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國首次授銜,在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史上,可以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這次授銜,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人多次寫信請求給自己降銜,也有人對自己的軍銜不太滿意。
但有這樣的一位將軍,與他同職務的師長都被評為元帥,但他卻是上將軍銜。可有人為他抱不平的時候,他卻說:“打仗那會兒誰在乎這個?軍銜就是個符號,能看到新中國成立,比啥都強?!?/strong>
他就是蕭克。
1927年,蕭克加入了葉挺的國民革命軍第11軍,跟著部隊參加北伐。可沒多久,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到處殺共產(chǎn)黨人和愛國人士,蕭克看清了國民黨的真面目,選擇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8月就參加了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后,部隊在廣東潮汕受挫,葉挺被迫流亡,蕭克只能回老家湖南重新組織革命力量。
1928年初,蕭克在嘉禾縣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南區(qū)支部,后來又當了宜章縣游擊隊長,跟著朱德、陳毅參加湘南起義。4月的時候,他又帶著農(nóng)軍往井岡山轉(zhuǎn)移,在資興龍溪洞遇上了來接朱德部隊的毛主席。
毛主席握著他的手開玩笑:“沒接到朱德,倒接到個蕭克,也是個好同志!”
到了井岡山,蕭克從連長做起,打了不少漂亮仗。有一次行軍,遇到敵人在休息,營長想等朱德來了再打,蕭克卻覺得敵人長途跋涉正疲憊,機不可失,勸營長趕緊出擊,結果不僅擊潰敵軍,還抓了不少俘虜。
朱德趕來后,直夸他聰明果敢,沒多久就把他提拔成了營長。后來在新、老七溪嶺戰(zhàn)斗和四奪永新的戰(zhàn)斗中,他帶著一個營牽制甚至擊潰敵人一個團,在紅軍里漸漸有了名氣。
1934年,蕭克迎來了軍事生涯的重要考驗。這一年7月,他擔任紅六軍團軍團長,奉命率部先遣西征,為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zhuǎn)移開辟通道,這也拉開了長征的序幕。當時他帶著9700多人,要突破國民黨軍46個團的圍追堵截,難度可想而知。
面對這樣的情況,蕭克決定帶領大家利用地形突破封鎖,遇到多路圍堵的時候,就暫時分兵,吸引敵軍兵力分散,隨后在預定地點重新會合。并且每到一處,就宣傳“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鎮(zhèn)壓當?shù)貝喊裕?strong>將糧食、財物等分給當?shù)氐呢毧噢r(nóng)民。
同年10月,紅六軍團突破重重封鎖,在貴州和賀龍的紅二軍團會師。之后兩人聯(lián)手,利用湘西敵人戰(zhàn)斗力弱、派系多的特點,發(fā)起湘西攻勢,打下永順縣城,還建立了湘鄂川黔蘇區(qū)。
1935年9月,蔣介石派20萬大軍“圍剿”蘇區(qū),蕭克和賀龍帶著部隊邊打邊撤,11月也開始了長征。
長征路上,蕭克的指揮才能更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在將軍山戰(zhàn)役中,他親自上前線,指揮部隊堅守8天,打退敵人多次進攻,為賀龍部隊開展工作爭取了時間。
在烏蒙山千里回旋戰(zhàn)中,他和賀龍用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在山里跟敵人周旋,還在哲莊壩打了個伏擊戰(zhàn),斃傷俘敵300多人,繳獲了不少武器彈藥。最終,他們帶著部隊順利和紅一方面軍會師,完成了長征。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蕭克被任命為八路軍120師副師長,跟著師長賀龍去了晉西北抗日前線。
忻口戰(zhàn)役時,他協(xié)助賀龍指揮部隊在敵人側(cè)翼和后方活動,破壞公路、電線,襲擊輜重車,讓日軍沒法及時補給,有力配合了國民黨友軍作戰(zhàn)。后來他又組織部隊收復了河曲、保德、偏關等7座縣城。
1940年1月,蕭克擔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剛上任就遇上敵人“十路圍攻”。他帶著部隊打了14天,殲滅日偽軍800多人,還擊落一架敵機,不僅粉碎了圍攻,還鞏固了平西抗日根據(jù)地。
