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01.
不知道你是否發(fā)現(xiàn):
我們一生中,總在想方設法地躲避痛苦。
失戀了,就用瘋狂工作來麻痹自己。
焦慮了,就靠刷短視頻來轉移注意。
感到悲傷,就強迫自己“要堅強,不許哭”。
我們把痛苦視為洪水猛獸,用盡全力去對抗、逃跑、壓抑。
但結果往往是,痛苦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像滾雪球一樣,變得越來越沉重,把我們的人生拖入更深的泥潭。
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心理陷阱?
德國哲人??斯亍ね欣凇懂斚碌牧α俊分幸徽Z道破天機:
“通常,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對現(xiàn)狀的抗拒……痛苦的程度取決于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
這句話,與心理學家武志紅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
對抗痛苦,才是痛苦最主要的來源。
很多時候,真正讓我們備受折磨的,并不是痛苦本身,而是我們內心那場永無休止的“反痛苦戰(zhàn)爭”。
02.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疑惑:
痛苦來了,不抵抗,難道要坐以待斃嗎?
武志紅用自己親身經歷給出了答案。
在北京大學讀研期間,他曾深陷嚴重的抑郁癥,痛苦到幾乎無法畢業(yè)。
但他沒有選擇對抗,并非刻意為之,而是一種近乎本能的直覺:
“我只是自然而然地做到了這一點:沉入悲傷中,體會它,看著它,理解它……”
他沒有試圖消滅那份沉重的悲傷,而是允許自己和它待在一起。
兩年后,抑郁癥奇跡般地自行化解了。
它沒有被戰(zhàn)勝,而是被“穿越”了。
這段經歷讓他對人性的理解,瞬間抵達了一個全新的深度。
原來,接納,才是最徹底的療愈。
這種智慧,并非現(xiàn)代心理學的獨創(chuàng)。
早在千年前的東方哲學中,就已閃耀著同樣的光芒。
其中最極致的體現(xiàn),莫過于莊子面對生死的態(tài)度。
妻子去世,莊子非但沒有痛哭,反而“鼓盆而歌”。
友人不解,責備他無情。
莊子卻說,死亡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自然,她只是安息在了天地這座大房子里,我為什么要悲傷呢?
你看,失去親人,這只是一個事實。
但這個事實是否會帶來痛苦,完全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它。
當你抗拒死亡,認為它不該發(fā)生時,痛苦就產生了。
當你接納死亡,視其為生命循環(huán)的一部分時,內心便能獲得安寧。
所有痛苦,都源于我們頭腦中那個“不應該是這樣”的念頭。
03.
這種“對抗”的邏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而且,我們常常制造出比問題本身更大的痛苦。
武志紅分享過他和姐姐都患有鼻炎的故事。
他的鼻炎很嚴重,但他從未想過要去“消滅”它,后來隨著成長,鼻炎竟基本自愈了。
而他的姐姐,因為覺得在別人面前擤鼻涕“不好看”,想盡一切辦法,甚至動了激光手術,一心要“消滅”鼻炎。
結果,她對鼻炎的這份執(zhí)著和抗拒,反而讓她在社交中顯得更緊張、更不自然。
讓她痛苦的,早已不是鼻炎本身,而是她那份“我絕不能有鼻炎”的執(zhí)念。
“臉紅恐懼癥”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個女孩可能只是偶然在某個場合臉紅了一次,但她的頭腦立刻判定:“這太丟人了,下次絕不能再臉紅!”
這個“絕不能”的念頭,就像一個詛咒。
它非但無法控制臉紅,反而成了一個強烈的心理暗示,讓她在類似場合下更容易臉紅。
于是,為了對抗“臉紅”,她發(fā)展出了更廣泛的社交恐懼。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卻因為持續(xù)的對抗,演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心理牢籠。
那么,要如何打破這個惡性循環(huán)?
答案簡單得近乎奢侈:當痛苦來臨時,允許它發(fā)生,感受它,但不認同它。
就像武志紅所做的那樣,只是看著內心的變化,不評判,不引導。
當你不再與之對抗,痛苦就失去了可以和你“拔河”的力量。
它會像一陣風,來過,然后走掉。
下一次,當負面情緒或身體不適來臨時,試試看,別急著推開它。
找個地方坐下,深呼吸,對自己說:
“我知道你來了。沒關系,我愿意和你待一會兒。”
你會發(fā)現(xiàn),當你放棄抵抗的那一刻,真正的平靜,才會降臨。
正如武志紅在《身體知道答案》中所寫:
“要使你的生命變得豐盛,要破解你生命游戲的規(guī)則,你必須重新與身體建立鏈接,在頭腦與身體之間打通一個通道。做到這一點后,你將發(fā)現(xiàn),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p>
你的身體遠比想象中更愛你,內心常會自欺,身體永遠是誠實的。
愿《身體知道答案》能帶給你啟發(fā),讀懂身體的暗語,活得自洽而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