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遺囑寫給許廣平,對比魯迅和許廣平的遺囑,朱安的遺囑讓許廣平心情復(fù)雜
許廣平保存著一頁日歷,上面她寫著“晨,朱女士逝世”幾個字
許廣平保存著一頁日歷,她用鉛筆在上面寫著“晨 朱女士逝世”幾個字,這是1947年6月29日。此時,魯迅去世11年,朱安照顧半生的婆婆去世4年。
開門見山吧。
先看一下魯迅、朱安、許廣平的遺囑。
魯迅遺像(1881~1936)
魯迅臨死也沒有留下什么遺言。但他在去世前一個月寫的一篇散文《死》,其中有些內(nèi)容可以看作他的遺囑:
1、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關(guān)于紀(jì)念的事情。
4、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蟲。
5、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xué)家或美術(shù)家。
6、別人應(yīng)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dāng)真。
7、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fù),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魯迅的原配朱安(1879~1947),69歲去世
1947年3月,許廣平收到朱安讓人代寫的一封信,這封信可視為朱安的遺書。
許先生:
我病已有三個月,病勢與日俱進(jìn)。西醫(yī)看過終未見好,改由中醫(yī)診治,云系心臟衰弱,年老病深不易醫(yī)治。自想若不能好,亦不欲住醫(yī)院,身后所用壽材須好,亦無須在北平長留,至上海須與大先生合葬。衣服著白小衫褲一套、藍(lán)棉襖褲一套,須小腳短夾襖一件、小常青夾襖褲一套、褲袍一件、淡藍(lán)綢衫一件、紅青外套一件、藍(lán)裙一條、大紅被一幅、開領(lǐng)黃被一幅、粉被一幅、長青圓帽一頂、櫬一個、招魂袋一個。須供至七期。海嬰不在身邊,兩位侄男亦不擬找他們。此事請您與三先生酌量辦理。我若病重,此地應(yīng)托何人照料,并去電報通知。老太太及老太爺?shù)氖?,亦須按時以金錢接濟之。
周朱氏字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一日
八寶山公墓存放的許廣平遺像(1898~1968)
1964年3月24日,許廣平留下了遺書,比魯迅“埋掉、拉倒”還干脆,直接火化當(dāng)肥料入土,也沒有要求和魯迅葬在一起。
如果我有一時的急變,致血液循環(huán)不通,竟然逝去的時候,我的尸體,最好供醫(yī)學(xué)的解剖,化驗,甚至尸解化為灰燼,作肥料入土,以利農(nóng)業(yè),絕無異言。但是,我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我的身體,最后也應(yīng)聽黨決定。我的親屬,也望他們好好地、忠誠地聽黨的話,一切遵循黨的指示,聽毛主席的方向辦事。
許廣平64,3,24
作為一個新思潮下成長起來的女性,許廣平和舊思想做了半生的斗爭。所以,當(dāng)她收到朱安交待后事的來信,心情很復(fù)雜。
1946年10月下旬,許廣平最后一次到北平朱安居住的西三條胡同,一是看望生病的朱安,二是清點和整理魯迅的藏書。
1946年10月22日,許廣平在朱安居住的西三條胡同留影,她此行整理出23箱魯迅書籍、遺物
沒想到見面還不到半年,朱安就開始交待后事。許廣平立即寄了一百萬元給朱安,并寫信安慰她。
需要說明的是,自從魯迅去世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許廣平母子的生活陷入困境。但她一直盡力負(fù)責(zé)周母和朱安在北平的生活費用。周母去世后,許對朱安的生活費也一直負(fù)責(zé)到底。
遺物不算少,關(guān)心朱安的人也不少,給擔(dān)心朱安生活寂寞又困難的人些許安慰
左起:朱安、周母
喬麗華博士曾為朱安寫了傳記,喬博士在《朱安傳》中列舉了朱安的遺物。
朱安遺物清單
據(jù)給《朱安傳》寫序、研究魯迅的專家陳漱渝記載,朱安去世后,家中剩米有130多斤,存煤約5000斤。
我看了這個清單,第一反應(yīng)是真不算少。要知道,經(jīng)歷了八年抗戰(zhàn),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她有吃有喝有住,還有保姆王媽照顧20多年。難怪有網(wǎng)友說:朱安贏了同時代90%的女人!
