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令人驚嘆的消息在網(wǎng)絡上瘋傳:四川涼山州一名叫“星辰”的貧困學生高考取得742分的高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所頂尖高校招生辦負責人親自上門爭取生源。勵志故事配上煽情文字,瞬間擊中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內心,大家紛紛點贊轉發(fā)。
然而,真相很快擊碎了這場虛假的感動。
經涼山州教育和體育局、州教育考試院嚴肅核查,全州2025年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中根本查無此人,也根本沒有考生取得742分的成績。所謂的“寒門貴子”,從頭到尾都是一場為了流量而精心編造的騙局。
目前,公安機關已經介入,將對發(fā)布者的造謠行為依法依規(guī)進行處置。
流量生意,謠言背后誰在受益?
為什么高考謠言年年有,年年爆?背后是完整的“流量生意鏈”。
造謠者利用家長對高考的關注和對“學霸”的好奇,編造夸張內容換取點擊量。一些自媒體和營銷號不顧事實真相,盲目跟風炒作,進一步擴大了謠言的傳播。
最終,這些造謠者和早期傳播者通過平臺流量分成、廣告收益等方式獲利,而公眾則成為他們收割的流量工具。
深層焦慮,教育競爭催生謠言土壤
這類謠言之所以能廣泛傳播,根本在于擊中了公眾的教育焦慮。
在高分學子被名校爭搶的“神話”中,寄托了許多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和自身的情感投射。即使知道742分并不真實,一些人仍然愿意相信和傳播這種“學霸神話”,從中獲得情感慰藉或教育啟示。
殊不知,這種謠言正在無形中加劇社會的教育焦慮和分數(shù)至上觀念。
謠言終結了,但制造焦慮的引擎從未停止。每年高考季,總有各種“滿分作文”“神話學霸”的謠言出現(xiàn),又一次次被辟謠。
我們追逐這些神話的背后,是對教育評價單一化的無奈,也是對成功路徑的簡單化想象。真正的教育不是制造神話,而是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
分數(shù)從來不是教育的全部,人生更沒有標準答案。當下一個吸引眼球的教育神話出現(xiàn)時,不妨先問一句:這是真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