系變化簡史:拉關系、送錢,最終送女兒
其實這張佩綸并非等閑之輩,他的孫女就是著名的女作家張愛玲。他在1888年確實是李鴻章的師爺,但他在1884年就曾做過三品高官。只是因為在中法戰(zhàn)爭中指揮錯誤、貽誤戰(zhàn)機,造成1884年7月我方戰(zhàn)艦幾乎未進行反擊就被法軍消滅。由此,被罷官發(fā)配。1888年,張佩綸被赦免后進入李鴻章幕府,旋即成了李鴻章的女婿。
李鴻章之所以看重張佩綸,主要就是張佩綸這個人確實有才。
李鴻章很愛才,這是他嫁女的主因。
張佩綸雖然是所謂的清流主將,但清流比較復雜、人際關系更是復雜。他雖然與李鴻章有過政論沖突,但并非政敵。
沖突在封建社會官場是很正常的,政敵則是因不同的政策主張會產生零和關系。像左宗棠和李鴻章就屬于政敵,張佩綸不但不是政敵而且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李鴻章對其特別是器重。
1878年以前,李鴻章管張佩綸稱呼為“愚兄”“賢弟”。拉攏之心非常明顯。張佩綸喜歡看書,李鴻章經常送其一些新出版的書、難見的書。久而久之,張佩綸與李鴻章的關系越來越近。
張佩綸
1879年,張佩綸與李鴻章已經親密無間。像母親去世等諸多事宜都和李鴻章書信往來。老婆去世后也給李鴻章寫信告知,家事、國事已經全部告知。
因為張佩綸、李鴻章關系親近,張佩綸便為李鴻章縱論朝堂人物,論其特點、優(yōu)劣,李鴻章應該與誰交好、提防何人等等。某種意義上,二人已經形成“政治同盟”。其原因很簡單,李鴻章經常借錢給他。例如1879年張佩綸丁憂期間,曾在陰歷十月十一月前往天津答謝李鴻章的幫忙,李鴻章“賜借千金,資其喪事”。
李鴻章則借機向其詢問天津官員何人有能耐、如何與外國人交流等等,張佩綸便一一作答。由此可見,1878年以后張李之間雖有政策上的不同,但私人關系和感情已經親密無間。
李鴻章治軍雖然軍紀松弛,但他卻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的手下多是能干事兒的小人,缺乏的反而是張佩綸這種品德不錯的人、深諳人際關系的有才能的智囊。他需要明晰政壇人際關系、從薄弱之處對政敵下手,這正是他需要張佩綸的智力的地方。再加上,張佩綸對洋務還是比較了解的,也更利于李鴻章從事外交、買武器、做公司企業(yè)等洋務。
張佩綸狂妄至極點評三大臣:沈桂芬、左宗棠、李鴻章
1880年陰歷三月下旬,張佩綸非??癜恋刂赋觯核f天下的事情你得找對人,找不到合適的人做事不會得到好的結果。您呀憑您的威望可以得到君子輔助,但您的器量卻讓小人喜歡接近,久而久之您身邊的人君子越來越少、小人越來越多。
張佩綸的孫女張愛玲
其原文是:天下之事得人則治,不得人則廢。公之恩誼足以得君子,而其局量又嫌于容于小人。久之則君子必日少,而小人且日多。
緊隨其后,張佩綸繼續(xù)高談闊論。小人是有才,您用小人確實可以得到一時功效,但時間長了心術不正的小人就會貽害無窮。遍觀天下三大重臣,沈桂芬(寫這封信時沈尚未去世,在信中以出生地“吳江”代替)、左宗棠(以“湘陰”代稱)和您在用人上各有特色。
沈桂芬喜歡用私人、用的都是一些小人;
左宗棠則不會用人,用的人中都沒有君子(比沈桂芬好就好在,他沒說左公用的是小人。)
老師您呢卻嫌君子無才、喜歡用有才的小人。
請注意,張佩綸嘴中的“君子”其實是傳統(tǒng)儒家、學識淵博的人,更具體地說是進士系統(tǒng)的人。因此,對于舉人出身的左宗棠,他是從心理是看不上的。只不過鑒于舉人總督、巡撫并不鮮見,對于左宗棠這樣的朝堂大臣、功臣也不好袒露情懷。
張佩綸并非志大才疏,是主流精英的失敗
張佩綸看人還是比較準的,但也是淺層,他并沒有看準李鴻章的為人。他說李鴻章和左宗棠都不喜歡用君子(品德高尚、進士出身的人),因為晚清的“君子”(高學歷低能力)沒用。
以張佩綸為例,有人說他是志大才疏、紙上談兵的人。但問題是,這恐怕也并非實際,他更多的是代人受過。
在做翰林時期,從光緒元年到十年(1875—1884年)彈劾大臣42人(上奏127件,彈劾占三分之一)。1883年,他連上奏章十多篇主張抗法,對中法形勢分析、對敵策略、調兵方略、糧草武器調配等都說得非常好。
戰(zhàn)爭勝利即在眼前!慈禧看得心潮澎湃呀。立刻以三品卿銜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但是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卻一再失誤。
張佩綸在主管福州船政局中,貽誤戰(zhàn)機、嚴格遵循慈禧和李鴻章的指示,造成福建水師基本沒有打就被法軍消滅了。
從光緒十年(1884年)五月、六月李鴻章和張佩綸的四十多封電報可以看到:張佩綸想借助私人關系商請借錢、借兵、借船、詢問到底和談結局如何、是否做戰(zhàn)爭準備等,大部分都被李鴻章給予否定和模棱兩可的意見。李鴻章顯示的只有自己的無可奈何、不知所措,對張佩綸的幫助并不大。而那時,李鴻章在私下已經在和法方和談。
由此可見,張佩綸的問題不是有些人說的志大才疏,他更多的是給慈禧、李鴻章背鍋。這也是為何左宗棠在調查張佩綸等人戰(zhàn)敗責任時,反而為其說好話的原因。只不過,戰(zhàn)敗了總得有人要承擔責任。
清廷根本不想力保馬尾(撤全軍,以顧省城根本重地為第一義)、李鴻章與張佩綸私人關系非常好但臨事仍是以自保為主。晚清后,清廷歷次戰(zhàn)爭的失敗都是人的失敗——不敢打、不敢真打。以李鴻章為代表的許多人,都是以自保為根本。張佩綸的失敗并非自己的失敗,而是秉承清廷、李鴻章意志的失敗,更是主流精英的失敗。
左宗棠最后24小時:連上六道奏折中的無奈與吶喊
左宗棠和李鴻章臨終前各自向慈禧說了什么?二人高下立判
戚繼光怕老婆?蒲松齡將其擴展到全國,無惡意玩笑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