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作家汪波的豆瓣更新了最新動態(tài)。他收藏了名為“我發(fā)現(xiàn)了寫作的本質(zhì)”的小組。
再往前翻,他閱讀了北宋科學家沈括關于希臘人的故事、歷史學家馬克·布洛赫……還有很多關于“孩子和思考”的書籍。
在一本關于量子物理的書的評論區(qū),汪波寫道:“在隆隆的地鐵上讀完最后一節(jié),不,還差一點,沖出車廂,書不小心撞到了欄桿,在扶手梯上讀完最后一句?!?/strong>
在這個鮮少有人被稱為或有勇氣自詡為“純粹寫作者”的時代,汪波可以算入其中。至少,我們能尋覓到的為數(shù)不多的“他”,正在成為一名純粹寫作者。他會喜歡這樣的評價嗎?我們不得而知。但當一個人剛剛“功成名就”,僅憑幾本著作就獲得了中國圖書最高獎“文津圖書獎”,他應該是驕傲和更加“公眾”的。但汪波似乎選擇了一條“退路”。
這種與一般寫作者不同的路徑,他早就有所表達?;赝缎酒喪贰返膭?chuàng)作時,他寫道:“初稿完成后,修訂時我定下一個原則:守拙。舍棄所有看起來很聰明的文字,抑制住炫耀和顯擺知識的想法,只用最笨拙的方法來寫。”
早年留學法國,并在法國里昂國立應用科學學院獲得了集成電路碩士學位,后又在法國利摩日大學獲得高頻微電子學博士學位。他的從業(yè)履歷也足夠精彩:汪波分別在華為公司、法國里昂納米國家實驗室和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從事集成電路設計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二十年。
但當他開始寫作,他逐漸疏遠這樣或那樣的職務頭銜,幾乎辭去了先前的所有崗位,“退回”到家中的書房。
點擊書封,即可入手正版好書
官方福利限時6.5折,截至8月24日24時
他將自己創(chuàng)作《芯片簡史》的經(jīng)歷稱之為“一次冒險但不倉促的嘗試”:
“那段時間疫情爆發(fā)不久,我被封在家里,讀著加繆的《鼠疫》。當時我樂觀地估計最多三個月就能恢復正常生活??僧斘易x到小說中的城市的封鎖時間一延再延、最后長達一年時,我有一種強烈的窒息之感。書中的里厄醫(yī)生說,‘這種理念也許會惹人發(fā)笑,但是同鼠疫做斗爭,唯一的方式就是誠摯。’這讓我領悟到,面對如此龐大的芯片話題的寫作,唯一的方式也是誠摯。如果不是誠實地面對真實的困難和問題,而是盲目樂觀、急于求成,最后只能一地雞毛。
書寫歷史對我是一次冒險的嘗試。因為芯片的歷史不長,且充斥大量技術,歷史學家可能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寫作芯片的歷史,于是我這樣的技術人士就被推到了前臺。我從未想過會面對如此的挑戰(zhàn),只能從頭開始,用最基本也最笨的方法嘗試。我開始了解和試驗新的歷史敘事方式,一點點學習非虛構的描述方法,像一個剛剛開始習作的小學生改了又改。
芯片歷史的難點在于它的歷史與技術合而為一,關系緊密,如果不講技術就只會觸及皮毛,而如果大量講技術又會太枯燥。左右為難之際,我讀到了北大的張興、黃如和劉曉彥三位老師在《微電子學概論》的前言中寫的一段話,他們提出了兩個寫作原則:一是讓外行的人能夠看懂,能對微電子學有一個總體的、全面的了解;二是讓內(nèi)行的人讀完之后不覺得膚淺,體現(xiàn)出微電子學發(fā)展極為迅速的特點……這成為了我努力的一個重要目標。
為此我做了一個嘗試,將技術發(fā)明和歷史發(fā)展故事融合起來,將人作為推動芯片歷史發(fā)展的載體,將他們的研究經(jīng)歷作為技術進步的脈絡輪廓,將聚光燈打在這些發(fā)明人身上,除了技術天分,他們也有自己的獨特性格和經(jīng)歷。
