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榆林市各大博物館組織開展一系列以“探秘榆林文脈?傳承千年記憶”為主題的研學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青少年打開一扇扇沉浸式體驗歷史的文化之窗,孩子們通過親手實踐,成為民俗技藝的“小傳承人”和古老故事的“親歷者”,在趣味盎然的探索中,完成了一場場與故鄉(xiāng)悠久文明的深度對話。
在余子俊紀念館,“衛(wèi)城小奇兵”——明代戍邊體驗活動別開生面。孩子們換上仿明代軍士服裝,手持仿制兵器,在專業(yè)老師指導下學習識別旗語、模擬烽火傳訊、協(xié)作布防,甚至親手感觸仿制的兵器與鎧甲,體會四百年前戍邊將士保衛(wèi)家園的責任與艱辛。
小朋友黃沐澤興奮地分享道:“我很喜歡歷史,平時只能在書本上了解,今天我通過實踐活動,知道了明朝冷兵器的由來和使用方法。我最喜歡的游戲是烽火傳訊,因為這個游戲不僅能鍛煉我們的合作能力,還能讓我們知道古代的軍情是如何傳遞的。”余子俊紀念館講解員徐思穎進一步介紹:“我們以余子俊修邊為背景,開展了‘衛(wèi)城小奇兵’‘天工開物’等一系列活動,吸引了眾多青少年兒童前來參加,讓孩子們從課本中走到博物館,通過互動游戲更好地理解歷史、認識歷史,并更好激發(fā)孩子們的愛國情懷,將中華的文化傳承下去?!?/p>
與此同時,榆林宋夏歷史文化博物館的“宋雅拾趣”香牌制作活動現(xiàn)場則呈現(xiàn)出另一番雅致景象。孩子們圍坐在長案前,仔細聆聽博物館講解員講解古人用香的禮儀、各種香料的來源與藥性,隨后親手操作,按照古方配比,將香粉與天然粘合劑混合,細心揉捏成團,再小心翼翼壓入雕花模具定型,整個場館彌漫著淡淡的艾草以及白玉蘭等傳統(tǒng)香料的芬芳氣息。杜昕瑤小朋友在體驗后說:“這次在博物館做香牌讓我知道古人用香很講究,動手制作時,把香粉和成團、壓進模具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技巧,這樣的研學活動不僅讓我體驗了傳統(tǒng)工藝,也更理解了古人的生活方式?!?/p>
除此之外,今年暑假期間榆林市其他博物館同樣推出豐富多彩的研學項目,孩子們體驗制作陜北面花、榆林豆腐等傳統(tǒng)美食。同時,在博物館體驗拓印、織布、剪紙、射箭等傳統(tǒng)技藝,這些活動共同為小朋友們構(gòu)筑起一個立體生動的歷史文化體驗空間?!斑@個暑假我認識了很多‘老朋友’,我不僅在漢畫像石館里學了拓印,還在余子俊紀念館學了很多明代的知識,我覺得這個暑假過得很充實?!秉S一恒小朋友感慨道。
據(jù)了解,今年榆林市各大博物館的研學項目呈現(xiàn)出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參與度高的特點,精心設(shè)計了一系列體驗課程,覆蓋民俗、漢文化、宋夏風情及明代邊防等多條脈絡(luò)。每個活動既注重知識傳授,又強調(diào)實踐體驗,讓青少年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收獲知識,在親身參與中獲得成長。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務(wù)中心開放管理科科長王海龍表示:“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機構(gòu),通過研學活動可以填補學校假期的教育空白,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文物、歷史資料,直觀了解本土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歷史等,加深對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p>
記者 謝妮妮 張娟娟
編輯 拓智慧 校對 葉蕊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