這話不無道理。
63歲朱安
朱安心很細(xì),她還列了一個清單,把衣物哪一件送給誰,一件一件都列了出來,比如:
元青綢大襖雪青短綢衫一件(送宋太太)
藏青麻料一件(送宋先生)
短皮襖一件麻綢衫一件白洋布床單一條(送朱吉人)
夾襯絨斗篷一件(還二太太)
熱水銅暖壺一個(二先生、二太太)
水煙袋一個(送大少爺)
襯絨綢長夾袍一件(送大小姐)
朱安送的人主要有:許先生、宋先生、宋太太、朱吉人、二先生、二太太、大少爺、大小姐、三小姐、孫女、大少奶奶、阮太太、阮少奶奶、阮筠先、二少爺、三少爺、傅太太、傅文彥、西院張媽、二太太家李媽、二太太家當(dāng)差老李、還有她的保姆王媽。
西三條胡同,朱安在這里住了23年,直到去世。這里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最重要的是房產(chǎn)。
第一套房產(chǎn)是八道灣大四合院,這是魯迅兄弟仨賣掉紹興老宅購下的,房產(chǎn)證上是周母和兄弟仨人的名字。魯迅死后,周作人在許廣平母子不知情的情況下把魯迅的名字改為朱安。
第二套是朱安住了23年的西三條胡同,那是魯迅和周作人失和后,借錢在北京買下的小四合院,經(jīng)法院轉(zhuǎn)入了周海嬰名下(解放后無償捐出,現(xiàn)魯迅博物館)。
1950年文化部發(fā)給許廣平的捐贈褒獎狀,她把魯迅西三條胡同和全部藏書、遺物捐贈給國家
這兩份清單,包羅了朱安一生的財物,包羅了她臨終前所惦記的人,也是她生活圈子里重要的人。
其中,許先生指許廣平,宋先生指宋紫佩,是魯迅在杭州兩級師范學(xué)堂任教時的學(xué)生,當(dāng)時在北京圖書館任職,對朱安多有照顧。阮太太是阮和孫之妻。阮和孫是魯迅大姨媽的兒子,跟朱安是鄰居。二先生指周作人,魯迅的弟弟,二太太指周作人的日本妻子,朱吉人是朱安的侄子,姑侄來往密切。
朱積厚,朱安的小侄子
還有許廣平經(jīng)常委托同學(xué)去看望、送錢給朱安,有這么多人關(guān)心她,朱安的生活應(yīng)該是中上水平,物資上沒有可憐之處。
后事不太順,周作人的日本妻子出來鬧事,名人也有家務(wù)事
1912年攝于紹興。左起:周建人、羽太芳子、周鳴山(周家族叔)、魯瑞、周作人、羽太信子、嬰兒周豐一
許廣平信奉魯迅“喪事從簡”的原則,這也并非苛待朱安。當(dāng)時,許廣平的經(jīng)濟狀況也十分拮據(jù)。據(jù)陳漱渝記載:許廣平因為朱安的病故,至少先后從上海匯寄了三百五十萬法幣。
許廣平?jīng)]有到北京親自操辦,她委托幾個人合力操辦,看到后面發(fā)生的事,許廣平這么安排是合理的。
一位是常瑞麟,許廣平的閨蜜,丈夫叫謝敦南,人稱“謝太太”,她出力最多,任勞任怨。
天津女師,許廣平和同學(xué)常瑞麟,她們比鄧穎超晚一屆
天津女師時,許廣平和常瑞麒
第二位是宋紫佩,是魯迅在杭州兩級師范學(xué)堂任教時的學(xué)生,又跟魯迅一起組織過“越社”,創(chuàng)辦《越鐸日報》,當(dāng)時在北京圖書館任職。
第三位是阮太太,即阮和孫之妻。阮和孫是魯迅大姨媽的兒子,跟朱安是鄰居。
