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一對戀人去鎮(zhèn)政府民政辦領結婚證,被要求繳納200元錢購買一份社會養(yǎng)老保險。現(xiàn)在這對夫妻都老了,卻發(fā)現(xiàn)當初斥“巨資”購買的“養(yǎng)老保險”并不存在。
2025年8月21日,60歲的當事人粟培告訴記者,最近他聯(lián)系長寧縣民政局,該局工作人員明確告訴他“養(yǎng)老保險”無法兌現(xiàn),但可以退回當初購買保險時繳納的200元本金,粟培拒絕了。
8月21日,長寧縣梅洞鎮(zhèn)便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粟培是有那么一個“紅本本”,但當時并沒有養(yǎng)老系統(tǒng),現(xiàn)在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退還當年的200元保險金。
記者注意到,民政部1992年1月3日發(fā)布了一份《縣級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方案對當時縣級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情況作了規(guī)定,而粟培結婚時購買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或在該背景下產生。
不過,據(jù)四川綿陽多位退休民政干部稱,當年保險制初立,民政部門的確推出過一些保險,但從未將保險與領結婚證捆綁,更未強制推行過。而且當年由基層民政部門推出的這些保險,有的后來被清退,有的與社保合并了。長寧縣粟培這樣一直到應該領取養(yǎng)老金的時候都還未解決的情況,他們也是第一次聽說。
憑證首頁加蓋長寧縣民政局公章。受訪者提供
解決辦法就是退你200塊。
這合適嘛?體面嘛?你能愿意?
1996年,四川宜賓長寧縣栗先生和戀人去鎮(zhèn)民政辦領結婚證,被要求繳納200元錢購買一份社會養(yǎng)老保險。他們就花接近當時半月工資的錢買了一份。
然后,現(xiàn)在老了。長寧縣某便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確認說,之前是有那么一個“紅本本”,但是當時并沒有養(yǎng)老系統(tǒng),也“沒有無存檔記錄”,現(xiàn)在唯一的解決方式把200元保險金給栗先生退了。
作為最基本的民生保障,社保,是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的,這樣子處理公道嗎?是秉承了最大的善意原則來處理的嗎?
不管出于什么歷史原因,受害者都只有一方,就是當時買了這份保險的這對戀人,如今的二位老人。
要知道,在當時的情形下年輕的農民是很難會主動去買社保的,而這份社保在后續(xù)的多次調整,情理中沒有被清退,甚至與今天“不存在”,也并非購買人的責任,這樣子做儼然就是違約。
我交錢買未來的保障,無論具體的條件如何,交錢和收錢的,在當時那都肯定是明確,這是彼此的約定和責任義務的。今天,因為自身的失誤或者說不想履約,就這么干,無論怎么說都說不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