隨著寫作的進行,需要查閱的資料和寫作的篇幅一再增加,困難也越來越大。但是我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芯片的歷史如此重要,我要把它完整地寫出來,即使不考慮對別人會不會有什么用,但至少我自己也強烈地想知道芯片的完整歷史以及那些發(fā)明人的經(jīng)歷,如果能將這段歷史厘清,也不辜負這段寫作的時光了。
寫作初稿時,每一章少則六七個版本,多則十幾個版本,版本號從a一直命名到n。寫完第一稿后,開始大規(guī)模修訂,為了閱讀的流暢性,我下決心刪除過多的技術細節(jié)。看著自己曾費了很大力氣寫出來的技術內(nèi)容被刪掉,總是有些不舍,最后共刪除了正文字數(shù)的三分之一,這可能會讓一些專業(yè)人士覺得太淺。但是我又想到,即便是芯片某個領域內(nèi)的專家,也只深入了解自己所在的那一小塊領域,也需要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來了解其他芯片領域。所以這本書可以作為一本芯片的通識書來讀。
這本書的寫作有點像打磨鉆石,希望呈現(xiàn)出不同的側(cè)面,一個側(cè)面是歷史發(fā)展脈絡,另一個側(cè)面是發(fā)明人的傳記,還有一個側(cè)面是芯片的科普知識,可能還有一個側(cè)面是資料查閱和索引。
寫作中我最擔心的是第一章,這里有全書最難的知識點:量子力學。為了把第一章講得深入淺出,我在網(wǎng)上重新學習了半導體物理和量子力學的課程,又讀了若干書籍,最后那門課99%的內(nèi)容都沒有出現(xiàn)在書稿中,因為這一章不能占太多篇幅,而且要用感性的文字替代復雜的公式。此外,我找來了好幾本半導體器件的著作,并重新翻出讀研究生時的課程筆記。盡管過程辛苦,但我自己也獲益匪淺,感覺物理世界在我面前變得更加有秩序起來。
修改到后來,不知如何再進一步提升時,我意識到寫作《芯片簡史》的最大障礙來自于我心性深處。每一次下筆,都要問自己是否實事求是、不帶主觀臆測?是否徹底弄懂了知識來龍去脈后才表達出來?是否嚴謹勤勉,不因惰性而放過一個小錯?這不是努力一下就可以完全做到的,而是像探洞一樣一步步地深入,之后再看是不是還有可能更深入一步。
寫作中我常常感到,一個人無論如何努力都被一種無形的難以逾越的力量限制著,這可能是來自于精神和才智上的極限,也可能是來自于所處的時代的限制。這種無形的限制加在我身上,也加在與我同時代的人身上,而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逼近這種極限,并做了一點冒險和嘗試,希望讀者了解了芯片的歷史后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寫作的本質(zhì)是什么?也許這就是成為純粹寫作者——當面臨選擇時,始終將寫作本身的價值置于更重要的位置。與其說是一種身份,不如說是一種寫作的精神姿態(tài)。即便身處嘈雜世界,依然選擇以文字為媒介,誠實面對自己的觀察、困惑與想象;即便無人喝彩,依然執(zhí)著于把一個句子、一個故事、一種思想,盡可能準確地、優(yōu)美地、深刻地呈現(xiàn)出來。
在最新出版的《時間之問》的作者序言中,他說:
“此刻你們捧著這套書,也許很好奇作者是誰,而我也好奇地想象著讀這套書的人是誰。在我眼前,出現(xiàn)了未來的科學家、音樂家、工程師,還有醫(yī)生、程序員、詩人,又或是任何一個普通人。我猜你們都喜歡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行走,喜歡夢想未來。
點擊書封,即可入手正版好書
官方福利限時6.5折,截至8月24日24時