還有劉清揚、徐盈和吳昱恒。劉清揚是許廣平在天津女師讀書時的校友,時任民盟中央委員,民盟華北總支的負(fù)責(zé)人。
赴法勤工儉學(xué)合影,左起:張申府、劉清揚、周恩來
徐盈是《大公報》的著名記者。吳昱恒是法律界著名人士,時任北平地方法院院長。
讓人沒想到的是,周作人的日本妻子在朱安死后竟多次到西三條來鬧事,她想拿走些周母的東西,阮太太說自己辦事都是受合法繼承人委托,如有爭議可請法院裁決。
又過了幾天,她帶著親屬又到西三條來搬東西,阮太太招架不住,一面給劉清揚打電話,一面派人去找常瑞麟,最終被聞訊趕來的警察制止。
最后由常瑞麟出面,請北平地方法院貼了封條和布告,宣布這里的財物由法院代管,其他人無權(quán)干涉。
1937年,左起:周海嬰、許廣平、常瑞麟兒子
魯迅和周作人兄弟倆失和多年,名人同樣有扯不清的家務(wù)事,好在有這么多好友出面,也有地下黨干預(yù),魯迅的遺物得到完整保護(hù)。
當(dāng)時,周作人被國民黨以漢奸罪逮捕入獄,朱安的死他沒有參與,結(jié)果,他妻子鬧了一場風(fēng)波。
羽太信子不是一個善茬,魯迅兄弟失和,周作人淪為漢奸,兄弟間的后人不來往,與她關(guān)系巨大,最可惡的是,她在據(jù)為己有的八道灣掛上日本國旗。
留下遺憾
1946年,許廣平和周海嬰
朱安遺囑中“至上海與大先生合葬”,自然是得不到滿足。至死,她還是幻想著能在魯迅的身邊,她始終沒有覺悟到自己是封建婚姻的犧牲者,或者她始終認(rèn)為自己是原配、正室,令人嘆息。
很多人認(rèn)為朱安照顧周母半生,與婆婆葬在一起很令人欣慰,許廣平也有這樣的打算,可惜未能如愿。
為朱安選擇墳塋也費了一番周折。記者徐盈曾派人四處購買墓地,都不合適。
最后由常瑞麟、宋紫佩和阮太太出面,跟周作人之子周豐一協(xié)商,決定暫時葬在西直門外保福寺的一塊墓地。朱安的墓地是由許廣平按時價購得,花了160萬法幣。
南京《新民報》1947年7月29日刊載了朱安去世的消息。
在北平的親友們料理了朱安的喪事。亂世中,葬禮儀式只能一切從儉,但親友們還是依照朱安的遺愿,在她去世次日請來了和尚念經(jīng)做法事,朱安惦記的親友們以她希望的方式,默默送她最后一程。
遺憾的是,在亂轟轟的特殊年代,朱安的墓地也被破壞,如今的保福寺車水馬龍、高樓林立,至今也不知她魂歸何處?令人遺憾!
最后想說,朱安一生雖藉藉無名,她的兩個貢獻(xiàn)不可忽視,一是替魯迅三兄弟照顧母親一輩子,二是和許廣平合力保護(hù)魯迅的遺物,小人物也有大貢獻(xiàn),這一點必須承認(rèn)。
1964年,許廣平和兒孫們合影,左起:周令一、媳馬新云、周令飛、周亦斐、周海嬰
每一個熱愛魯迅的人,研究魯迅的人,都應(yīng)該感謝這兩個女人。尤其是許廣平,她為保全魯迅的遺物,出版魯迅的書籍,費盡一生精力,她做為魯迅的學(xué)生和伴侶,一生都活在魯迅的事業(yè)當(dāng)中。
許廣平之死,也是在特殊年代,因為得知魯迅1054件手跡和信件被人拿走,她急火攻心,在追查上報過程中,突發(fā)心臟病去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