之后在反“掃蕩”戰(zhàn)斗中,他的部隊又殲滅日偽軍5500多人,為開辟平北和冀東根據(jù)地打下基礎。
蕭克不僅會打仗,還特別有文化??箲?zhàn)期間,他在馬背上寫了《戰(zhàn)術學講義》,朱德說這是“八路軍自己的克勞塞維茨”,后來成了抗大的教材。1940年在阜平山區(qū)休整時,他還寫了長篇小說《浴血羅霄》,這本書后來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榮譽獎,他也成了唯一獲此獎項的開國將軍。
解放戰(zhàn)爭時期,蕭克的工作重心有些變化。1948年,中央要辦“大軍?!?,他和葉劍英、朱良才一起創(chuàng)辦了華北軍政大學。
那會兒學校缺教材,他就親自參與編寫,弄出30多種軍事教材和20多種政治教材;缺老師,他就提議從起義、投誠的國民黨軍里找有真本事的人來任教,解決了不少難題。
1949年5月,蕭克調(diào)任第四野戰(zhàn)軍兼華中軍區(qū)第一參謀長,參與指揮南下作戰(zhàn)。他不僅做好軍事指揮的輔助工作,還積極聯(lián)絡民主人士,促成了河南張軫起義和湖南程潛、陳明仁起義,為武漢和湖南的和平解放出了力。
之后他又跟著四野千里追殲,解放了湘、鄂、贛、粵、桂等省和海南島,殲滅了國民黨軍在大陸的殘存主力。
新中國成立后,蕭克繼續(xù)為軍隊建設忙碌。1950年6月,他擔任軍事訓練部部長,負責創(chuàng)辦軍事院校。他親自選校址、挑教員,提出“三級制”院校培訓體制,一共辦了125所涵蓋各軍兵種的軍事院校,還組織編寫了紀律、內(nèi)務、隊列三大條令,為軍隊正規(guī)化、現(xiàn)代化建設打下了基礎。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束后,他又根據(jù)部隊裝備和兵種的變化,提出“掌握新的技術,學會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訓練方針,還親自主持編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等重要教材。后來他還積極推動和外軍的交流,學習別人的好經(jīng)驗,也讓外軍更多地了解中國軍隊。
1955年授銜時,蕭克被授予上將軍銜。有人為他抱不平,覺得以他的資歷至少該是大將,可他一點都不在意。
后來他還擔任過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1980年到1983年期間,還擔任了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在政治舞臺上繼續(xù)為國家作貢獻。
蕭克對家人要求特別嚴格,尤其是對兒子蕭星華。蕭星華出生在抗戰(zhàn)時期,因為戰(zhàn)亂,小時候被寄養(yǎng)在老鄉(xiāng)家,吃了不少苦。后來蕭星華長大了,蕭克反復叮囑他:“在外面別說是我蕭克的兒子,凡事靠自己。”
蕭星華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考上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后在武警部隊工作,憑著自己的努力,1996年晉升為少將,父子倆成了“父子將軍”。
晚年的蕭克還是閑不住,他特別關心教育和文化事業(yè),在家鄉(xiāng)建了小街田希望小學,還在湖南郴州設立了“蕭克教育獎”。
他還參與主編了許多圖書,創(chuàng)辦了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編的《中華文化通志》獲得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他還寫了《蕭克回憶錄》《朱毛紅軍側(cè)記》等書,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對歷史的思考留給了后人。
2008年10月24日,蕭克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這位從南昌起義走出來的老將軍,一輩子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雨,無論是打仗、辦學,還是搞文化工作,都兢兢業(yè)業(yè)。
他從來都不在乎軍銜高低,只在乎能不能為國家、為人民多做些事。蕭克將軍,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并尊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