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里的山東抗戰(zhàn) |第十一集:“識字班”
本期檔案:劉家蓮子坡村“識字班”照片
年份:1940年代
館藏:山東省檔案館
這張珍貴的照片,記錄了抗戰(zhàn)時期莒南縣劉家蓮子坡村的女青年在識字班學習的場景。教大家識字的老師叫林守明,后排梳長辮子的學生是她的姐姐林守英,姊妹倆是千千萬萬識字班學員的代表。
全民族抗戰(zhàn)初期,八路軍來到了沂蒙山。為提升民眾的文化素質(zhì),沂蒙黨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文化掃盲運動,識字班就是其中的一種。
識字班一般在農(nóng)忙后的中午上課,講課的人不光有小學教師,還有一些縣區(qū)干部,往往是走到哪里,就把課堂設在哪里。識字班的學生男女老幼都有,但其中青年婦女的學習熱情最為高漲。
這個識字班也和其他小學一樣,冬夏兩季,各放假半月,一月一測驗,一星期一檢討,并能經(jīng)常上課。
——祁青若(時任山東省婦女救國總會副會長)《介紹一個莊婦女識字班的生產(chǎn)與教育》
課后,婦女們利用勞動空閑時間復習,各村的墻上、地上到處寫滿了字,干什么活就學什么字,這位正在紡紗的婦女跟前就寫著“紡紗”二字。
正在紡紗的婦女跟前小黑板上
寫著“紡紗”二字
識字班里真模范,俺到課堂去上班,一直上到下兩點,回到家中快紡線;各人識字各人好,婦女地位得提高,能看書來能看報,也能看那北海票……
——《識字班歌》
學員們進步很快,識字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fā)展起來。
沂蒙山抗日根據(jù)地婦女在識字班上課
沂南縣60名識字班學生合影
平邑縣農(nóng)村婦女寫黑板報宣傳黨的政策
據(jù)《大眾日報》記載,1941年3月,沂蒙地區(qū)的識字班一共開展225處,學員4502人;到1943年,僅莒南縣的婦女識字班就有520多個,學員15700人。
由于女青年堅持得最好,成績也最突出,所以在沂蒙大地,識字班從抗戰(zhàn)時期的學習組織,漸漸演變成年輕姑娘的代名詞。
原本目不識丁的農(nóng)村婦女,經(jīng)過識字班的學習,不僅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識,更迅速提高了跟著共產(chǎn)黨抗日救國的思想覺悟。
抗戰(zhàn)后期,沂蒙山大批青壯年男子上了前線,這里的年輕女性主動承擔起越來越多的重任。她們籌軍糧、做軍鞋、救護傷員,撫育革命后代,動員丈夫、兒子、兄弟參軍參戰(zhàn),積極參與支援前線,加緊后方生產(chǎn),為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沂蒙地區(qū)的婦女擔架隊
山東抗日根據(jù)地的婦女自衛(wèi)隊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共產(chǎn)黨八路軍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共同鑄就了沂蒙精神。而以識字班為代表的沂蒙女性,支持革命、獻身革命,成為中華民族革命紅色歷史上一個獨特的、光榮的符號,也將在紅色基因傳承中熠熠閃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