我小時候也喜歡夢想將來。前些天,我翻出了初中的一篇日記,上面寫到了我的一個夢想。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數(shù)學里的函數(shù)居然和物理圖像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一瞬間兩門學科像交錯生長的植物關聯(lián)在了一起,這個發(fā)現(xiàn)讓我非常興奮。于是我有了一個異想天開的夢想,將來我要把各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它們互相促進,尋找出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后來在忙碌的學業(yè)和工作中,這個想法被漸漸淡忘了。但它沒有完全消失,只是被悄悄地埋在了心里。如今這個想法生根發(fā)芽了,我迫切地想把它分享給你們。
如何把不同的學科串聯(lián)起來呢?我選擇的是一種特殊的材料——時間。因為時間里隱藏著廣闊宇宙和微小粒子的秘密,時間里銘刻著我們生生不息的文化和節(jié)氣民俗,時間里蘊含著生命運行的規(guī)律。
作為一個好奇的少年,也許你很想弄清楚: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夜空為什么是黑色的,時間能倒流嗎,節(jié)氣是陰歷還是陽歷,鐘表為什么‘嘀嗒嘀嗒’地走動,為什么人到了晚上就會困倦……讓我們一起在旅行中發(fā)現(xiàn)這一切。
每個周末,兩個孩子會跟著爸媽出去探索自然。我們會探索時間的起源、時間的箭頭和方向、宇宙在時間中的演化、節(jié)氣和閏月、精密的時鐘和人體里的生物鐘。你會了解到我們農(nóng)歷新年的日期起源于何時,時間在高山上比在平原上流動得快那么一點點,時間的箭頭有可能反過來,從未來流向過去,而身體里的生物鐘也會跟隨著地球自動調(diào)節(jié)時間……
也許你會恍然明白世界并不以你為中心——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廣闊的宇宙里,而你也能從容以待。又或許對著星空發(fā)呆時,你會突然意識到你身體里的元素億萬年前也曾經(jīng)飄曳在那里,經(jīng)過漫長的旅行重新匯聚在你的身體里……世界在你面前展現(xiàn)為一個圓環(huán),而你是其中的一段弧,與大自然、父母以及所有人連接在一起?!?/p>
汪波在《時間之問》的作者序言中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科學與好奇的重要性,講到這本書的內(nèi)容,描繪了孩子們?yōu)槭裁葱枰@本書,唯獨沒有介紹自己。你看不到任何一個頭銜,哪怕是他的法國博士學位、在華為、北京大學的科研經(jīng)歷。
點擊書封,即可入手正版好書
官方福利限時6.5折,截至8月24日24時
也許我們可以“斷定”,驅(qū)動汪波的就是純粹寫作者的內(nèi)在表達需求——記錄思想、探索情感、呈現(xiàn)觀察或構建想象世界。
從《芯片簡史》到《時間之問》,我們需要這樣的書籍作品,它們是我們理解自身與歷史“另一半”的關鍵鑰匙。我們更需要汪波這樣的寫作者,每一個篇章都耐讀且有回想,在時間的沖刷中依然熠熠生輝。這是一個選擇、實踐與不斷自省的過程。
對于過多的夸贊,甚至是基于事實的贊譽,汪波也不太習慣。遵循著對知識的敬畏以及對讀者的尊重,他還在寫,在思考,在傳遞??茀f(xié)的活動、圖書館的沙龍……一定有更耀眼的舞臺向他發(fā)出過邀約,但我們似乎只能在相較嚴肅以及日常的場合才能看到汪波。
今天早上,作家汪波的豆瓣更新了最新動態(tài)。他收藏了名為“我發(fā)現(xiàn)了寫作的本質(zhì)”的小組。今天下午,他在圖書館,在市民學堂上為孩子們開講。
寫作推著他在前進,但似乎他還在“往后退”,這是他發(fā)現(xiàn)科學的本質(zhì)以及寫作的本質(zhì)的方式嗎?
這是屬于汪波的時間之問,他已經(jīng)給出了回答。
本期策劃:Burt
編輯:蘆丁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點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